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医疗开始曾打算抢滩科创板,之所以港股改道,有消息猜测主要原因是其背后的美元基金结构。招股书显示,启明医疗股份类别分为内资股与非上市外资股。
文丨马慕杰
来源丨投中网
医疗器械“独角兽”启明医疗的港股IPO终于尘埃落定。
2019年12月10日,启明医疗正式登陆港交所。由此,港交所生物科技板块迎来首个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本次启明医疗发行价格为每股33港元,开盘大涨21%,市值达157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市启明医疗还引入了5名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Aspex Master Fund等。在招股阶段,启明医疗获得了超过311倍的超额认购。
根据启明医疗招股书,启明医疗自2013起共获得了12次融资,吸引了包括启明创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高盛、德弘资本等在内的众多VC/PE,可谓是资本宠儿。
实际上,港股当初并不是启明医疗上市的第一选择,启明医疗一开始欲打算抢滩科创板。对于这家曾多次被列为医疗器械独角兽的企业,启明医疗的科创板闯关彼时也被行业普遍看好。
之所以港股改道,有消息猜测主要原因是其背后的美元基金结构。招股书显示,启明医疗股权结构相对分散,股份类别分为内资股与非上市外资股。其控股股东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曾敏与创始人訾振军,两者共同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合计持有33.35%的股份。
市占率近八成,一举成为中国医疗器械“独角兽”
作为一家专业提供结构性心脏病高值医疗器械产品的公司,启明医疗在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市场是个不折不扣的行业龙头。
招股书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18年TAVR产品植入量计算,启明医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79.3%,其自主研发的产品VenusA-Valve是首个获NMPA批准及在国内进行商业化的TAVR产品。凭借“新型生物心脏主动脉瓣膜项目”,启明医疗还曾获得过全国生物医药行业总冠军。
在自研产品方面,启明医疗正在开发出一个全面的产品组合,涵盖四个心脏瓣膜的经导管解决方案及主要配套产品。这意味着,启明医疗的研发管线在逐渐拓宽。比如,现已完成临床试验、正在准备注册申请的VenusP-Valve,将成为中国首款TPVR(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产品及全球首款自膨式肺动脉瓣膜,获批上市时间指日可待。
“硅谷之所以为全球最为瞩目的创新圣地,诞生那么多伟大的企业,就是因为有着强有力的科学研发的实力作为支撑。我们这里要打造‘天堂硅谷’,也一定要把科技创新,把原创性的研发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訾振军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而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的是启明医疗居高不下的研发成本。根据招股书,2017年、2018年度以及2019年5月31日止5个月,启明医疗的研发成本分别为11736.0万元、10477.4万元,但2019年前五个月的研发成本由2018年同期的3702.6万元增至8241.6万元,环比增幅达122.6%,研发成本占比分别为646.1%、90.8%、95.6%。
与此同时,尽管营收翻倍增加,高额的研发支出又导致了启明医疗的连年亏损。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前5个月,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816.4万元、11534.8万元、8620.6万元;同期的亏损金额分别为8441.2万元、5466.2万元、8084.1万元。
事实上,由于多款产品尚未上市,公司当前的营收主要依赖于单款产品VenusA-Valve的销售。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前五个月,Venus A-Valve的销售收入占比达到95.4%、98.6%及99.4%。并且,启明医疗预计,Venus A-Valve的销售额近期仍将占据公司销售总额的大头,不过公司无法保证VenusA-Valve的需求将按预期继续增长。
6年12轮融资,启明、红杉、德弘、高盛等入局
一直以来,启明医疗都是资本的“宠儿”,曾多次被列为独角兽企业。
招股书显示,自2013起,启明医疗共获得了12轮融资,吸引了包括启明创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高盛、德弘资本等在内的众多VC/PE,投资方阵容十分豪华。而就每轮的投资成本而言,5年时间里,启明医疗的每股股份投资成本翻了7倍左右。
启明医疗之所以备受资本追捧,除了产品的先发优势与TAVR在中国的市场潜力之外,一定程度上还源于訾振军过往的成功创业经历及丰富管理经验。
“我们不是赌一个技术成功的概率,最后还是看公司的综合执行力,怎样通过好的销售,好的服务做下去,我们还是非常看好管理团队,因为他们之前有非常成功的创业经历。”作为中国“PE教父”刘海峰成立德弘资本以来投资的首个项目,刘海峰曾如此阐释对启明医疗的投资逻辑。
回顾訾振军的创业生涯,启明医疗已然是其第三次创业。作为硕士刚毕业就参与国内首个冠心病支架研发的訾振军对于颠覆性的“救命技术“充满着好奇与热爱。
“我是一个技术控,我一直想用更好的技术来解救病人。”訾振军曾表示。
在创立启明医疗之前,2003年,訾振军曾在深圳与人合伙创办主攻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先健科技,2011年该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市值超过60亿港元;同年,訾振军再次和合伙人创立了德诺医疗孵化中心和德诺资本(Dinova Capital),专注于医疗健康产业及智能科技产业投资。
