本文源自:金融界
随着2024年公募基金年报的陆续披露,行业整体业绩表现逐渐清晰。数据显示,36家已披露业绩的公募基金管理人2024年净利润合计为272.98亿元,较2023年增加7.8亿元。然而,实现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基金管理人仅为19家,占比刚过半。这表明,尽管行业整体盈利有所提升,但近半数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出现缩水,业绩分化显著。
在头部基金公司中,易方达基金以39亿元的净利润继续领跑行业,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紧随其后,净利润均超过20亿元。然而,即使是这些头部公司,也未能完全摆脱降费带来的影响。例如,易方达基金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13%,至121.09亿元,但净利润却逆势增长15.33%,至39亿元。这一现象反映出,头部公司通过优化产品布局和提升管理效率,部分抵消了降费对收入的冲击。
相比之下,中小型基金公司的业绩压力更为明显。数据显示,16家基金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出现下滑,其中超七成净利润同步下滑。例如,信达澳亚基金2024年净利润同比暴跌41.95%,至1.01亿元;交银施罗德基金净利润连续第三年下滑,同比减少26.81%,至8.79亿元。这些公司普遍以主动权益基金为主营业务,受降费政策及规模缩水的双重打击,业绩承压显著。
降费对行业的影响在收入端尤为突出。作为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管理费收入的减少直接导致整体营收下滑。例如,广发基金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01%,至72.6亿元,尽管其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增长19.93%,但管理费收入却减少12.21%。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万家基金等公司中,反映出行业“增规模不增收入”的普遍现象。
此外,行业产品结构的变化也加剧了业绩分化。2024年,债券型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大幅增长,而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显著缩水。由于债券型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基金的管理费率较低,以往以主动权益基金为主的基金公司,即便加大债基和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布局,短期内也难以抵消规模流失的影响。例如,交银施罗德基金2024年混合型基金规模缩水250亿元,成为其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体来看,2024年公募基金行业在降费政策、产品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业绩分化加剧。头部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和资源禀赋,展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而中小型基金公司则面临更大的经营挑战。未来,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基金公司需通过差异化布局、提升投研能力和优化客户服务,以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变局。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