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股为什么不涨了?

猪肉股为什么不涨了?
2019年11月19日 16:25 投中网

猪价疯狂,你买猪肉股了吗?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生猪价格(外三元)从今年年初的10.80元/公斤,上涨至如今的40元/公斤,上涨幅度超过270%。

猪价上涨将驱动上市公司盈利改善,股价上升,无数投资者关注到了这一看似难得的投资机遇。以牧原股份为例,持有牧原股份的投资者人数到今年三季度达到4.37万户,是今年一季度1.9万户的2.3倍。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猪肉概念大热门正邦科技、天邦股份、新希望等上市公司。

股东人数的急剧上升,意味着散户投资者大量介入,在二级市场上,这很可能意味着波动的加大,意味着潜在的风险。

最新消息显示,疯狂的猪价开始回落:根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11月8日至14日期间,猪肉批发价格为24.92元/斤,一周内下降了4.4%。这也是进入11月份以来,猪肉价格首次出现连续5日下降。

同时,根据农业部上周发布的数据,11月4日-11月10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38.24元/公斤,环比下降3.29%;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49.22元/公斤,环比下降2.80%。 收购价格环比下降,也意味着猪价的下滑。

猪价下滑也带动了猪肉股的震荡:11月15日,A股市场猪产业指数大幅下跌超4.05%、鸡产业指数下跌超5%,而今年以来股价翻三倍的“猪中茅台”牧原股份(002714.SZ)更是大跌近5%,在三日内市值蒸发超112亿,更有多只猪肉概念个股跌停。

猪肉股到底该买还是该卖?从猪肉股股价和猪价趋势来看,从今年四月以来两者走出了不同的趋势,体现了投资者的分歧,而分歧主要集中在产能上。

数据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

到底还有多少猪?

养猪行业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去年底,一家饲料企业给一家生猪养殖企业拉去一车货,司机在等待卸货时,吃了一盒泡面加一根火腿肠,而就是因为这根火腿肠,这车货还没进门就被整车退回。

一位饲料行业从业人士对投中网表示,上述故事的可信度很高,目前所有猪源性的物品禁止进入猪场,包括以猪血为原料的一种饲料。

去年8月以来,受非洲猪瘟、环保禁养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的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下滑,产能去化严重,供不应求使得生猪和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这让养猪企业纷纷加入“生猪保卫战”,不敢有一点差池。

此前,根据农村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9月份生猪存栏量环比下滑3%、同比下滑41.1%;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滑2.8%,同比下滑38.9%。

随后,政府为稳定猪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取消超范围划定禁养区、加大养殖用地保障、猪肉运输绿色通道和财政金融等,促进了存栏量提升。

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11月15日表示,10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已止跌回升,生猪存栏环比降幅明显收窄,进入11月以来生猪和猪肉价格开始回落。

能繁母猪代表产能,扩大生猪供应先要扩大产能。在产能持续去化、猪价上行确定性高的背景下,能繁母猪存栏量成为衡量业绩弹性大小的核心指标。各大上市公司纷纷表示,已经把增加母猪数量作为公司第一战略要务,着重抓母猪增量工作。

通过各家“养猪大户”的财务报表来看,均保留了较强的产能:上市公司公布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一栏,大部分企业一季度环比均有下滑。

温氏股份(300498.SZ)2019年一季度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2.58亿,环比下滑9.43%;牧原股份环比下滑8.3%,正邦科技(002157.SZ)环比下滑9.02%,天邦股份(002124.SZ)环比下滑高达21.86%。但根据半年报和三季报,四家养猪企业的生产性生物性资产在短时间内已经恢复常态,并达到历史新高。

温氏股份在10月份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预计年底母猪存栏量12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50万,后备母猪70万。

牧原股份披露,预计其能繁母猪存栏在9月底可达90万头、12月底可达130万头,扩张速度超预期。

正邦科技自愿披露,预计 2019年12月底,公司母猪存栏将达到120万头左右,其中能繁母猪50万头,后备母猪约70万头。

另一方面,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肉猪在内的待出售生物资产)均差不多恢复到了去年猪瘟爆发之前的水平,甚至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的存货还大增。

通过上述存货水平、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司披露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上市公司产能恢复超预期,不仅恢复到猪瘟爆发前的水平,还创下了历史新高。一系列靓丽的数据,给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别怕,猪肉我们有的是。

对业绩来说,由于猪瘟短期内无法根治导致猪价仍将维持在高位,产能复产将使上市公司利润走高:三季报显示,温氏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110%,牧原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194%。

