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辰灵:重读富爸爸,避开耗尽一生让他人致富的陷阱

丁辰灵:重读富爸爸,避开耗尽一生让他人致富的陷阱
2022年10月03日 22:52 丁辰灵

一个爸爸说:我可付不起,另外一个爸爸说,我怎样才能付的起。

一个爸爸习惯于逃避,另一个爸爸则总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个爸爸劝我:“努力学习吧,那样你就能去好公司工作。”而另一个爸爸则说:“努力学习吧,那样你就能发现一家好公司并收购它。”

一个爸爸说:“我不富有,因为我有孩子。”而另一个爸爸则说:“我必须富有,因为我有孩子。”

一个爸爸说:“当涉及钱的时候要小心,别去冒险。”而另一个爸爸则说:“要学会管理风险。”

富爸爸的秘诀

罗伯特清崎的前半生实践的富爸爸秘诀其实并没有什么太高深,重点就在于买入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或者说,钱生钱,罗伯特清崎给资产和负债做了不同的定义,能带来现金流的才叫资产,把钱从你口袋里拿走的就是负债。

用这种标准,并不是每种房产都能称之为资产,因为有的房产居住可以,但租赁不行。同样车从购买的第一天就开始贬值,但是中产阶级还乐此不疲的还着车贷,把现金从口袋里源源不断的掏出去。所以租赁不好,涨幅有限,需要支付房地产税保养费的房地产,和小心呵护的爱车,在罗伯特清崎的定义中都是负债。

20年前我在新加坡第一次读到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的时候,印象深刻,但当时我只是一个还没有毕业的学生,没有太深刻的金融观念,真正回国在人生实践中牢牢记住的是两点,第一不要买入负债,第二不要老鼠赛跑。这次重读的感慨是,虽然我过去20年的闯荡并不是受这本书的影响,但是很多的基本原则最终是不谋而合。

罗伯特清崎其实在前半生实践的富爸爸秘密主要是用房地产杠杆来玩“钱生钱”的游戏,这其中主要是有一个美国富人操控的漏洞,就是税法对于购买地产折旧产生的抵扣。

也就是说富人可以一边用杠杆借入资金,一边可以通过生意创造现金流,另外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地产折旧增加成本,最终减少公司税率。而公司所得税本来就是少过于个人所得税的。

罗伯特清崎变成名人之后,和唐纳德特朗普也有合作,我们现在知道其实唐纳德特朗普玩的是一模一样的游戏。

如果你嫌弃罗伯特清崎的时代太久远,我忍不住要分享我的一个美股股票群里一位在美国波士顿工作的贝蒂黄女士最近的分享,在我们500个人群里引起不小的轰动。

贝蒂黄同学在波士顿,七八年前的时候也不懂投资,也没有钱,她七八年前在波士顿的起步是拿3万美金首付买了一套30万美金的可收租的房子,获得了月净现金流1000美金。她说当时她和老公没钱,所以她坚决不存美国的养老金401K计划,而是把钱拿去买可产生现金流的房地产。

有点像什么呢?就是在中国过去有些员工会主动跟老板商量,不要给他那么高工资基数交社保和公积金,但是把该交的部分直接现金发给他,然后他拿这个钱去买房子。

七八年前美国房地产是低谷,所以贝蒂黄同学的房产就在不断升值,她就可以通过抵押房产获得新的现金去首付新的房产。之后贝蒂黄开了一个房地产交易公司,帮很多人交易买卖房子,找好的交易标的,她获得佣金收入。

她经过七八年房地产赚到钱之后才开始拼命存401K和Roth IA的美国两种养老金账户,然后拿养老金账户的钱去股票市场上做投资。在今年年初她还是股市小白,她就到处花钱拜师学艺,她很舍得在自己身上投资,今年的股票也做的很好。

问题来了,大家知道贝蒂黄同学的正职工作是什么?是护士,而且每天上班,一天不落。现在她老公服她服的不得了。

我没有问过贝蒂黄同学她有没有受罗伯特清崎影响,可能有,可能没有。因为先买入能产生现金流资产,运用杠杆钱生钱这不是什么独门秘诀。区别只是在于,很多人并不愿意走这条很明显的富人致富之路,而是仍然顽强自我去和无数聪明人一起相互搏杀,相互收割。因为在观念上,去名校读书,去大公司打工,公司敲钟才能赚到钱。

