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佛山开创“博物馆之城”建设新局面

“每1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佛山开创“博物馆之城”建设新局面
2017年12月28日 13:44 佛山日报

再过五年,博物馆、艺术馆或美术馆的身影在佛山街头将更为常见。昨日,佛山建设“博物馆之城”重点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下发《关于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送审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提出,争取到2022年,把佛山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岭南文化名城特色、制造业一线城市特色及佛山人文特色的博物馆之城。

副市长俞进表示,《实施意见》 的工作目标可总结为六字:“双驱双百双十”。其中“双驱”指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的文化场馆并驾齐驱;“双百”指佛山各类国有与非国有的博物馆(含纪念馆)数量增加至100家,美术馆、艺术馆总数提高到100家;“双十”指实现每1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每10万人拥有1家艺术馆或美术馆。

大力发展七大系列博物馆体系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制造大市,佛山拥有丰富的岭南文化历史底蕴和现实资源。立足地域特色,《实施意见》 提出构建历史综合系列、名人故居及革命文化系列、佛山产业系列、社区生态系列、非遗民俗系列、特色收藏系列、岭南艺术系列共七大系列场馆体系。

在新建场馆上,加快推进佛山市博物馆新馆、康园、顺德华侨历史博物馆等场馆筹建。重点筹划“佛山市美术馆”“佛山民间工艺博物馆”“佛山纺织博物馆”“佛山铸造博物馆”“佛山中成药博物馆”,以及各类遗址博物馆与革命纪念馆建设。

根据《实施意见》,佛山将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加快筹建佛山市博物馆新馆,打造“博物馆之城”的核心、岭南文化源流保藏展示中心。同时,依托河宕贝丘遗址及古椰贝丘遗址建设贝丘遗址博物馆。推动市祖庙博物馆加快申报国家二级馆,南海区及顺德区博物馆争创国家二级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申报国家三级馆,推动西樵山石燕岩水下考古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提炼西樵山遗址的石器制作元素建设石器博物馆。

与此同时,依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古村落活化升级成果,试点建设一批生态博物馆或社区博物馆,打造岭南韵味浓郁的民间风情展示区。利用传统工艺的丰厚资源,以政府划地建馆、非遗传承人或单位提供展品或动态展示的形式合作创办“佛山民间工艺博物馆”或“佛山民间工艺博物馆群”。发掘民风民俗主题,引导相关行业协会及民间社团创立武术、粤剧、粤曲、饮食、婚俗等行业主题博物馆。鼓励社会各界结合佛山历代人文乡土气息及生活气息,依托自身特色收藏,设立一批奇石、金石古玩、奇艺、古家具等主题博物馆。鼓励各界与省内外艺术院校合作,建立一批当代雕塑艺术馆及陶塑艺术馆等。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意见》还提出鼓励建设一批企业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并配套商业服务,展示我市工业文明发展脉络及辉煌成就,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提供文化支撑。

非国有博物馆将获政府补助

为加速实现博物馆在佛山遍地开花,《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

《实施意见》提出,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安排非国有场馆的建设用地,支持利用旧厂房、旧民居、旧物业或自有建筑改建成博物馆、美术馆或艺术馆,结合情况给予改造单位“低租金长租期”等优惠。创新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办馆机制,以政府出场地、资本出内容或者政府与社会单位共同出资、社会单位出内容等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开设博物馆。

根据《实施意见》,佛山还将在场馆的建设、运营、登记注册等多方面给予资金扶持,特别对非国有场馆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

具体包括,对正式登记设立的非国有博物馆(不含美术馆、艺术馆),根据其展厅与库房面积以及藏品质量与数量分为四级,分别给予金额不等的一次性补助,经市认定的行业博物馆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加。对于改建、扩建的非国有博物馆(不含美术馆、艺术馆),也将根据投资额给予一定补贴。

