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张轩松:未来能不投就不投,到家年内百亿,会有新CTO,B2B效率提升很快

永辉张轩松:未来能不投就不投,到家年内百亿,会有新CTO,B2B效率提升很快
2020年05月19日 23:59 商业观察家

“2019年是非常糟糕的一年。面临的困难重重,许多板块都有问题。”

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在今天(5月19日)举行的永辉股东大会上,首先对2019年做了定义。

其对永辉超市过去一年在战区合并、mini店开设、外部投资、供应链、到家业务上遇到的问题,逐一反思。

2019年第四季度,永辉超市出现单季扣非净利亏损。

随后,张轩松谈到了2020年。

2020年第一季度,永辉超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张轩松说,即便没有疫情因素,永辉发展也会很好。

对于2020年发展,张轩松表达了两个核心。

一是,今年永辉将继续聚焦云超主业效率提升,门店以5000平左右的Bravo业态为主、小型业态优化调整,力争在2025年实现销售净利率4%-6%的目标。

二是永辉要加快发展“到家”业务,年内实现“到家”业务收入占比10%,推动及时达+次日达相结合的发展。

张轩松表示,目前,永辉在重庆和四川省的净利率都超过5%。“如果在一个地区能有百亿以上的规模,是可以实现5%以上净利率的。”

而“未来如果能把到家+到店打通,供应链打通,2000亿作为永辉一个阶段性的营收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张轩松说。

下面,《商业观察家》将张轩松及永辉超市总裁李国等高管于股东大会的发言作部分整理。

到家

永辉去年二季度先解决数据,从2019第三季度开始探索“到家”业务,推出了永辉买菜App。2019年,尤其是今年一季度,永辉线上收入增长迅猛。

到今年4月份,线上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至超过10%的占比。

永辉超市总裁李国称,永辉“到家”业务遇到了“疫情窗口”。因为有2019年的“练兵”,永辉从高管到员工的意识上都有了很大改变,比如供应链上推出线上标品,触达上也有提升。

在福州,线上到家的日单量从2万多单,增长到了7万多单。

2019年,永辉将福州、重庆、四川、西安、深圳作为到家业务的一线区域推进。在这些强推区域中,现在有几个区域日单量都可以达到7-8万单/天。四川、重庆地区可以达到10万单/天。四川地区的线上到家,现在还只有生鲜和快消品类上线,但整体只亏了不到5个点。

北京地区是3万单/天。而且,北京地区的到家业务现在是不亏钱的。

今年,到家业务还会在陕西战区做一些调整。陕西mini店和到家都做的不好, “战区”要做一些调整。

“到家”业务是今年永辉超市的增长重点。

疫情提高了永辉“到家”、“到店”融合的意识和决心。也加强了各个区总对发展到家业务必要性的认知。疫情下,永辉到家业务、mini 店、供应链的融合沉淀了很好的经验。

从竞争角度来讲,有的竞争对手(比如在福州的朴朴超市)已经烧掉了8亿元。而我们有做对比,永辉做到家业务的成本比朴朴超市等初创企业要低很多。我们的到家业务效率是要远高于竞争对手的。永辉生活APP上已经沉淀了3000万的用户,还不全包括线下门店的用户。现在福州到家能达到10万单/天。

永辉做到家是可以做的,永辉一天做促销,可做30万单;能晚到必赔、劣质必赔,永辉有底气。

生鲜的竞争力和护城河在减弱,但是互联网企业的进入,还没有威胁到永辉的根基和核心竞争力的程度。我们的服务还是比较贴近消费者需求的。

发展“到家”业务是必须的,公司有信心以可控的亏损加速发展。目标2-3年内全面数字化。

永辉之前线上业绩不好,也有一些是“内耗”造成的。比如,“到家”以前在云创,系统不在永辉超市这边,因此永辉超市线下门店没办法跟消费者进行线上的有效沟通。

云创回归

今年一季度,永辉超市上市公司已经把云创线上业务“接过来了”,包括200多个仓、永辉生活APP。接下来,永辉还会把云创的系统和超市打通,会员系统打通。今年1-4月,永辉线上到家做了32亿元的销售。

云创回归有三点价值:1、到家品牌统一,没有同业竞争;2、永辉“到家”业务整体会提速;3、创新围绕母体去做,消耗变少,对母体的亏损会增加一点,但不多,接下来会打平。

2020年到家业务的目标是线上收入达100亿元,占比10%左右。未来长期来看,永辉希望30%的销售来自线上。其中,“及时达”约占比10%-15%,“次日达”约占比10%-15%。

