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张瑜(微信 deany-zhang) 陆银波(15210860866)殷雯卿(yinwenqing15)付春生(18482259975)
本周周报我们关注主要城市防疫政策的边际变化。
我们统计了全国26个主要城市11月至今防疫政策的调整情况,其边际变化主要在体现在5方面(具体见图表1-2)。
(一)变化一:密接者的隔离政策。近期疫情相对严重的5个城市,包括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规定部分密接者可以选择居家隔离。如北京,部分社区出现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感染后,经研判符合条件的,允许居家隔离。重庆规定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的人群,部分老年人、孕产妇或者还在哺乳期的妇女,若家里具备隔离条件则可居家隔离。
(二)变化二:公共交通对核酸的要求。26个城市中,有19个城市陆续取消乘坐公交、地铁的核酸查验要求,仅12月4日晚-12月5日,就有上海、山东(青岛、济南)、大连、郑州、武汉、杭州、南京、沈阳等9个城市先后发布取消公共交通核酸要求的通知。
(三)变化三:公共场所对核酸的要求。放松的城市(13个)多于收紧的城市(4个)。广州、深圳、上海等13个城市陆续放松公共场所对核酸的要求,但各城市的放松程度不同。成都、杭州、大连等城市,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外,市民进入其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情况;青岛、济南等城市相对更严格,不再查验核酸目前仅适用于公园、旅游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北京、南京等4个城市则收紧公共场所进入要求,如北京自11月24日起,需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进入公共场所。
(四)变化四:核酸检测区域及人群范围。多地缩小核酸检测区域及人群范围,从“应检尽检”到“愿检尽检”。近期多地发布措施不再开展全员核酸,只对重点人员和有需求的人员进行检测。重庆呼吁市民“若非必要情况,建议不要做核酸”,北京、广州、大连、郑州等7个城市允许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
(五)变化五:跨省市人员流动政策。26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发布新规,规定外地抵达人员在抵达后不满3天或5天,落实“三不”,即不聚餐、不聚会、不进入公共场所。
分城市看,不同地区政策边际变化的方向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公共场所核酸检测要求方面,广州、深圳、重庆等地放松公共场所的核酸要求,而上海、杭州等则进一步收紧。
分领域看,近期多个城市核酸检测要求放松,但跨省市人员流动政策在收紧。核酸检测要求放松可能的原因在于,这既能避免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大范围传染,也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压力,如广州指出“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全员核酸筛查,减少人群聚集感染风险,节约全市核酸资源”。而主要城市收紧跨省市人员流动政策,或与近期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外省市疫情溢入压力较大有关。如上海、深圳分别在11月底指出:“目前我市本土阳性感染者的感染源头主要来自于外省市”、“存在较高的市外疫情输入和社区隐匿传播风险,未来几天深圳将持续面临较大的疫情防控压力”。
疫情形势及对经济影响
全国单日平均净新增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3万例以上的高位。近6日新增病例数持续下降,从11月27日的高峰值3.88万例降至12月3日的3.09万例,主要是广东、重庆两地近期报告病例数大幅减少。但全国单日净新增连续10天维持在3万例以上。
受疫情影响,11月至今生产、消费及地产数据均在走弱,具体参见报告《如何动态把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11月经济数据前瞻》。生产:11月全月,货运物流指数平均为93.1,同比-31%;10月同比为-26%。消费:11月全月,29城地铁客运量同比-30.5%,10月全月同比为-21.0%,9月全月同比为-13.5%。地产:11月全月,67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31.4%,10月全月同比为-26%,9月全月同比为-14.8%。
每周经济观察:
华创宏观中国WEI指数,11月27日指数为4.07,相对于11月20日回落了1.09。外贸,11月外贸重箱吞吐量同比下降,11月下旬,沿海重点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下降7.65%,其中外贸同比下降10.53%。物价,蔬菜价格环比上涨5.5%,逐渐进入季节性上涨趋势。
风险提示:
政策更新不及时,样本统计不全。

