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双井坊,你会想到什么?
全温州超划算的马路菜场!
热闹兮热闹的街巷和老街坊?
近些年,这里悄然变样。
还是熟悉的味道,却有了新的配方。
“混搭”的嘉宾阵容
这个夏天,这里举办了“复古街市”。这里不仅有菜场咖啡,还在菜场里开出了“盘菜生”书店,未来还有戏台大院和脱口秀剧场将“上新”。
这是一个汇聚年轻人的老街区,旧日的建筑焕发出人间烟火气。街区举办了多次“陌生人饭局”,甚至为多位入驻商户推出了人物采访。
社群运营为静态的建筑赋予人的联系和活动。这个有趣街区前阵子又推出了首次圆桌论坛,在新开的“盘菜生”书店,七位特邀嘉宾乱谈美食和城市更新。每场活动对外提供约20个听众名额。
现场对谈的嘉宾混搭却不违和。美食场的嘉宾包括两位资深美食博主和海鲜店铺老板和高级日料店主理人。城市更新场的嘉宾包括蒲鞋市街道负责人和资深画家、城市摄影师。
在周末的夜晚,大家齐聚在新开的“盘菜生”书店内。在翻新的老房子里,宾客开怀畅谈,而玻璃窗外是熙熙攘攘、探头关切的路人面孔。沙龙期间,会有路人悄然坐进听众席。
美食场的四位嘉宾和主持人来自天南海北,但热爱美食和菜场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盘菜生书店主理人小月是杭州人,在北京求学工作多年。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发布早餐打卡视频的美食博主,她曾受邀加入美食APP“下厨房”的初创团队。如果说,每一个文青的心中都有一个开书店的梦想,那能把书店开在菜场边上,那在小月看来,简直是绝妙的“梦中情店”。受温州老友、美食品牌创始人“南叔”之邀,她在双井坊开起了一家全是饮食书籍的书店。她十分钟爱这种街区式、有人情味的商圈。
3年积攒了微博百万粉丝的“如花掌柜”深感“在线上做火了之后,特别期待线下的面对面交流”。近些年,她把独立书吧开到了瑞安的乡下,当起了村里的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CEO)。在村里,她就地取材,摘葡萄和桑葚,为自己做饭,也为留守的老人做饭。“这里的食材很新鲜很好吃。”她认为,随着年轻人的回流,村里的故事也在发生。
戴着金项链和金手链、手腕有文身的赵赛赛开口语气谦和,他是双井坊生意最好的鱼贩,在旺季一天可以卖出10多吨的海鲜,疫情期间,他们拉起了25个500人的用户群。
16年前,19岁的他从山东临沂老家来到温州卖菜。后来,他接下一个闲置的海鲜档口,当时“连什么鱼都不认识,温州话也听不懂”。早些年,他和老婆每天凌晨2点去进货,清晨卖鱼,下午休息“补觉”。说起自己的生意经,他坦言新鲜很重要,“当天卖不完的也要想办法卖掉。”
冠冕是高级日料店主理人,入行原因是因为“爱吃”。为了把在北京读大学时吃到的美食带回温州,他索性自己干起了餐饮。说起好吃的,他眼里有光,兴高采烈。他和听众津津有味地分享了许多美食风味:从口感绵密但令人“晕乎乎”的河豚鱼肝、为子女煮的一碗猪油拌面到在日本北海道小樽旅游时吃到的一款甜品。冠冕感叹,美食是大自然的馈赠,可遇不可求。
老街巷里聊城市更新
第二场圆桌沙龙,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畅聊城市更新的话题,也分享对在地文化和旧日时光的留恋之情。
首位分享嘉宾、鹿城区蒲鞋市街道时任党工委书记毛新奇介绍,虽然位于市中心,但蒲鞋市街道的开放式老旧小区达25个。从航拍来看,2019年和2000年相比,蒲鞋市街道面貌其实变化不大。
以双井坊的马路菜场为例,存在已经40多年,先后经历了19次整治。全长450多米的马路菜场,日均人流量2万人次。
毛新奇来蒲鞋市街道任职之前,也曾拆除过马路菜场,马路菜场是否都要一拆了之?这一次,他决定顺势而为。
最终,“保留温州最真实的记忆”成为蒲鞋市街道城市更新的理念。三面环河的小坝坊如今是一处文青聚集打卡地,沿岸汇聚了各类高颜值的店铺。而在之前,这里曾是洗海带、制作臭豆腐的“城中村”,曾有块令人印象深刻的标语:“小便不要直冲作物。”
城市更新是让“脏乱差”的老城区焕发新生,让城市的肌理得以保留,并与现代生活需求相融合。“落架大修、征而不拆,人走房留,引入市场,植入业态”,当地对这些街区采取了保留原有建筑并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方法。
居民和街区共同发展,而不再是简单地腾空居民。当地居民可以选择拆迁搬走,也可以选择出租,还可以选择自己开店。
如今的双井坊,既有年轻人,也有当地的老人在悠闲纳凉,活力和传统兼容。
毛新奇尤其看重的是保护在地文化。他也曾考虑过在双井坊规范店招。但后来想想还是“不要搞”。“店铺统一了,菜贵了,这就不是价廉物美的双井头了。”
画家孙笑飞在温州生活了20多年。他如今在鹿城老城区的一处“步行才可及”的老房子经营画室。“家是心安的地方。”他喜欢老房子,用捡来的家具搭配绿植,因为那些“被人用过的痕迹”。对于简单刷漆,保留了水磨石地面的“盘菜生”书店,他笑言“有点我的风格,是岁月留下来的亲切”。
年轻的摄影师“黑蛋君”是最年轻的分享者,沙龙之外的街区正在展出“黑蛋君”记录城市更新的摄影作品展。这些年在温州走街串巷拍摄的日子,让他深感很多街区正在消逝,“蛮可惜的”。他记得一次在朔门拍摄,一位老奶奶和他聊着聊着就哭了。这里曾经是繁华的港口埠头,相距不远的便是朔门古港遗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照片,保留温州的在地文化,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找回自己的归属感。
无论是美食,还是城市,最令人着迷的始终是其承载的情感价值和人文关怀。令人欣喜的是,在温州,老旧街区也在悄然发生有趣的改变。
(受访者供图)
记者手记:
城市更新也可是“老城复兴”
双井坊等老旧街区的改造让我们看到老房子的更多可能。在城市的更新中,并非只有一拆了之的单一选项,还可有很多高性价比的选项。在现代社会重拾旧时光,既活力又传统的城市更新,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老房、老街沉淀的岁月力量和过往的生活痕迹,令人亲切,某种程度上也令人心安。这些旧物帮助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回自己的归属感和出发的地方。
在城市更新中,不仅仅是保留老房子,也在保留老居民,保留其间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我们应该看到,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静态改变,也是对生活方式、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塑。
城市因为人而鲜活,因为人而生动。在高大上的建筑群之外,针灸式哪怕只是局部的老旧街区改造,可以让我们的公共空间更加多元、从容和温馨。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