在供应链端,过去线上品类比较单一,只有高频的生鲜和快消,未来会结合品类增长,增加长尾商品,比如把文化、体育、玩具、宠物、小家电用品等做专项,希望通过供应链优化,提高客单价和用户体验。

在福州、重庆、四川,现在可以“半小时达”,但系统没打通,没法做“次日达”。预计三季度打通,这样可以重构大卖场。供应链端的改革已经在做了。现在的战区和供应链的融合度比原来高很多。库存周转加快,现金流增多。将来可以做全店长半径需求。

在“及时达”基础上,新增“次日达”,实现APP的全天化运营。

永辉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整体来说,永辉始终想成为科技驱动的公司,所以跟一些著名公司发生过很多合作。近期,市场担心公司的人力资源调整方面,比如李静(永辉超市原副总裁)的离职,是不是永辉就不做科技这块了?那肯定不是的。

李静在永辉这两年,主要是承担CIO功能,现在永辉的科技板块在想是不是可以有CDO功能,整体运营、App架构等有协同。已经承接过来云创的业务。

预计我们很快会有真正从科技公司出来的高管,成为永辉科技事业部负责人、CTO,为更高层面的发展服务。永辉的销售方式将从门店、APP、到店、到家融合,对短视频、直播等,科技部都在研究。

未来2-3年左右,永辉生活希望能做到1亿APP会员规模。

mini店

永辉去年一季度销售和利润不错,二季度开始重点探索小型业态,但是在“打样”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在小店并没有“跑通”的情况下就开了很多,速度过快导致创新业务亏损高于预期。对于供应链和到家业务的结合也需要反思。

永辉一二集群合并后,希望开大店,在大店没法铺设的范围内开mini店,对城市无盲点提供地网服务。在此过程中,原本永辉想用“大店带小店的模式,减轻小店耗血、提高小店周转率。但实质做下来,mini店发展有些低于预期。

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战区的考核、设计出了问题。

mini店去年二季度开出的店还不错,选址等还不错,当季只亏损3000多万元。但是,随着公司把福州、重庆、安徽、四川、陕西确定为优先发展的区域,同时在区总的考核中也没有考核MINI店的亏损,因为我们之前跟“战区”说的是mini店扩张的亏损不计入战区利润考核,战区只管“先往前冲”,不用管mini店的亏损,结果导致各个战区后来去“收店”,好的、不好的都收,与最初的布局背离。去年第二个季度就看出来了,在人工、水电、损耗等方面。去年三季度mini店亏损大概2亿左右,总共2019年整体亏了3-4亿元左右。今年一季度,mini店关了百多家店,核销8000多万元。

现在总结来看,小店租金高、客单价低、供应链配送难度大。根本上小店一定要解决高平米效、强供应链、强到家,才能继续发展。原来“到家”业务在云创,所以,永辉的到店、到家没有结合好。

越小的店越难开,精致度越高,小店反哺大店要往精细化去做。

“战区”

2019年一二集群合并以后,成立了“十大战区”。“战区”的设置,提高了组织活力。组织管理上,进行了权力下放。

但是,“战区”的平台和编制不断扩张,导致管理人效下降,人事费用增长超出预期,人员编制的成本提升比预期高了很多。原有的工资结构有失控。

从人员、编制到工资到组织架构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说明公司的人力资源这块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回顾来看,宏观把握不够,未来希望能整体运作十几万人团队,怎样精减、管理,不产生内耗。

未来要从更高的层面去优化组织架构、减少内耗、提高组织效率。新的人力总监正在物色中。

永辉近期已经在调整“战区”总的考核制度。希望能把区总激励和公司中长期发展挂钩,保证核心高管是高薪高效的管理团队。今年,公司要在战区管理上提升效率。

云超

今年一季度,永辉云超业绩显著好转。

2019第四季度,为了完成股权激励收入考核目标,永辉投入了大量营销资源和联动投资。因此,2020一季度就算没有疫情,云超业绩也会不错。利润端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高,但是疫情期间,公司在商品定价上坚持平价,2020一季度还核销了1亿左右的小店亏损,因此云超的业绩出现了明显的好转。

2019年,永辉坚守主业赛道,新开了169家Bravo店,虽然商品毛利率掉了一些(商品毛利率略降主要是受到小店和到家业务影响),但Bravo经营利润同比增长近20%,Bravo整体实现了经营提效。