贝蒂黄同学在群里无私分享的时候,群里面有人说了一句,你这套打法只有在房价低谷的时候才管用。

说的没错,罗伯特清崎当初的选择,还有贝蒂黄七八年前的选择有一定的时代性。我十多年前在上海的一个朋友的舅妈在一家知名银行当副总,我就不说哪家了,总之连首付的20%都是从银行贷出来的,真的是把杠杆用到极致。

虽然今天房地产限购和很高的首付比例,很低的租售比,赚钱时代过去了,但基本原则是一样的,即如何寻找到能创造现金流的资产。

我来说两个真实的故事,我一位朋友是中央美院毕业的,毕业后开了一家装修设计公司。这也是很多年前,奥运前后各种大兴土木,但作为乙方的设计公司并不容易赚钱。她在一段时间很伤神,后来她想明白了,她跟她那些客户说,你让我设计的夜店,酒店不如让我一起入股,我做一个小股东,这样我也能尽心尽力把设计做好。

所以很快她的现金流情况就不一样了,她可以每个月获得夜店这些高现金流生意的流水分红。几年之后,她30岁,就把公司卖了,然后和老公一起移民到了洛杉矶,买了一栋600万美金的豪宅,安心的养娃。

第二个故事也很简单,一个朋友疫情前在五道口投资了一家密室逃脱。他们四个股东,一共投资100多万,他投了20万,结果遇到疫情,亏损了几个月,6月之后爆满,现在已经把所有的亏损和投资全部收回,已经处于净分红的阶段。

时代不一样,国情不一样,但是买入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的理念是一样的。

贪婪与恐惧

为什么大多数做不到?富爸爸书中说他9岁的时候为富爸爸打工,富爸爸只给他10美分一个小时,他可生气了,于是找富爸爸理论,说这不公平。

后来富爸爸问,你想不想成为真正的富人?他说想,富爸爸就说如果你想成为真正的富人,你就免费给我打两个月工,要不我可以现在给你涨到25美分时薪,但是我就不花时间教你了。之后富爸爸继续诱惑他要不给你涨到1美元,要不涨到5美元一小时。

好在罗伯特清崎抵抗住了诱惑,这个故事有些过于戏剧化,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罗伯特清崎试图表达一个简单的道理,即摆脱恐惧和贪婪。

对于穷人来讲,没钱的恐惧会促使他们努力工作,得到报酬后,贪婪或者欲望又让他们想拥有所有用钱能买到的好东西。于是,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所以富爸爸说穷人的感觉永远被这两种感觉所控制:恐惧和贪婪。

给他们更多的钱,他们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循环,这就是富爸爸说的老鼠赛跑的陷阱。

富爸爸认为造成贫困和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恐惧和无知,而不是经济环境,政府和富人。所以最重要的是别让恐惧和贪婪来支配自己,因为恐惧和贪婪,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追求工资,加薪和职业保障。

回顾我自己,我是怎样摆脱恐惧和贪婪?我的故事比较荒谬,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之后,我投简历给了李光耀当主席的管理几千亿美元的主权基金GIC,GIC理都没理我,直接就把我拒了。

GIC竞争太激烈了,一年就招不到几个人,新加坡国大是新加坡最好的大学,但跟你竞争的还并不是新国大的,还包括了斯坦福哈佛。所以GIC拒绝掉我是很正常的,当时我的奖学金吴庆瑞奖学金要我去星展银行DBS,我不愿意去,于是我就决定去创业。

我没有掉入老鼠赛跑的陷阱,可能不是因为当初读过这本书,而是我高傲又幼稚的想法,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蛮劲,我当时的想法大概就是你们不要我只是你们的损失而已。

2017年,GIC在美林证券的安排下找中国专家聊网红经济,在北京安排了午餐饭局,我是唯一的一个嘉宾。一坐下来,他们惊讶发现原来我是新国大毕业的,然后GIC的全球CIO就问你怎么会回中国的,我终于有机会把往事说出来,我说GIC不要我,我就回中国了啊。大家一片笑声中,他说当初你来了GIC,就没有今天的你。

富爸爸这本书写道:一直生活在恐惧中,从不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是残酷的。为钱拼命工作,以为钱能买来快乐,这也是残酷的。

每个人都应该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贪婪,避免掉入老鼠赛跑的困境。每个人克服自己心魔的路径不同,我能克服,说好听点是追求梦想,说不好听是靠当初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幼稚,歪打正着。每个人应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关注自己的事业