所以,大多数机构看好养猪企业的增长空间。一位行业分析师对投中网表示, 目前在去产能的背景下,比拼的是谁最先复产。从行业整体来看,长期还是有投资机会的,因为未来随着养殖大户逐渐补栏,而散户短期内无法恢复产能,猪价到明年初还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猪肉股将具有一定机会。

招商证券表示,在国家不采取严重干涉措施的情 况下,猪价也存在可能达到一个无法预料的价格。当前的猪价仅仅反映 了春节期间能繁母猪的缺口,随着后面能繁母猪的缺口扩大,需求增加,猪价的涨幅或持续超出市场的预期。

天风证券在今年3月的一份研报中指出,在上一轮周期中,若以2016 年的市值高点除以2016年的利润,则正邦科技、 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的PE分别为19 倍、14 倍和和17 倍。而当前,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和天邦股份的市值对应2020年的业绩,PE分别约8 倍、8 倍、4 倍和4 倍,估值非常之低。猪价未来上涨空间较大,因此股价未来大概率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但目前生猪养殖企业的市场表现并未如预料般,与猪价携手上行。从2018年8月疫情发现以来,养猪企业的股价从缓慢上涨到2019年初的暴涨,再到2019年4月以来,出现震荡下行的态势。

一位投资者对投中网表示,上市公司公布的母猪存栏量的真实性有待验证。另一位业内人士对投中网表示,目前存在养猪企业将育肥猪当做能繁母猪现象。此外,投中网发现,在猪肉企业的股吧中,有诸多投资者产生了类似的疑问。

在周期的什么位置?

此次非洲猪瘟等因素带来的猪价上涨,被称为历史上的“超强猪周期”。

猪周期是生猪生产和猪肉销售过程中的价格周期性波动现象。具体而言,猪肉价格上涨时,养殖户会扩大产能,增加能繁母猪,推动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增加,猪肉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养殖 户观察到猪肉价格下降,减少产能,淘汰能繁母猪,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下降,猪肉供给减少,猪肉价格重新回升,周而复始。

从1993年至今的猪价走势来看,在过去 6 轮完整周期下:

猪周期的本质是供需关系,需求端总体稳定,关键在供给端。猪肉供给端主要受养殖利润、政策干预、天灾疫病等因素影响。政策干预包括环保、财政补贴、 收储投放制度等。

由于上述强周期性,上市公司的股价和业绩呈现较大波动性。

2006年以来,我国大致经历了三轮完整的“猪周期”。

第一轮“猪周期”是2006年中期-2010年5月。2006年初猪肉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养猪业亏损,部分养殖户永久退出,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下降,再加上猪蓝耳病爆发,2008年3月猪价达到25.9元/千克的高点。此后,猪肉价格进入下行通道。2010年6月,全国22 个省市猪肉平均价跌至15.5元/千克的低点。

以当时主要的养殖标的罗牛山(000735.SZ)为例,其股价先于猪价启动,也先于猪价结束。在行业去产能和猪价加速上涨时,罗牛山的股价从1元左右上涨至8元左右,随后下跌至2元左右。

第二轮“猪周期”是2010年6月-2014年4月。能繁母猪的存栏量自2009年起下跌,2010年8月, 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4580万头,猪价逐步攀升:2011年9月,猪肉价格攀升至30.4元/千克。随着猪价高涨,养殖户纷纷增加后备母猪存量,猪价又进入下行通道。

以新五丰(600975.SH)为例,股价与猪价的相关度较高,且其股价快速上涨阶段正是猪价的快速上涨阶段,在猪价走出高点的同时,公司股价开始下行。

第三轮周期是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由于自201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环保禁养规定, 并着力提升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导致大量散养户退出,供给持续下降,猪肉价格上行至2016年5月,自2016年中期开始下降,并在2018年中期筑底。

以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为例,总体来看两者股价在猪价反弹和和猪价周期拐点出现后大涨,结束于周期第一轮猪价高点出现 (叠加了2015 年股灾影响)。

对比上述三个周期,此次猪肉养殖行业的表现却并不一致:养猪企业的股价和猪价形成了劈叉。这意味着,目前养猪企业处于周期的哪个位置,投资者至今仍有分歧。

但不可置疑的是,在猪价暴涨的另一面,是养殖企业的如履薄冰,每一家都在难以穿越的猪周期中震荡起伏。在未来产能恢复、供大于求时,行业又将迎来下行期。这意味着,在当前时点买入猪肉股有一定的风险。(文/费雪  来源/投中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