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中蕴藏着物流专业知识?武汉高校开设《中国物流故事》通识课受学生热捧

京杭大运河中蕴藏着物流专业知识?武汉高校开设《中国物流故事》通识课受学生热捧
2024年10月16日 00:25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谢欣怡

“没有想到京杭大运河蕴藏着这么多物流技术与工程!我们的祖辈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希望与大自然和谐共处。”10月10日,在武汉商学院的通识课《中国物流故事》现场,在授课教师易兵的引导下,学生们围绕京杭大运河与物流发展史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耗时5年精心编写教材

记者了解到,该课程是武汉商学院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课程,供经管类本科生通识选修。由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老师易兵主讲,首期开课有来自5所学院的120名大一大二学生选修。

易兵老师介绍,该课程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伟大物流工程为背景,课程内容包括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含嘉仓、车同轨、郑和下西洋、秦直道、平虏渠与泉州渠、丰图义仓、镖局、古代海关、漕运、紫禁城等12则中国物流故事,通过音像资料、课程私域知识库、语音交互、PPT、调研等多元化教学方式,采取讲授、虚拟仿真、研讨、案例等教学方法,培养基础宽厚、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物流故事》(古代辑)双语版是由武汉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率先发起,联合多所高校的老师们花费5年时间合力编写的经管类课程思政系列教材。全书遴选12篇古代经典故事,用物流专业视角解读中国文化。2024年9月,该书正式出版,后期还将推出《中国物流故事》军事辑、科技辑等系列教材。

京杭大运河中蕴藏着物流专业知识

在第一个故事的授课现场,易兵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京杭大运河的物流体系。

“存储与仓库的区别在京杭大运河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易兵说,大运河旁的水柜,作为人工挖坑蓄水的设施,扮演了重要的调节角色。它们通过人工挖坑蓄水,形成了可调节的水量储备,既保证了运河的水位稳定,又能够在干旱时期提供必要的水源补充。

“仓库在传统意义上主要用于存储物资,而在京杭大运河的物流系统中,仓库的功能得到了拓展。”易兵说,仓库不仅要能够存储物资,还要能够调节物资的流动,确保物流的顺畅。

然而,仅仅存储水源并不足以满足大运河的物流需求。易兵认为,关键在于如何控制水源,确保水源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动,同时又能够在需要时进行调节。这就需要一个完整且发达的水系统来支撑。京杭大运河正是依靠这样一套系统,实现了水源的持续流动与可控调节,从而保证了物流的顺畅进行。

物流的发展让仓库不再仅仅是静态的存储空间,而是成了可移动的库存。以京杭大运河的物流体系为例,河道与水柜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物流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还降低了物流成本,为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启示学生做好“存”与“储”

学生们被京杭大运河沿线开凿的故事深深吸引。“大运河的开凿不仅是中国古代物流史上的伟大创举,更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物流规划与管理方面的非凡智慧。书中对大运河的深入剖析,让学生们领略到了物流对于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重要作用。”课后,一名学生表示。

“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文化传播,增强文化自信。”易兵介绍,在专业思政中融入中国物流故事,学生们可以从丰富的中国文化中找到思想的源头。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它所体现的“存”并非一时的积累,而是持续、源源不断地流动与供应。这种理念,当学生们将其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就能深刻理解到物流在古代中国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易兵老师表示,通过深入挖掘物流元素在中国文化中的体现,学生们可以将这些元素再还原到文化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运营,无不凝聚着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让学生们赞叹不已,也激励学生们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京杭大运河的成功,离不开无数人的共同努力。这启示学生们:在社会发展中,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因此,学生们应该做好“存”与“储”的概念,不仅要学会积累,更要学会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

易兵老师还运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场景,将枯燥的物流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礼记》中的“车同轨”制度到现代公路运输标准,从丝绸之路到国际物流新亚欧大陆桥的开辟,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中国物流业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

据介绍,该课程特别设置了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物流项目策划,全程体验物流项目的运作流程。易兵表示,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们不仅能加深对物流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熊文杰表示,《中国物流故事》课程紧扣新时代新征途教育使命,不仅丰富了武汉商学院的课程体系,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物流业、感受中国文化魅力的平台。

(来源:极目新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