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来袭,不少人启用了“取暖神器”:暖宝宝、暖手宝、电热毯、热水袋……然而有新闻频频爆出,市民在长时间使用后皮肤出现红斑、灼痛甚至起水泡,医学上称之“低温烫伤”。医生提醒,出现此情况后,不可盲目采用涂酱油、牙膏治烫伤的方法,以免刺激皮肤。
低温烫伤好比温水煮青蛙
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罗文峰主任中医师介绍,低温烫伤的“低温”,指基础温度不至于一接触就烫伤、但长时间接触会产生“温水煮青蛙”效果的温度。温度范围一般在40摄氏度以上,高于人体体温5~10摄氏度便有引起低温烫伤的可能,视每个人温度耐受力不同而有差异。
长时间接触皮肤、保持一个取暖位置不动,是引起低温烫伤的两大原因。尤其是进入熟睡状态时,身体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痛感也变得迟钝,往往一觉醒来才发现被低温烫伤。
此外,小孩、老人、孕妇以及感知能力较差的术后病人,取暖时更应加倍注意。
烫伤后切忌乱涂乱抹
低温烫伤有哪些症状?罗文峰介绍,一般低温烫伤时皮肤会出现红斑、灼痛,但是比痛更难忍耐的是皮肤发痒。严重低温烫伤者还会起水泡。“未起水泡的低温烫伤,属于一度烫伤,2~3天便可自愈。所以很多市民甚至未意识到自己被烫伤了”。
发现低温烫伤后,市民也可采取冷水冲洗烫伤处的方式缓解烫伤疼痛症状。但民间流传的涂酱油、牙膏治烫伤的方法,切勿盲目采用。“酱油、牙膏刺激性太强,虽有一定降温效果,但一定不能在伤处停留太长时间,否则造成脱皮”。
若是出现水泡,一定要到医院就诊,以防处理不当引发感染。
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市民使用取暖设备前,应对其温度范围有所了解,提前做好防护措施。罗文峰还介绍了一些正确使用取暖设备的方法。
一,电热毯须在临睡前通电加热,上床前断电,切勿持续加热。
二,温度不要贪高,40摄氏度左右即可,不要在同一个部位使用太长时间。
三,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可采用床单、毛巾、衣物隔热,这样可以降低温度减少烫伤。
四,躯干皮肤比四肢皮肤更容易产生低温烫伤,暖宝宝最好可以贴在皮肤更为丰厚的四肢处。
文/佛山日报记者林舒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