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渐渐吹散“倒春寒”——致敬奔忙在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一线的江苏法院人

夏风渐渐吹散“倒春寒”——致敬奔忙在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一线的江苏法院人
2022年06月13日 11:37 江苏法治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进入第三年,病毒的流行不断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今年1月以来,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迅速蔓延至我国28个省份,至3月份,“倒春寒”式的疫情爆发使得本土感染者累计突破7万,各地中高风险区一度超过600个……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回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到全国两会,“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一再被强调为今年工作的总基调。

越是面对复杂变局,越要稳字当头,牢牢稳住发展的基本盘。国之大者国泰民安,推动稳中求进离不开司法对经济社会发展,对群众权益、民生稳定的有力保障。

司法构建和修复了稳中求进的秩序环境。平凡人家、小微企业的民商事活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晴雨表,司法活动构建、修复平安和谐稳定秩序的独特功能无可替代,有着应急处突与终局兜底的价值意义。

2022年春,坐标无锡。苏州某机械公司因未及时履行生效裁判,即将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而一旦进入失信名单,企业何谈发展生产。体恤困境企业“喘口气”才能再出发,无锡市惠山区法院作出该院首份“纳失宽限期”执行决定书,该公司成为首个90天“纳失宽限期”的被执行人。

同样在这个春天,为缓解发展困境,镇江法院为具有一定诚信度和发展前景,需要法院协调达成和解协议的企业制作“帮扶清单”,及时修复企业信用。今年年初至3月底,全市2778家失信企业修复信用,按下复工复产键。

推动信用修复,推动复工复产,重振企业发展生机,这是落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党中央要求,是全省法院加强组织部署的整体行动。今年3月底以来,一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在全省有序推进。全省法院把企业信用修复“暖企”行动作为重心,对4.2万余家相关企业进行全面专项治理,截止5月中旬,已删除5790条失信信息,切实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的同时,将数千家企业退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稳中求进的核心是保障社会稳定和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回看疫情防控三年,江苏法院持续服务“六稳”“六保”,用高质量司法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持法律之剑严惩涉疫犯罪。各级法院从严从快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的制假售假、造谣传谣、暴力伤医、涉疫诈骗,妥善化解涉疫行政争议;妥善处理因疫情引发的劳资用工、购销合同、商铺租赁等纠纷,妥善审理涉疫民商事案件,审结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消费、社会保障等案件,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稳住市场主体才能稳住经济。各地法院纷纷出台实招硬招,助力企业发展。这些举措包括,解决挤压生存发展空间、拖欠账款、超标的查封乱查封等侵害企业权益问题;助推危困企业先破后立,浴火重生等。2021年,全省法院充分发挥破产救治功能,累计化解破产债权2688.7亿元,妥善安置职工3.5万人,盘活土地及房产2194.2万平方米,让183家有发展前景的困境企业重获新生。

今年4月,省高院出台12条司法措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货运物流畅通,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帮助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在公正高效的前提下,从最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寻求司法“最优解”…… 鏖战疫情背景下,奔忙在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一线的江苏法院人,以生动的司法实践,勇于担当的司法作为为推进经济社会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留下了点睛之笔。

花开苏南苏北,春意盎然犹在,夏风翩然而至。

工厂机器轰鸣, 生产高效运行,研发有条不紊,企业按下复工键,司法跟进怎么做?

劳动争议纠纷中,引导企业维护好劳动者权益。疫情期间,社会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疫情之中劳动者的生活尤为艰辛。“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不能忽视,这不仅关乎着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复工复产的顺利进行,乃至于战“疫”大局。

南京、苏州、常州、盐城、宿迁等地法院及时制定司法举措,明确疫情期间劳动用工和工资报酬支付等事项,稳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预期,引导双方把精力集中到恢复企业生产经营上,引导企业把眼光放长远,疫情防控期间依法支付员工工资,保持企业劳动者队伍稳定。

体谅企业的发展也正举步维艰。全力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各级法院纠纷化解中不搞“谁弱谁有理”,防止部分劳动者的片面认知、不合理诉求和过度维权,依法支持用人单位合情合理合法行使权利。