主要城市的防疫政策边际变化在哪?
(一)主要城市防疫政策的边际变化
11月以来,央地层面的防疫政策均迎来一些细微的变化。中央层面,国家卫健委于11月11日提出20项优化措施,主要包括:缩短密接者及入境人员隔离时间、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不再判定次密接等。地方层面,我们统计了全国26个主要城市近期防疫政策的调整情况,其边际变化主要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近期疫情严重的5个城市,允许密接者居家隔离。近期疫情相对严重的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规定部分密接者可以选择居家隔离。如北京,部分社区出现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感染后,经研判符合条件的,允许居家隔离[1]。重庆规定有特殊情况的密接人员,若家里具备隔离条件的则可居家隔离,这些特殊情况人群包括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的人群,部分老年人、孕产妇或者还在哺乳期的妇女。
二是公共交通对核酸的要求。26个城市中,有19个城市陆续取消乘坐公交、地铁的核酸查验要求,仅12月4日晚-12月5日,就有上海、山东(青岛、济南)、大连、郑州、武汉、杭州、南京、沈阳等9个城市先后发布取消公共交通核酸要求的通知。
三是公共场所对核酸的要求。放松的城市(13个)多于收紧的城市(4个)。广州、深圳、上海等13个城市陆续放松公共场所对核酸的要求,但各城市的放松程度不同。成都、杭州、大连等城市,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外,市民进入其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情况;青岛、济南等城市相对更严格,不再查验核酸仅适用于公园、旅游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在以上城市大幅放松核酸检测要求时,北京、南京等4个城市则收紧公共场所进入要求,如北京自11月24日起,需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进入公共场所。
四是核酸检测区域及人群范围。近期多地发布措施不再开展全员核酸,只对重点人员和有需求的人员进行检测。重庆呼吁市民“若非必要情况,建议不要做核酸”,北京、广州、大连、郑州等7个城市允许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青岛不再进行全员核酸检测,仅在部分街道开展“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区域核酸检测。
五是跨省市人员流动政策。26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发布新规,规定外地抵达人员在抵达后不满3天或5天,落实“三不”,即不聚餐、不聚会、不进入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限制措施上,各城市有所差异。如上海、武汉、大连等规定抵达不满5天者,进入餐饮服务、商超等公共场所受限,但上海允许乘坐公交和地铁、进入公司及政府部门;合肥未限制此类人员进入餐饮服务场所,但规定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地要求时间较短为3天。
分城市看,不同地区政策边际变化的方向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公共场所核酸检测要求方面,广州、深圳、重庆等地放松公共场所的核酸要求,而上海、杭州等则进一步收紧。
分领域看,近期多个城市核酸检测要求放松,但跨省市人员流动政策在收紧。核酸检测要求放松可能的原因在于,既能避免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大范围传染,也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压力,如广州指出“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全员核酸筛查,减少人群聚集感染风险,节约全市核酸资源”。而主要城市收紧跨省市人员流动政策,或与近期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外省市疫情溢入压力较大有关。如上海、深圳分别在11月底指出:“目前我市本土阳性感染者的感染源头主要来自于外省市”、“存在较高的市外疫情输入和社区隐匿传播风险,未来几天深圳将持续面临较大的疫情防控压力”。






(二)疫情现状及对经济影响
近一周全国单日平均净新增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3万例以上的高位。近6日新增病例数持续下降,从11月27日的高峰值38808例降至12月3日的30889例,主要是广东、重庆两地近期报告病例数大幅减少。但全国单日净新增连续10天维持在3万例以上,11月27日-12月3日当周,全国日均新增34955例,较上一周增加4149例。
疫情涉及全国31个省份。12月3日新增病例超过1000例以上的省份有7个,上一周为8个,包括广东、重庆、北京、山西、黑龙江、四川、云南,7省合计报告20682例,占报告总数的67.0%。

