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3次上市融资超70亿 ,“吸金王”君实生物成色如何

5年3次上市融资超70亿 ,“吸金王”君实生物成色如何
2020年07月14日 11:14 投中网

7月13日,创新药企业君实生物(688180.SH)宣布,其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开发的重组全人源抗SARS-CoV-2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已完成中国临床I期试验的全部受试者入组。

投中健康采访君实生物CEO李宁博士获悉,这是全球首个在健康受试者中开展的新冠中和抗体临床试验,正在中美两地加速推进中,未来将尽快开展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后续临床试验。

这一进展的公布,无疑将为刚刚登陆科创板的君实生物带来提振。7月2日,君实生物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申购,发行价格高达55.50元/股。而据近期发布的多份研报预测,公司市值将高达480~540亿元(人民币,下同)。

截至2019年年末,君实生物净利润亏损7.48亿元,达到历史新高。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资本市场源源不断的大额“输血”。近5年内,君实生物先后在新三板、港股和科创板3次上市,期间累计融资超过70亿元,俨然成为“资本宠儿”。

君实生物到底值不值?还要看研发。毕竟对于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来说,研发管线决定着未来真金白银的回报。

新生代创新药企中的“吸金王”

与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老牌”本土药企不同,成立于2012年的君实生物,是一家典型的在资本扶持下成长起来的新型创新药企业。

“君实生物对资本市场的运用极为成功,是第一家‘新三板+H股+科创板’上市公司。”长期从事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凯乘资本创始人邹国文博士表示,君实生物抓住了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变化的每一波红利。

2015年,新三板大火,君实生物登陆新三板融资18亿元。

2018年,港股放开了对生物医药行业公司上市的盈利条件限制,君实生物迅速赴港IPO,融资29.44亿(港币)。

2019年科创板开市,君实生物随即又在科创板申请上市,融资27亿元。

“一路过来,君实生物近5年内累计融资已经超过70亿人民币。”邹国文说。

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利好之下,本土创新药企业在资本市场颇受青睐。除了君实生物,还有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神州细胞等,共同特点是持续“烧钱”、亏损不断扩大,但估值均为百亿起步。邹国文认为,“其中不乏存在估值虚高的,这要看企业是不是真的具有创新药研发能力。”

“中国的大部分药企所做的,尚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创新药,而是属于fast follow快速跟进的模式,即模仿性创新。在这一模式下研发出的产品分为me-worse、me-too、me-better和best-in-class,难度和价值依次递增。”邹国文进一步谈到,“真正能做到First-in-Class的凤毛麟角。”

单抗药物潜力将继续释放

“我们旨在通过源头创新来开发首创(First-in-class)或同类最优(Best-in-class)的药物”,是君实生物屡屡对外强调的研发立场。

在研发布局上,君实生物以肿瘤免疫疗法为主、慢病用药为辅。2019年,凭借公司首个获批上市的“明星药品”特瑞普利单抗(JS001),君实生物享尽了“国产PD-1开局者”的无限风光。

不过在后续的销售上,这一产品不敌信达生物的同类产品信迪利单抗。2019年和2020年第一季度,PD-1单抗为君实生物带来的收入分别为7.74亿元和1.72亿元,而信达生物的这组数据则分别为10.16亿元和4亿元。

造成差距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目前仅获批“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一项适应症,该适应症患病人数较少,2019年新发仅2400人,对应的市场规模较小。

在李宁看来,特瑞普利单抗的市场潜力还远没有释放完全。李宁对投中健康表示,君实生物为特瑞普利单抗制定了“大小适应症齐头并进”的临床策略,除黑色素瘤外,针对其他癌种适应症的十余项关键注册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其中鼻咽癌和尿路上皮癌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得NMPA受理。

也就是说,未来随着适应症范围的扩大,特瑞普利单抗为君实带来的收益将进一步显现。

君实生物部分已公开的研发管线 来源/君实生物官网

通过梳理研发管线不难发现,君实生物目前已进入或即将进入收获期的果实,均来自对国际市场的快速跟进。不过,其中不乏2项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重磅产品,一是上文中的特瑞普利单抗,另一项是修美乐生物类似药TNF-α单抗(UBP1211),目前正在新药注册受理中。

这一产品所在赛道似乎更加拥挤。一方面,原研药修美乐已在中国获批且在2019 年11月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进入国家乙类医保,价格从7820元(40mg)骤降为1290 元;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已有2款修美乐生物类似药获批,3款修美乐生物类似药提交注册申请,君实生物想要脱颖而出,必须拥有差异化优势。

对此,李宁认为,中国修美乐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巨大,可以容纳多家公司的市场竞争,并且君实生物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首先,尽管生物类似药可以获批原研药所有的适应症,但君实生物是提交该药物上市申请的公司中唯一一家用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三期临床适应症的公司,因此我们的UBP1211拥有更多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数据,也更了解该项病症,而类风湿关节炎又是修美乐最大的适应症,因此公司有望凭借在这个适应症上的深耕获得市场优势。其次,君实生物是国内较早获批单抗药物的企业,拥有成熟的单抗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体系,两个总产能达到33000升的生产基地,以及较强的生产成本控制能力。成熟的单抗药物生产能力和较大的产能使我们可以在生物类似药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据主动。”李宁说。

3款first-in-class新药在路上

仅凭上述两款单抗产品,或许还不足以支撑起资本市场对君实生物估值500亿的期待。

投中健康在采访中获悉,君实生物现有的研发管线中,共有3款First-in-class产品在研,但均处于研发早期阶段。

三款产品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和抗体药物JS016。其首创性在于,这是全球首个在健康受试者中开展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临床试验,也是国内最早进入临床阶段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

“中和抗体可针对新冠病毒精准进攻,具有独特的靶向性,能够阻止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快速产生作用。”此次临床研究的负责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曾对外解释谈到。而《自然》、《科学》等权威期刊刊发的多篇文章也表明,中和抗体疗法成为全球“战疫”进程中的医学攻关重点,接下来,就是对研发速度的比拼了。

而另外两款first-in-class产品,据李宁介绍,一是由君实生物自主研发、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准的抗肿瘤抗BTLA单抗(JS004),正在中、美两地开展I期临床试验;另一款是与国外药企合作开发引进IL-21融合蛋白产品(JS014),目前在全球尚未有同类产品获批。

总的来说,截至2020年7月,君实生物共开展在研产品21项,其中19项为创新药、2项为生物类似药,多项产品仍处于早期临床前研究阶段,需持续投入较大规模的研发费用。单抗药物的销售收入可缓解部分压力,但尚不能覆盖支出。据国盛证券研报预测,君实生物在2022年有望产生盈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