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进入产业拐点 学会与合理“泡沫”共舞

高端装备制造进入产业拐点 学会与合理“泡沫”共舞
2020年10月21日 15:10 投中网

2020年10月19-20日,由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公室、投中信息主办,南京市江北新区财政局、南京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江苏省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公司承办,投中疌孚、投中网协办的,以“新金融、新科技、新江北”为主题的“2020中国投资年会•投资人峰会”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拉开帷幕。凭借投中信息在中国股权投资和创新经济领域的强大影响力,峰会吸引了国内资本端和产业端的头部资源集聚南京市江北新区,打造资本高地,助推产业腾飞。

在“圆桌对话: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升级蝶变”中,君盛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李昊、腾飞资本创始合伙人任溶、东方嘉富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徐晓、泛海投资董事总经理王忠为、国科嘉和合伙人陆佳清、国际创投合伙人范维光、国投招商董事总经理王海涛、招商财富股权董事总经理张俊就当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布局、估值问题、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场巅峰对话由腾飞资本创始合伙人任溶主持。

各位投资人表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虽仍存“卡脖子”现象,在进口替代的语境之下,我国先进制造业已步入行业拐点,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化等趋势日益显著。对于半导体、芯片等热门领域可能存在的估值泡沫,投资人认为作为VC机构应该从投资的角度理性看待,在长期的趋势之下审慎把握投资节点和风险调控。

以下为“圆桌对话: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升级蝶变”对话全文,由投中网整理,有删减。

智能制造进入产业拐点

任溶:非常感谢有这次机会和业界大咖在这里交流。今天是A股开市日,过一会儿美股、欧洲股票也要开了,有些股票跟我们尤其跟台上的这几位都有关系。作为主持人,我发挥一下小的特权,先让在座的几位先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近年来尤其是2020年疫情以来,是否投资或者研究智能相关的项目?最好用三个关键词描述一下。

张俊:感谢主持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话题。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俊,来自招行旗下招商财富,招商财富股权业务管理直投基金十余支、累计规模超百亿人民币,结合投行加商行的优势,贯穿于被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增值服务。

招商财富长期关注智能制造行业,我们投过很多智能制造相关项目,为打消大家对金融机构主投后期的刻板认识,希望分享一个湖北的偏早期项目。对于三个关键词,我们认为第一个是功率从飞秒至皮秒,智能制造的“智”关键在于技术,2B行业没有硬技术是不成的;第二个,应用领域从一个传统低天花板低毛利拓宽至若干高毛利领域;第三,助推企业产能扩张从股权投资至协同招行当地分行项目贷,在疫情影响下更难也更有意义。

任溶:刚才招商财富的张总说了三个关键词,我认为还有第四个关键词,就是疫情期间的湖北。接下来请东方嘉富的徐总。

徐晓:先花30秒介绍一下自己,我叫徐晓,来自东方嘉富。东方嘉富是浙江的基金板块,目前涵盖一级、二级和母基金业务,是一个全资产的管理公司,目前主要的投向是智能制造,包括先进制造和新材料,再来是信息技术和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是我们重要的投资领域,从2019年起包括2020年以来,我们投资了很多智能制造相关的项目。

三个关键词,我们认为第一个是替代性,国产替代进口。第二个关键词是数字化,很多被投企业开始用数字化决策。第三个是服务化,今天的制造业不仅仅是生产一个产品,更多的是在交付着包含产品在内的服务,服务化也是智能制造的一个趋势。

任溶:徐总从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点了几个关键词。接下来请王总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忠为:我是来自泛海投资的王忠为。泛海投资属于中国泛海旗下的市场化、专业化、具有产业背景的投资平台。泛海这几年在积极转型,不动产业务占比已经下降得很低。目前,我们的重点是科技投资,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在智能智造领域深耕细作,投资规模逐年增加。今年以来我们投资了浪潮云、山东天岳、中企云链、华光光电等优质项目。 我们泛海投资的业务发展可以用三个词概括,一个是逆势增长,二是深度挖掘,三是化危机为机遇。

第一个关键词逆势增长:今年疫情期间,我们坚持每一、两个月就会投一个企业,在新材料、云计算领域等行业经过深入研究后投资了五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中三个企业投了两轮,并且我们还成功募集了七只中小型人民币基金;第二个关键词深度挖掘:在有个企业投了两轮后,和该企业相关的另一家企业也被我们发掘出来并做了投资;第三个关键词化危机为机遇:在疫情造成的重重危机之下,我们依然会审时度势挖掘出一批具备国产替代能力、符合大趋势、未来可期、有社会责任并有担当的好企业,我们相信中国智能智造业的未来。