罗伯特清崎47岁才财务自由,他财务自由的标准可能今天国内很多人看起来好笑。他能获得每月1万美金的净收入,花销在3000美金,所以他说自己“退休”了。

其实成功哪有那么简单,想做生意都有风险。在他另外一本书中他写他三次商海沉浮。在他做生意过程中,灵哥觉得颇为有趣的是他写了失败不一定是因为找不到订单,相反突然一夜之间订单忙不过来发不了货的时候也会带来失败。

这让我想起我在上海的一位做珠宝饰品的女性创业者,原来是阿里出来的。她就跟我说过类似的故事,她的珠宝饰品在社交媒体的传播上,要不遇到的问题是没量,要不遇到就是爆款,工厂来不及生产,于是他们只能退单,但是合作伙伴已经卖掉了,所以被各种骂,被客户骂,被合作伙伴骂。

这就是他们一直解决不了的困境,最终她是接受了我的建议把团队缩小到几个人,精益创业,摆脱了之前拿了几千万风投融资团队几十个员工,现金流呼啦啦往外流,谁都不满意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所以这一次当我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有没有互联网商业的本质是一样的。互联网时代的风险只是更大,因为用户的情绪变化更快。这就是为什么最顶级的资本都是做平台,为的是有效对冲风险,把风险留给小企业主,而平台的现金流收入是确定性的。

有些人嘲笑罗伯特清崎之前开公司没有赚到大钱,是教人赚钱才赚到钱。其实说这样的话,有这样想法的人脑袋里面很偏执。灵哥这里并不是说成王败寇,而是反过来问,为什么他能在财商公司上大获成功?

如果他的人生在金钱财商的启蒙是9岁遇到了富爸爸这个故事是真的话,那么等他一遍遍尝试,一遍遍失败,一遍遍坚决执行买入现金流资产的策略,抵御贪婪和恐惧,煎熬到心性坚定,然后在一个哪怕是较低的标准达到财务自由,也已经到47岁了。

他的财商公司的成功是建立在他的钱生钱几十年的实践,伴随着很多失败的经历的前提上。

用书中的话说:“生活推着我们所有的人,有些人放弃了,有些人在抗争。少数人学会了这门课程,取得了进步,他们欢迎生活来推动他们,对他们来说,这种推动意味着他们需要并愿意去学习一些东西。”

而这种学习是终身的,是实践的,是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谦卑的人一念成佛,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恐怕三五年人生就有很大的改变,如果是一念成魔,沉着于执念的一辈子都会继续玩老鼠赛跑的游戏。

要关注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事业并不是说一定要开一个公司,而是要经营自己的资产项,而不是仅仅是工作的收入项。

富人买入资产,穷人只有支出,中产阶级购买自以为是的资产的负债。存在财务问题的人经常耗费一生为别人工作,其中许多人在他们不能工作时就变得一无所有。

他对专业人士的警醒是,从事你所学的专业的可怕后果在于,它会让你忘记关注自己的事业。也就是说人耗尽一生去关注别人的事业并使他人致富。

罗伯特清崎在新加坡几年前接受了一个女记者的采访,当时女记者表示有一天我想成为像你这样的畅销书作家。罗伯特就问,你文章写的很好,是什么妨碍了你实现梦想。女记者说:“我的写作之路似乎前途渺茫,人们都说我的小说非常好,但是仅此而已。”罗伯特清崎就建议她应该去听听课学习下营销。

没想到女记者生气的说:“我拥有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我干嘛要去学做推销员?我是一个专业人士,即使我需要接受再教育也是为了进行专业上的深造,绝不是为了去当什么推销员。”

清崎的结论就是全世界到处都有聪明,才华横溢,受过良好教育以及极具天赋的人。我们每天都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但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他们只有一项技能,所以挣不到大钱。

这段对于技多不压身的论述让我想起我自己的经历,还是颇有感触。我没有专门学过销售,也从来没上过什么成功学课程。但是我在销售方面有两件早年的事影响我。

一件事是我在新加坡曾经听过一个分享,主题就是Salesmanship(推销术),我是学电子工程的,当初完全不知道销售为何物,但当初那个成功企业家类似于传销式的演讲还是让我印象深刻,从此我就不排斥销售。

第二件事是我在新加坡大一的时候加入了宿舍的话剧团,我是销售组,全岛公演,我在全校卖了80多张票,是全组第一。当时就是想拿课外活动积分,从而能在第二年留在宿舍,从未做过销售的我非常卖力,完全没有想到能成为全组第一。这之后,我就意识到,其实很多事情都不要自我设限,很多时候人的潜力是自己都想不到的。

