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资的“磁吸力”将更强

中国对外资的“磁吸力”将更强
2024年06月14日 09:28 中国贸易报

商务部发布的最新外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60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9%;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805家,同比增长19.2%。对此,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分析称,去年1月至4月,我国吸引外资4994.6亿元人民币,为历史最高水平,今年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去年高基数影响。一方面外资总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另一方面,新设外资数量增长的情况仍在延续。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称,这一数据变化说明了外资在华发展或已出现结构性调整,主要体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传统的制造业领域逐渐饱和,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领域则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外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投资策略和业务布局,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虽然部分外资投入金额减少,但外资在华的投资信心不减,并试图探索新的发展领域,集中体现在仍有许多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新分支机构或扩大投资规模。”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产业变成了外资在中国投资的重要领域,这也与中国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方向一致。

在首届跨国企业前瞻峰会上,德勤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中国市场不仅是跨国企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其全球收入中占比大约为20%至30%,而且还是开发基础设施、技术和行业特定创新方案的中心。这些新进展对于推动跨国企业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增长都至关重要。

聚焦政策端,多地加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也正在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截至目前,上半年已有广东、江苏、重庆、内蒙古等十余个地方出台了有关外商投资的针对性政策举措。记者梳理发现,从央地举措来看,不同行业和地方在吸引外资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化。例如,广东出台的专项方案,鼓励跨国公司在粤设立总部,最高奖励1.5亿元;江苏发布的吸引外资举措提到,提升现代服务业开放水平,推进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围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中部地区的安徽省将在安徽自贸区积极推动电信、医疗、金融、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支持各片区率先落地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新模式;陕西省在今年实施的吸引外资政策中,提出引导先进制造业向关中城市群聚集发展,鼓励低碳环保型制造业向陕南布局,能源化工类制造业向陕北布局,科技研发向秦创原总窗口聚集。

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外商投资环境日益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对外资的“磁吸力”将进一步增强。

“按投资目的分类,外资进入中国可划分为成本驱动型和市场导向型两类。成本驱动型外资往往把中国视为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核心。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中国无疑是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核心国家之一。从市场导向型外资看,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单一消费市场,不仅拥有14亿人的庞大市场,而且现在已经处在中等收入发展水平阶段,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高达82%,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特点明显。”张建平表示,目前中国仍具备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比较优势。中国的基础设施条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同时,中国大力推进制度型开放,与29个国家签署了22份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扩大自贸区网络有利于外资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此外,中国目前拥有多层次的人力资源体系,特别是“工程师红利”日益凸显。张建平建议,在目前国际化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情况下,下一步招商引资要特别重视产业链组团方式的吸引外资,引进上下游关联配套产业,以追求更高效率。

责任编辑:葛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