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何以“韧性”?武汉向“一带一路”城市发出重要倡议

大城何以“韧性”?武汉向“一带一路”城市发出重要倡议
2024年10月16日 23:06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通讯员 刘海东

10月16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活动在汉举行。

如何有序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届论坛聚焦城市可持续发展命题,发布两项倡议,呼吁社会各界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携手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从宜居城市、韧性城市、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人文城市等六个维度发布“一带一路”20城市可持续发展倡议。

为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工作落实,推动建设包容、安全、有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居住区,武汉市提议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韧性城市专题组,从深化“强韧经济”合作、推进“柔韧治理”互鉴和共建“坚韧城市”平台等三个维度发布“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韧性城市专题组武汉倡议:深化“强韧经济”合作,深化发展战略对接,拓展经贸领域合作,共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着力构建互利共赢发展新格局;收集城市平急结合建设、风险预警处置、韧性社区打造、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实践案例,搭建专家智库,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专项研究,积极探索应对城市污染防治、湿地生态修复、韧性空间规划等领域问题综合解决方案,共享项目需求和供给信息,开展国际项目合作,落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韧性城市建设合作场景。

在本届论坛上,“韧性城市”成为重要议题。

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超大城市,大武汉何以“韧性”?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探设计大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经济师杨保军认为,要保障韧性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韧性水平,加强灾害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能力。

2023年,武汉获批成为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之一,武汉通过闲置土地腾挪等方式拓展更多城市发展空间,以产业为导向,坚持“一楼一主产业”,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推进“工业上楼”。

他认为,在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开展韧性城市人居环境设计方面,他建议,要通过有效功能疏解和释放产业空间,降低城区人口密度,合理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业,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优化布局并向周边辐射延伸,逐步降低人口密度过高城区的人口密度,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和风险防控能力;将城镇建成区、一定时期内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的区域纳入城镇开发边界,落实国家对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有关要求,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武汉提出“守住水安全底线”“全力维护经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汉”,打造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重要支撑,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近年来,武汉着力打造韧性城市,提升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韧性,着力加快打造健康城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布局标准,相继建成一批“平战结合”医院,医疗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在提升城市水安全韧性方面,武汉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开展以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为重点的“四水共治”,提升城市能源安全韧性。

此外,他还建议,要借鉴国际城市多主体参与的风险治理机制,增强社会主体适应力,完善城市安全风险多元参与治理机制,发挥政府、社会、专业机构、保险等多方合力,结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完整社区建设等行动,提升基层社区应急能力,深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改革,建立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城市体检”和“城市评估”制度。

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自2017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60余个国家高官代表、50余个城市市长、40余家国际机构、百名中外专家和企业家参与,在多个城市开展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有力促进了城市地方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以“高质量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城市现代化实践”为主题,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探讨如何让城市更好地持续发展,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同为城市的未来出谋划策,搭建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希腊雅典市原副市长莫迪亚诺·亚历山大在论坛上点赞武汉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称其为“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也是展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的典范城市”,他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在武汉生活、成长。”

(来源:极目新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