行动,不怕失败

罗伯特清崎承认,在平均每10项投资中,他有2~3项盈利,5~6项不赚不赔,2~3项亏本。不过不冒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所以他对于失败者的描述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亏钱造成的痛苦远远大于致富所带来的乐趣。大部分人都梦想发财,但却害怕亏钱,所以他们永远也进不了财富的天堂。”

相反失败会激励胜利者,这是胜利者最大的秘密,胜利者不怕失败。用洛克菲勒的话来说,就是“我志在将每一次灾难转化成机会。”

今天比照下唐纳德特朗普在大选后的表现,很多人的情绪只是嘲笑他输定了,只是秋后蹦跶的蚂蚱。实际上对于唐纳德特朗普,科赫兄弟这些富人来讲,他们的字典里面没有失败二字,失败无法回避,因为失败可以转变为成功。

对于特朗普这样的人来说,即使大选下台,也依然要奋战到底,这辈子如果无法翻身,下一代也会继续为家族奋斗。

如何行动呢?罗伯特清崎给的答案也颇为鸡汤,颇为成功学,比如要有一个超现实的理由,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比如很小的时候就选择以后要成为富人。每天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想获得,就要先给予。

不过清崎有一个例子我很有感悟,他说他曾经听过某位投资大师的音频,里面有一段话完全不同意。但是他并没有傲慢的放弃,而是把这段5分钟的录音重新听了至少20遍,忽然之间,他豁然开朗,懂得了他说的意思,这就像变魔术一样。

灵哥相信很多人都有有类似的体验,为此罗伯特清崎说:

“傲慢的人很少读书或者听从专家的建议,他们何必读书呢?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

结语:

富爸爸中摘录了美国诗人的未选之路:

“林中两路分,一路人迹稀。我独选此路,境遇乃相异。”

这句诗我中学的时候就读过,所以我之后的不走寻常路并不是因为清崎的影响,可能更早就有一些不明之因埋下了。因缘因缘,有因,也有缘,我在财商方面的缘是因为我1998年去美国Iowa State大学读交换生,美国的物价比新加坡高,我还要买来回机票,还需要跟新加坡同学一起在美国自驾旅行。而那时候我们在新加坡每年的奖学金是6000新币,我向新加坡国立大学借了3000新币的贷款,问我妈妈拿了她存了很久的1万人民币,就这样买机票去了美国。

我把去美国读交换生的经验视为一种人生投资,当然我需要去解决我的财务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我在美国大学做家教,之后回到新加坡我就找打工的机会。当时发现的一个机会是一家本地互联网公司拿到了450万美金风险投资要做中文网站,但当时新加坡本地人没几个中文好的,所以我去做兼职的同时,干脆跟投行出身的老板说,要不我给你招10个同学,我来管理,我负责帮你把网站的内容框架栏目给搭起来。

就这样我就获得了人生第一笔“主动收入”,而不仅仅是出卖时间的被动收入。这之后我就有钱就可以支付我更多的自我投资,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之后在99年和2000年又有两个到斯坦福去学习创业的交流项目,这时候我就可以从容的支付参与,不需要问父母拿钱了。

所以当我重读富爸爸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看到的是罗伯特清崎早年的窘迫,买入能产生现金流资产哪有那么容易,做生意成功率哪有那么高?他书中明确的写了他的各种尝试,但是最终这些尝试必然会上升成为一种可抽象可提炼的方法论,成功率就会越来越高,身边优秀的人也会越聚越多。富爸爸公司到后面也不需要他一个人来贡献版税了,相反他的会计师,律师都可以用富爸爸这个品牌来出版书籍,获得现金流收入。

芒格的中国合伙人李录也说过他做股票也是因为刚到美国读书时候生活很窘迫,后来听了巴菲特讲座,发现原来有笨笨的看财报,就能赚钱的机会。

所以李录说这是一条康庄大道,但大多数人都不走这条路,很多人总觉得好像这条路很难走。

其实做一个“投资”上的笨人很难吗?难也不难,只不过媒体不会这么宣传,很多人没有耐心,等待不了,身边这样坚持的人太少。而真正坚持走康庄大道,不走歪门邪道,坚持寻找尝试优质正现金流投资机会的人,会一起抱团,会把投机想法的人筛选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