在刚性的执行工作中,注入更多的善意文明。各级法院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被执行人生产、生活等方面带来影响,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与此同时,精准洞悉矛盾爆发的节点,把强制力聚焦到对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的依法打击和惩处上来,维护执行权威和司法公信力。

善意文明的点点滴滴包括,选择对被执行人生产经营活动影响较小的查封措施,适度、合理、必要、审慎适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将“竭泽而渔”改为“蓄水养鱼”、把“死封”改为“活封”……

无锡中院利用“物联网查封财产监管系统”,在某被执行铜业公司安装近300个电子封条、40多台监控设备,全时段动态监管该公司所有厂房、原材料、生产设备,实现企业“变查封为经营”,成为一家正常生产的“活着的企业”,在随后对该公司进行司法拍卖中,公司整体资产拍卖价达1.6亿元,溢价4000万元,远超第一次流拍的拍卖底价。

善意文明执行并不是削弱执行的强度和力度。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强度、有力度,也要刚柔并济、体恤民生,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善意化解分歧,努力把握好“力度”与“温度”的平衡,努力做到“执行一个案件、拯救一个企业、促进一方发展、保障一方平安”。

应对疫情“大考”,全省法院不断完善智慧法院建设,推动审判执行在“不停摆”中实现加速度。

今年4月以来,南通法院运用“365”全流程执行无纸化办案系统,交出了一份疫情期间毫不褪色的工作答卷。1至4月,南通全市法院执结案件14254件,执行到位金额27.94亿,其中仅4月份就执结到位金额7.86亿元。

苏州中院建设了“全域诉讼服务”系统,归口管理线上、线下各类诉讼服务事项,实现各类事项的收集、办理(转化)、跟踪,推进诉讼服务规范化、便捷化、无纸化。全省法院积极推进在线诉讼,据统计,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共开展在线庭审302705场,“互联庭审,支在云端”,有力保障了群众诉权,实现了审判执行工作“不打烊”,公平正义“不止步”。

司法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法院人一直都是“双线作战”。2022年2月15日,正值元宵佳节,苏州两级法院面对突发疫情,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吹响疫情防控“集结号”;3月6日,连云港灌云县法院干警组成疫情防控第一梯队,奔赴、下沉社区;3月13日,泰兴法院党员干警赴社区卡口担任核酸检测志愿员;3月15日,扬州中院干警下沉曲江街道下辖的19个村(社区),开展沿街商铺劝导防疫志愿服务;3月19日,淮安中院组织第一批志愿者赶赴社区抗疫一线,逐户逐人拉网式摸排,引导教育群众及时关注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3月21日清晨,常州中院年轻干警集结成“战疫青年突击队”,奔赴高风险封控区进行全封闭疫情防控志愿服务;3月28日,党旗飘扬,南通中院首批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队员奔赴疫情防控一线……

4月初,位于江苏西北部,地处苏皖两省、七县交界的徐州睢宁县再次被疫情席卷。睢宁法院干警们不分昼夜,在就地社区疫情服务中纷纷当起了点位长、楼长、志愿者,淋淋大雨、烈日余晖、满天星辰下,扛起一个个生活物资包送至每家每户。老同志庄亚每天接送徐州来睢支援的医护人员、统筹社区防控和物资保障,每天只能在搭建的简易帐篷休息两三个小时;速裁中心女法官吴艳以单薄的身躯拉起载满了整个单元楼生活物资的三轮车,遇见上坡咬牙对自己说:坚持!坚持!

坚持,坚持住,即便这个春天不太暖,但你,奔忙在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一线的江苏法院人,你们温暖了整个春天。你们是令人尊重的拥有定力的坚持者,坚持做着正确而有力的事,砥砺自身、关爱他者、履职司法、推进社会。

粽叶飘香,人间烟火,夏风渐渐吹散了“倒春寒”。致敬你们,致敬激荡的历史洪流中,温和而坚定的司法前行者、奋进者!

编辑 沈文悦

审校 戴丽娟

作者 朱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