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业绩爆雷,水果农业理想考验

百果园业绩爆雷,水果农业理想考验
2025年03月03日 15:37 颜菊阳

(百果园的收购品牌——果多美,在北京提供了更好的水果消费体验,并引入了蔬菜、干货等品项)

百果园2024年的业绩“爆雷”,展现了水果专营连锁“脆弱”的一面。

根据百果园此前的业绩预告,百果园预计2024财年公司亏损3.5亿-4亿元(2023财年盈利3.6亿元),收入同比去年的113.9亿元减少不超过15%。加盟店数则从2023年末的6081家减少到2024年末的5116家。

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出现像百果园这样的水果专营连锁业态,它是中国零售业的特有与创新。早前,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也曾解答过这个现象,他认为之所以全球未出现水果专营连锁,是因为水果很难标准化,以及人才缺乏这两个因素所致。

换言之,百果园在中国的出现及壮大,也得益于对这两个制约问题,取得了一定突破。

现在,已成功实现连锁,并做出一定连锁规模的百果园,在业绩刚破百亿关口之际,便出现了“变脸”,那是不是又意味着水果专营连锁这个业态的成长天花板依然很低。

百果园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未来的市场位置在哪?它能不能成为水果流通行业的一个“基础设施”——只有成为一个领域的基础设施般的存在,才会有很高的安全边界。否则,在快速变化的水果零售业,会很容易被“变化”所埋没。

《商业观察家》也将这些问题,提给了百果园的一位高管。

该高管的回复称:“市场地位只是个心智,或经营结果。百果园有两个核心价值,第一、百果园是兼顾品质与性价比的水果专营连锁品牌,这本身对消费端有长期价值。第二、我们搭建的水果生态会持续促进国产水果强牌和提高种植端的改良。比如,当前我们首推的“无退酸剂”的耙耙柑,是真正为了产业和顾客的健康安全,这需要百果园不断提高、践行行业标准。”

“假设‘基础设施’的定义是为中国水果的种子种苗、品种改良、植保技术、采后技术、科技化助力,那百果园是一直为此在高投入做。不难的未必是长期有价值的。”

《商业观察家》认为,百果园2024年业绩承压,可能主要有四个层面的因素所致。

一、消费市场相对低迷。

水果CPI(价格)处于低位,以及水果消费总量并未有显著增长,量与价都在承压。加上疫情后,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减肥锻炼人群持续增大,形成了一股对水果“果糖”的恐惧心理,也影响了水果消费市场。(大米的消费量都减少了)

这些对于做中高端水果市场的百果园,可能会造成较大影响,并考验百果园的市场定价能力。

如果定价能力弱,那可能就需要牺牲一定利润来保收入、保市场份额。

反过来讲,从这波消费低迷的市场行情中,也可以观察:市面上,有哪些企业具有真正的定价能力。

二、新业态。

由于中国水果的消费主体是年轻女性群体,导致水果零售业的变化非常快,这也是百果园之所以能出现的原因之一。

从水果零售业的发展脉络来看,先是有农贸市场卖水果,后有超市连锁卖水果,再细分出现了水果专营连锁,然后,水果零售的迭代速度突然加快了(可能与消费购买力上升及资本市场“繁荣”有关),短短数年时间,出现了前置仓卖水果、拼多多抖音卖水果、干果专业连锁、果切连锁、以及大量的果汁、果茶连锁。到现在又出现了果切自助量贩连锁。

一家企业要完整跟上中国水果零售业的变化与“迭代”速度,是非常困难的。

一家企业要完整地去引领中国水果的消费潮流,也是非常困难的。

百果园高管人士过去也曾对《商业观察家》称,他们认为能对水果零售业产生颠覆的玩家,不是现在已经存在的这些玩家,而会是新冒出来的玩家。

但从实际经营情况来看,百果园过去这些年,也很难做到对水果消费潮流的完全引领。

其复制的主力业态——十几平米左右的小店形态,成熟,效率高,但消费体验性有限。

三、竞争。

在高线市场,百果园的竞争者是“铺租”,小店的租金都很高,高线市场的租金则更昂贵,单卖水果这点毛利怎么才能覆盖成本,可能是百果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所以,百果园必须走品牌品质路线,价格并不便宜,好处是能与小摊小贩能产生区别,进而赚到毛利覆盖铺租。

但高线市场有前置仓业态,前置仓的租金更低,它们可以租商圈外的地下仓库,通过人力做线上接单线下到家配送来绕开铺租的高成本。实际上,最早的一批前置仓创业公司,都是主营做水果的。

它们的存在,对水果专营连锁业态是有较大冲击与分流的。因为年轻女性也懒,喜欢送货到家,喜欢便利,而前置仓比水果专营小业态更便利,提供的水果品项选择也更多。

在低线市场,购买力弱,人们吃的便宜,到目前依然还是农贸市场与个体摊贩在“定义”水果零售,连锁超市其实也是跟着农贸市场走,它们中的很多把水果价格卖得很低,基本上不赚什么钱,为的是从农贸市场中抢到一些客流。

百果园在低线市场要面临低价竞争。

四、规模不经济。

随着连锁规模的扩大,管理难度越大,容易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情况。

按过往中国生鲜零售行业的发展来看,很多企业跨进百亿销售门槛后,就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比其他行业的门槛更低。比如运营成本上升、分配失衡、内耗增多、贪腐问题等,进而推动零售价格虚高直到“撞墙”。

在跨进百亿销售收入门槛后,这可能也是百果园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百果园之前推崇的是“信任”文化,很有竞争力,很多的管理问题最初都是由不信任引发并"扩散"的。由此,百果园在上市后,能不能“坚守初心”。

总体来说,百果园最大的优势是产业生态能力,其深耕产地有20多年了,到目前已部分解决了水果流通的标准化问题、果贱伤农问题、水果流通的稳定性问题,以及带动了一条产业链的共生发展与人才培育。

产地端都是重资产投入,不仅是金钱上的重,还是时间精力投入上的重。这构成了百果园的“壁垒门槛”。

但这个优势到当下也有一些被稀释:要撬动产地,扩展产业生态,需要足够大的零售订单规模,但从2024年百果园的经营看,其收入是双位数下降的。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