此外还包括明确非国有博物馆比照国有博物馆享受公益性事业单位土地、规费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非国有博物馆可按现行税法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并在用电、用水价格方面执行当地居民标准。明确非国有场馆在行业准入、职称评定、对外交流、政策支持、陈列展览等方面与国有场馆享受同等待遇。根据《实施意见》,争取到2022年,佛山非国有场馆数量提升至150家,占比提升至75%。

实施场馆提升工程和完善计划

根据《实施意见》,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采用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完善一批的建设方式。大力统筹各类新场馆的建设之余,还要优化各类场馆的软硬件,增强功能承载力、服务供给力和社会影响力,引导各场馆开发数字产品和文创产品,实施内涵式发展。

其中包括在七个系列中各选取发展条件较好、业务水平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1至2家场馆,给予适度资源倾斜及业务扶持,培育成龙头核心场馆。在各场馆中实施博物馆展览精品化工程,引导各馆完善展览导赏系统,鼓励各馆深化与各级院校合作。实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构建全市性互联互通、共享共建的数据共享平台。实施博物馆创意创新工程,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工作纳入全市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在融资、展销、消费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目标在2022年实现国有和民办博物馆免费开放率不低于90%。年举办展览数量不少于200个,各类公益活动不少于800场次,观众数量达200万人次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不只把眼光放在博物馆这一亩三分地。

《实施意见》要求,抓住佛山加快城市治理、打造城市形态亮点的重大机遇,把博物馆之城建设与重大城市规划、区域改造、景区建设、古村活化、产业新区建设结合起来共同谋划。特别提出要建立七大系列的场馆联盟,建设区域性博物馆群,推动集聚发展和文旅产业发展。

《实施意见》结合各区实际指出,禅城区可以石湾片区为基础,集聚河宕遗址、石湾陶瓷博物馆、岭南酒文化博物馆等资源,突出“佛山历史画卷”主题连片打造;南海区可以西樵、丹灶、九江片区为基础,集聚西樵理学名山、康园、吴家大院等资源,突出“佛山文化先驱”主题连片打造; 顺德区可以北滘片区为基础,集聚中国·家电博物馆、广东工业设计城等资源,突出“佛山智制”主题连片打造;高明区可以明城片为基础,突出红色革命资源连片打造;三水区可以云东海、芦苞镇、南山镇及片为基础,突出生态资源禀赋,连片打造生态博物馆。

重点博物馆

佛山市博物馆:为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馆藏以地方文物为主,包括瓷器、陶瓷、玉器、字画、木雕、端砚、钱币以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共3.5万件,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当前正按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标准加快推进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力争成为省内博物馆的样板工程。

禅城区知隐博物馆:始建于2009年,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荣获“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2016年度突出贡献团体”奖。主馆位于佛山二中,古代灯具专题分馆位于东鄱小学,生态环境分馆(在建)位于吉利小学。该馆藏品包括中国历代古陶瓷类藏品3000件(含世界20个国家的古陶瓷)、中国历代灯具类藏品1000件、历代古陶瓷标本藏品超过20000件、佛山民俗文化类藏品约1000件、生态与环境馆类藏品约10000件、海上丝绸(陶瓷)之路类藏品超过500件、佛山教育文化馆(含功夫文化)类藏品超过2000件。

顺德区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为广东首家民营丝绸专题博物馆,由佛山市顺德区赛倩丝绸商贸有限公司出资创建。2007年9月建成并对外开放,2010年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南国丝都”已经注册成为文化、旅游、丝绸商品等品牌商标,并在2015年获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社会团体、学校师生等超200万人次。

高明区世纪钱币博物馆:是我市较早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也是目前广东唯一对外免费开放的民办专业钱币博物馆。该馆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灵龟公园门口,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由中国收藏家协会钱币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集藏投资协会古钱专委会主任、佛山电视台《古董》栏目特邀鉴宝专家叶晖创办。自2002年5月创办以来,该馆累计接待100多万人次前来观展。

文/佛山日报记者黄碧云

图/佛山日报记者周春、黎汉沿、邓活生、黄鹤婷(资料图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