受疫情影响,11月至今生产、消费及地产数据均在走弱,具体参见报告《如何动态把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11月经济数据前瞻》。我们分别以公路货运物流指数、地铁客运量及地产销售数据来观察生产、消费及地产运行情况:
生产:11月全月,货运物流指数平均为93.1,同比-31%;10月同比为-26%。11月27日-12月3日,货运物流指数平均为76,同比-42%,11月20日-26日同比为-35%。
消费:11月全月,29城地铁客运量平均为4154万人,同比-30.5%。10月全月同比为-21.0%,9月全月同比为-13.5%。11月地铁出行降幅扩大,主要系北京、广州、重庆、石家庄等城市受疫情影响,其中北京出行量同比下降4成,广州、重庆等下降约7成。
地产:11月全月,67城商品房成交面积累计为1759万平,同比-31.4%,10月全月同比为-26%,9月全月同比为-14.8%。12月前3日,累计成交面积万平,同比-30%。

二
每周经济观察
(一)华创宏观中国WEI指数有所回落
截至2022年11月27日,华创宏观中国周度经济活动指数为4.07,相对于11月20日回落了1.09。主要是因为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电影票房及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相比去年同期的回落幅度超过了失业金领取条件等相比去年同期的回升幅度。华创宏观中国周度经济活动指数从11月以来持续震荡,显示经济短期处于波动中。

从驱动因素来看,2022年3月到6月,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商品房成交面积是华创宏观中国周度经济活动指数的主要驱动因素;从7月至9月,国内日均粗钢产量、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以及乘用车销量成为华创宏观周度经济活动指数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从10月至今,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粗钢产量以及秦皇岛煤炭吞吐量成为华创宏观周度经济活动指数的主要驱动因素。

(二)生产:开工率持续下行
螺纹钢:表观消费继续走弱,11月26日-12月2日当周为280万吨,同比-18.3%,上一周为291万吨,同比-8.4%。库存,去库转为小幅累库。11月26日-12月2日当周,社库+厂库合计累库4万吨,此前7周平均每周去库23万吨。
水泥:发运率已接近去年同期。11月19日-25日,水泥发运率42.4%,同比-2.4pcts,前两周分别为同比-3.3pcts、-3.9pcts。
开工率:11月第4周(11月25日-12月1日),多数行业开工率延续回落。我们统计的9个行业中,除PVC、螺纹钢开工率较上周回升1个百分点外,江浙织机,汽车半钢胎、全钢胎,唐山高炉、PTA等7个行业开工率延续下滑,其中江浙织机,汽车半钢胎、全钢胎开工率分别下滑4.2pcts、3.5pcts、2.4pcts。


(三)需求:汽车大幅走弱
航空出行:11月27日-12月3日,每日执行航班数平均不到3000架,同比-69%,此前3周每日执行航班数在4000架左右。
土地方面,11月全月,百城住宅类土地成交面积累计为2371万平,同比-5.6%,10月全月同比为+46.6%,9月全月同比为-27.3%。11月土地成交溢价率平均为2.86%,较10月的1.85%有所回升,但仍处在历史低位。
汽车:11月前27日,汽车批零均大幅走弱。11月21日-27日,汽车日均零售同比-31%;11月前27日零售累计同比为-13.9%,10月全月为+7.5%。11月21日-27日,汽车日均批发同比为-30%,11月前27日批发累计同比为-16.8%,10月全月为+11%。