2009年,訾振军再次出发,带着资本及20多人的团队在杭州高新区组建了启明医疗,正式开始了属于启明的新征程。起初,启明医疗的低层办公小楼非常不起眼,办公空间狭小有限。而与之相对的是,其由院士、临床医生以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却十分强悍。
“我们公司的办公室比较拥挤,因为钱都花在科研上了。”訾振军曾如此解释。
正是凭借对研发技术与原创技术的不断投入,2014年,启明医疗在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全国总决赛中一举夺得冠军;2017年,其自主研发并成功上市了中国首个经导管人工心脏瓣膜,为中国广大主动脉瓣患者尤其是人数超百万的老龄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德诺资本(Dinova Capital)也是启明医疗的早期投资方之一。招股书显示,启明医疗股权结构相对分散,股份类别分为内资股与非上市外资股。其控股股东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曾敏与訾振军,两者共同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合计持有33.35%的股份。
作为启明医疗上市前第一大机构投资者,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向投中网表示,启明创投看好经导管心脏瓣膜术为患者带来的福祉。作为连续创业者,訾振军与团队注重原发性技术创新,其对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贡献在于,产品的质量及医疗效果能够比肩甚至超越海外同类产品。
启明医疗总经理訾振军、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启明医疗董事会主席曾敏(由左及右)在上市现场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向投中网表示,启明医疗是红杉中国在高质量医疗器械领域的心脏瓣膜细分方向上投资的一家企业。凭借全面的产品线,稳健的全球化知识产权组合和布局,启明医疗正成长为一家面向全球用户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13年,红杉中国投资了启明医疗。
“有前两次的创业经历作为铺垫,这一次我已经很清楚我要创办一家什么样的企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訾振军曾坦言,自启明创立之日起,他就有着清晰的发展蓝图,并定下目标,所研发的产品一定要对标国际,引领国际。
海外买买买,“全球领军”野心凸显
訾振军从不掩饰启明医疗进军国际市场的野心。
尤其在引入德弘资本后,“希望借鉴德弘团队的海内外并购经验和投后管理能力,助力启明医疗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訾振军曾不止一次公开表达过启明医疗的国际化决心与征程。
实际上,为开拓布局海外市场,启明医疗在2016年就开启了并购之路。招股书显示,2016年,启明医疗全线收购德国TranscatheterTechnologies公司专利技术组合。新专利技术将被应用于启明医疗的第三代TAVI产品,同时助力启明医疗的瓣膜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
随后,启明医疗又分别于2017年6月、2018年12月完成对美国瓣膜球囊成形术产品供应商InterValve的收购及对脑保护装置Keystone Heart的收购,掘金欧美市场。
美国InterValve是一家专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治疗的公司,旗下有两款产品V8和TAV8,为世界首款具有解剖形态特征的球囊主动脉成形术导管。这两款产品在2013年均得到了美国FDA的批准,也获得了欧洲CEmark,在美国和欧洲市场有着稳定的市场。
而对Keystone Heart的收购意味着启明医疗可在全球销售TriGUARD 3脑保护装置,成功跻身美国、欧洲、中东与非洲市场。TriGUARD 3装置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通过覆盖整个升主动脉弓的设计来预防脑栓塞的脑保护装置,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手术过程中出现的脑损伤风险,对脑组织进行全面保护。
“收购Keystone Heart公司使我们不仅有机会在心脏手术期间减少病人脑损伤的风险,而且可以在美国、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市场立足,并由此引入整套创新产品组合。”訾振军在收购后表示。
启明医疗在招股书中提到,其使命是成为开发及商业化结构性心脏病导管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而之所以拓宽销售范围及扩大在全球特别是北美及欧盟的市场占有率,是因为启明医疗相信其将受益于海外地区较高的医疗费用水平。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17年,中国估计人均医疗支出为560美元。英国及美国估计人均医疗支出分别为4246美元及10739美元,远高于中国医疗费用水平。
上市后,启明医疗会继续瞄准国际市场,通过收购兼并的形式夯实在全球市场的布局。招股书显示,启明医疗集资所得款项将用于VenusA-Valve的商业化、VenusAPlus和VenusP-Valve的研发和商业推出、其他产品的研发以及通过内部研究和潜在收购持续扩充产品组合。
与此同时,伴随启明医疗不断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加强研发能力以开发新产品,梁颕宇相信,启明医疗将持续提高竞争力,有望成为结构性心脏病经导管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军企业。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