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美丽世界”建设提供方案

中国为“美丽世界”建设提供方案
2024年04月03日 09:45 中国贸易报

“双碳”目标下,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已成为时代之需。

记者近日从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上了解到,经过持续攻关和积累,我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取得领先地位,比如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中国企业正在加快出海步伐,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本届博览会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贸促会建设行业分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中国氢能联盟共同举办。展示、交流清洁能源领域最新发展成果,是该展会一大亮点。记者通过参加开幕式、走访参展企业了解到,多地正在加快建设风光氢储全产业链。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良好

多位业界人士透露,中国能源领域相关产业延续了良好发展态势,在海外的大型新能源项目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说,2023年,中国光伏产业新增装机超过216GW(吉瓦),累计装机接近610GW(吉瓦),助力可再生能源装机首次超越了火电。2023年,国内光伏制造业产值超过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四个主产业链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0%。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郭奎龙介绍,2023年以来,新能源发电行业保持增长态势,中国企业实现227个签约项目,合同总额264.7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电力行业全部签约项目总金额的51.5%。新能源发电项目从规模扩张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行业更需要各方携手,共同做出新的努力和尝试。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表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行业既要坚持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思路,为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建立多层次协调机制,也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朝着更加绿色、开放、平衡的方向发展能源新科技,大力推动国际化能源合作惠及全球。

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加强全球新能源合作至关重要。据悉,中国能源企业正在加快出海步伐。2023年,我国大型新能源项目外送渠道进一步打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能源项目合作高质量发展。在同期举办的第二届新能源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能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地时间3月25日,中国能建首个海外储能投资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州洛奇150MW/300MWh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为乌兹别克斯坦电网提供21.9亿千瓦时电力的调节能力,使当地电力供应更稳定、更安全、更充足。

与会嘉宾提醒,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提早做好新能源建设规划,坚持有序开发。同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将电网接入、消纳以及后续电网安全有机结合起来。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紧迫

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清洁能源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聚焦包括清洁能源发电、储电、输电、配电、变电、用电在内的完整的新型电力系统生态链。记者获悉,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量占比不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日益迫切。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抒祥建议,加强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统筹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推动电力领域科技创新,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王抒祥提出,深入研究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网的先进电网和储能等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技术,开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稳定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加大新技术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CCUS等标准体系研究,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从全球范围来看,绿色低碳转型不断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各国日益重视并持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入,相关领域增长势头明显。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也是积极发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志轩表示,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将快速提高。基于此,要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强化能源电力发展规划。

“由于新能源的特性决定了难以单独由新能源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同时,能源电力的协同发展是电力系统特性、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特性以及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王志轩说,为此,坚持协同发展十分重要。

氢能技术应用范围广泛

氢能技术也是展会一大看点。观众可以在现场直观了解氢能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成果。

展会现场不仅有多种加氢车辆车型,还有加氢船、航空、氢冶金等应用场景展示。记者在氢能汽车试乘试驾活动中体会到氢能汽车的驾驶性能和环保特性,了解到氢能技术在交通领域应用成果丰硕。

本届展会上尤其亮眼的是,国家能源集团氢能创新服务链专区正式亮相。以国家能源氢储运创新平台、我国氢能领域首台(套)装备等为代表的一批凸显国家能源集团加速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装备首次公开集中展示。据国家能源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国能氢能创新服务链作为氢能创新集群,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包括多个国家级氢能专项平台、基地和国家级绿氢重大技术装备,有望推动中国氢能技术从“跟跑”向“领跑”跨越。

责任编辑:葛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