(四)物价:蔬菜价格逐渐进入季节性上涨趋势
猪肉价格继续下跌,蔬菜价格逐渐进入季节性上涨趋势。本周猪肉平均批发价下跌3.2%,全国猪粮比价为7.56,上周为8.2;规模养猪场和散户出栏积极性提升,生猪供给充裕,而需求端受疫情影响较往年偏低,价格小幅走弱。蔬菜价格环比上涨5.5%,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蔬菜首席分析师张晶近期采访表示,“随着蔬菜供应全面进入冬季模式,北方设施蔬菜和南菜北运蔬菜上市量将逐步增大,生产和运输成本升高,推动菜价逐渐转入季节性上行,但今年会较往年同期偏缓、偏晚。”
本周动力煤期货价大幅上行。本周动力煤期货结算价收于967.8元/吨,上涨16.4%;焦煤期货结算价收于2187.5元/吨,上涨0.7%。动力煤期货价格大涨,主要受需求端预期影响,近一周全国多地发布寒潮预警,市场对后续煤炭需求看多情绪升温。
本周国际油价有所反弹。价格方面,截止12月2日,美油和布油期价分别收于79.98和85.57美元/桶,分别上涨4.9%、2.3%。库存方面,11月25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减少1258.1万桶,降幅2.9%。近期油价反弹,主因美油库存大幅减少及opec+减产力度强所致(据路透调查,OPEC+ 11月减产执行率163%,产量比目标低80万桶/日)。
本周铁矿石价格上涨,螺纹价格基本持平。本周螺纹钢现货价收于3790元/吨,上涨0.3%;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收于389.6,上涨6.4%。10月底以来,铁矿石港口库存量持续回升,且同期螺纹钢进入消费淡季,产量持续下滑,铁矿石需求仍然趋弱,后续价格继续上涨空间有限。

(五)贸易:11月外贸重箱吞吐量同比下降
BDI指数本周环比+10.1%;CRB现货指数与工业原料指数本周环比+0.1%/-0.03%;中国进口干散货运价指数本周环比+2.7%;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本周环比-6.3%,其中美东航线与欧洲航线运价指数环比-7.0%/-5.8%。
11月外贸重箱吞吐量同比下降。根据中港协发布的数据,11月下旬,沿海重点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下降7.65%,其中外贸同比下降10.53%;沿海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加2%,其中外贸同比下降3.5%;11月外贸重箱吞吐量同比下降9.7%,外贸空箱同比增加23.73%。

(六)利率债:7500亿特别国债将到期
地方债周度发行计划更新:12月5日当周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26亿,全为专项债。11月累计发行新增地方债490亿,其中一般债36亿,专项债454亿。12月5日当周计划发行再融资地方债349亿,其中一般债165亿,专项债184亿。11月累计发行再融资债1978亿,其中一般债1207亿,专项债771亿。
地方债月度发行计划更新:截至12月4日,12月仅上海披露新增专项债计划26亿。
国债、证金债周度发行计划更新:截至12月4日,已公布12月5日当周国债待发1650亿/净发-9806亿,证金债待发160亿/净发-362亿。国债净发大幅为负,主要是2007年财政部为向中投公司注资,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其中7500亿将在12月11日到期;此前,该批特别国债曾有6000亿在2017年8月到期,当时财政部采取滚动发行方式,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等额特别国债。11月累计发行国债9537亿,净发6068亿,累计发行证金债5560亿,净发1273亿。
政策方面,11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已连续三次召开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督促指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此前,11月22日国常会指出,目前两批金融工具共支持重大项目2700多个,开工率超过90%,11月底前,国务院各督导工作组赴有关地方,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和需要的服务帮助,认真听取地方反映的情况,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对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进度偏慢的地区和领域,要找准问题和原因,对症施策。



(七)资金:预期对于债市的影响
截至12月2日,DR007收于1.6189%,DR001收于1.1469%,较11月25日环比分别变化-11.34bps、+12.22bps。本周央行逆回购净投放2940亿,下周到期逆回购资金3170亿。央行在月末加大投放,当下基本面较弱的背景下,DR007中枢仍将持续低于政策利率。
截至12月2日,1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报2.1554%、2.6702%、2.8676%,较11月25日环比分别变化+21.04bps、+9.33bps、+8.96bps。随着地产政策和疫情房控政策的调整,预期影响下债市大幅走跌。


[1]光明网《多地推行“阳性居家”、“十字花隔离”,注意事项都在这里》,https://m.gmw.cn/baijia/2022-12/03/1303213252.html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12月4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主要城市的防疫政策边际变化在哪?——每周经济观察第47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