永辉未来还是以开5000平米的BRAVO业态为主。小店主要是覆盖“盲点”区。超级物种好的店保留为进口食材体验店。永辉生活小店今年疫情下业绩比去年要好,主要在上海、福州、重庆、北京发展。

供应链

公司本来供应链的设计是总部垂直管理,去年希望供应链拆开,通过长半径做大做强,即长半径供应链做规模化,和大厂家更集中提供服务;把短半径供应链做优、做活,贴近消费者需求,有特色的产品做下沉,做接地气的商品。希望商品能全部打通,长半径满足全国,短半径有温度、解决本地需求。

但是,在“战区”分割后,战区拿到采购权后想要争夺采购权益,产生内耗。有的区域采购上岗后没有跟区域很好沟通就采购了很多商品,导致2019年库存周转天数从40多天增加至50多天,SKU也有增多。

因此,2019第四季度公司业绩压力较大。面临了销售业绩和利润的问题。在四季度,公司也做了很多工作,供应链和战区做了很多协同。

公司第四季度已经跟各大“战区”进行了深度沟通,进行了重新部署。到今年一季度,库存周转率已经提升,现金流也有优化。

生鲜现在都在源头做标准化,但是公司500亿的生鲜规模是竞争对手短期难以追赶的。

未来公司希望从源头到中心仓再到消费者,这样在成本和效率上会更有优势。物流现在将专业的科技物流公司的系统和公司的物流系统进行对接,分为中央物流和省区物流,中心仓分高频仓和低频仓,低频仓做拆零配送,这样可以有效解决mini店高平米效的问题。

投资

近年来公司在投资策略方面肯定是有问题的。

虽然每一个投资都是想围绕主业去做,之前是基于扩大联采规模考虑。但是这100亿的投资效率比较低下,有些不及预期。剔除掉的话,永辉的收益率会很高。

现在永辉的供应链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规模。未来公司在1000亿规模的基础上,不需要再推联采共销。

所以,未来公司会严控对外投资,能不投就不投。原来已经投资的一些项目,会在未来1-3年里能退就退,要逐步退出。原来的投资部已经弱化,投资部已经基本取消并到CFO旗下,由财务部主导,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投资。现在是购物先行,放到战略先行之前。

投资这块,2019年和百佳的合作,亏了1个亿,不过预计今年百佳能够实现大几千万的盈利恢复。

B2B

彩食鲜目前在政府部门的采购评分是同类企业里面排名第一的。

李建波回来在负责彩食鲜业务,彩食鲜效率提升很快,亏损率在明显下降。

自有品牌

自有品牌对标costco和ALDI。

永辉自有品牌主要是坚持品牌、源头、品质。永辉自有品牌和达曼合作,去年开始聚焦食百6个品牌,增加了生鲜自有品牌“永辉农场”。追求品牌、品质。

未来三年,永辉自有品牌对标好市多(Costco)和奥乐齐(ALDI),聚焦高频商品和低频非强势品牌商品,打造“大单品”。

自有品牌之前也走了一些弯路——以前是看什么好卖就想做自有品牌。现在永辉做自有品牌会看品牌格局,注重品牌性,有强势品牌的品类不会再涉足做自有品牌产品开发。同时注重性价比,因此在周转、动销上提升很多。

今年及未来三年,主要在品类上延展,高频、低频品牌都要扩充自有品牌。提升自由品牌品质。延展线上渠道(及时达),县城渠道扩张;SKU控制在1000-1500,实现高周转。

最近两年,自有品牌周转和毛利率有很大进步。田趣大米一年卖了几个亿,预计2020年生鲜自有品牌收入占比可以达3%,食百自有品牌收入占比可达4%-5%。

合伙人制度

股权激励和合伙人计划总是有利有弊的,是“双刃剑”。去年mini店的损失不在战区总的绩效考评里,不做考核激励,导致了亏损问题。

mini店、到家、云创都是亏损的。

去年四季度没赚到钱,是因为四季度有双11、双12等价格战打的厉害。为了完成销售收入,促销太大了。现在的反思是,生鲜、快消,去做大的促销,很容易既赚不到收入也赚不到钱。去年四季度就是这样的情况,为了冲股权激励的收入目标,结果收入没冲上去,利润也掉下去了。

战区总的考核基础在调整,到六月份会提出新的考核。短期是营收利润,但也要和中长期去挂钩,战区总还是能够谈的通的,KPI要调整。门店客单价,客流, App用户数,长尾商品的量,复购率,等等,未来会每个专项KPI独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