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11月23日,一段反映“大理双廊古镇商家涉嫌售卖假银器欺诈游客”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博主称,他在同一条街道上从三家不同店铺购买了银器,经过专业检测后发现,有两家的材质检测出来不含一丁点银。24日晚间,澎湃新闻了解到,假冒伪劣商品已被当地市监局封存,涉事商家被立案调查。(据11月25日澎湃新闻报道)
打假博主拿着检测后的结果来到商铺讨说法,来势汹汹。自知理亏的商铺在其走后迅速收藏“银器”,也被拍了下来。这一幕,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快意。然而,事情同样让人不解:同一条街上,三家店铺中有两家卖假银器,难道没人管一下吗?换言之,监管部门如果守土有责,哪来打假博主打假的空间呢?
商家用含铜或镍的商品当银器卖,里面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这些商家坑的当然不仅是打假博主。他们在此经营了多少年,又卖出了多少假银器,当地有关部门应该核查清楚,根据结果进行处理,不能就个案而论,简单调解双方纠纷,或仅从涉案商品货值来进行定性处理。
诚然,一些博主的打假行为能起到净化市场的作用,给一些不法商户震慑。然而我们要看到,打假博主打假的动机十分复杂。从种种相关案例来看,有的为了博流量,甚至不惜制造冲突现场以吸引人气。还有的打假网红,甚至在背地里干着敲诈勒索的活,目的不是打假,而是为了牟利。相关报道时时见诸媒体。
当然,不否认有从事公益打假活动的博主,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不可否认一些打假博主,对推动打击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向纵深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我们要强调,这股力量只能作为补充,主要力量还是要靠市场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督。
目前,一些打假博主甚至有了细分市场。有的打假加油站缺斤短两,有的打假黄金回收商家“玩秤”,还有的专门打假海鲜市场玩猫腻,打假玉石市场假货横行等,这些都提醒,有关部门在这些行业应该主动积极作为,回应社会期待。
只要有关部门在市场上像打假博主一样行动,就不难发现商家的违法违规行为,然后依法处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所以,当某地被曝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还比较猖獗的,不仅要追究相关商家的法律责任,同样要对地方部门有无失职进行调查。
2024年5月,新华社对市场监管总局挂牌督办连云港“鬼秤”事件评论称,缺斤短两的“监管鬼秤”才真正可怕。这个观点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共鸣。如果监管“足秤”,又哪来市场上的“缺斤短两”呢?这些说明,监管部门不能总是被动应对,而是要筑牢监管防线,铲除“鬼秤”滋生的土壤。
(来源:极目新闻)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