王海涛:国投招商今年投了一个大家比较关注也是津津乐道的项目,就是蔚来汽车。实际上有三个投资人,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合肥市政府吸引了,合肥城投50亿,国投招商10亿,安徽省投10亿形成一个投资组合。

三个关键词。挑战:年初新能源汽车是低点,普遍不看好,压力较大;波折:境内、境外,国有、民资,多边关系较为复杂;喜悦:做好长期低迷、长期投资打算,结果峰回路转,市场追捧令人愉悦。

陆佳清:智能制造举一个案例,大家有我的朋友圈可以看一下今天我发的新闻公告,是节前交割的,一个北京的项目叫德风科技。三个关键词,一个是财务数字好,怎么个好法呢?成立五年以来能效将近100万。二是行业比较聚焦,可以看出我们对智能制造的理解,这个公司70%以上的收入来自能源产业。三是打法比较正确,大家辩证地理解,现在在讲智能制造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我们投的德风是工业4.0范畴的。我们认为营收快的工业互联网都是咨询带希望销售的,再加上不断试图一点标准化的程度,基本上目前来看营收回报比较合理的一个状态,大量的吹标准化产品的股值都比较高,基本上在填两年的坑。

李昊:君盛投资成立17年了,主要围绕科技类中早期进行布局,投资主题围绕“企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一块投通讯、半导体、先进制造,一块投信息技术,一硬一软的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包括金融科技和信息技术相关的企业服务。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之间会有一个交集,是产业互联网、工业智能领域。

谈到今年投资的情况,今年投了12个项目,跟先进制造沾边的大概有六个,AR领域增强现实投了两家,都是追加投资,其中一家是做AR光学模组的公司,集成电路领域投了两家,5G产业链投了一家,工业智能相关的投了一家。

说起投资关注点的几个关键词,一是拐点,也就是布局产业进入发展拐点时期的项目;二是布局卡脖子技术,很多嘉宾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卡脖子,也就是中外有比较大技术落差领域的项目;三是交叉点,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之间结合处的企业,围绕先进企业效能提升的,包括陆总介绍的那家公司也是属于这个类型的企业。

范维光:国际创投一眼看到以为是个骗子公司,但我们不是。我们是上海国际创投股份投资有限公司,是上海一家大型国有企业。

三个关键词。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有一些空闲时间做了很多的研究,我发现在所谓智能制造领域里面有三个关键词,也是我们发现的一些机会,一个是工业软件,一个是传感器,一个是核心零部件。

这三个关键词总结成一个词就是补短板。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有很多的短板,比如工业软件,比如传感器,我有同学是做铁路信号、核电的,他们跟我讲很多传感器只能去问瑞士人买,问德国人买,我们国产的传感器不是不能用但一致性不行,经常这个是好的但下一个又不行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问题。还有核心零部件,特别是机器人领域的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等。

理性看待估值,学会与合理“泡沫”共舞

任溶:简要给大家报告一下我的体会。有些观点有很大差异,比如说除了陆总以外大家都没有讲估值的问题,是不是其他机构在这个问题上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忽略了这个问题?今天有两个产业机构的投资代表,一个是泛海的王总,请问你投项目的时候股值重要吗?

王忠为:估值肯定重要,谁不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所以估值低、前景好的项目基本上是一票难求,竞争者多了,估值自然会被抬高直至出现泡沫。

任溶:好的项目根本都没有,再找估值的话就投不出去了。

王忠为:估值也得看不同时期、阶段,目前半导体、芯片等很多东西都被国外卡脖子,国内相关的国产替代行业迎来了井喷爆发期,订单、产量、市场、渠道等均大幅激增,对项目的高估值也有了支撑作用,所以这类项目即使估值高些,综合判断下来也值得拥有。比如泛海投资今年投了两个芯片项目,目前看来都不错,其中一个项目去年估值大概10亿左右,今年投的时候,大概有100多家知名的投资机构去抢十几亿的额度,估值在一年内翻了八倍。特殊情况下催生的行业要具备很广阔的市场前景。这种情况下,即使估值高一些,我们也会根据实情决定是否投资。

陆佳清:大家都喜欢三点,我也谈三点。股权投资是一个金融性的行为,我跟华为沟通,说投一个公司十年不上市我都可以理解。估值肯定重要,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所有人都是同意的。任何一个大的机会出来,一定先出来一堆项目之后一堆人抢,你得忍受估值的泡沫,这都没有错。最后的最后,一级市场的特点就在这里,最后谁买单。大硅片的项目,全中国能上几十亿的大投资的,大概可以数出来十个,但能活出两三个也就到顶了,大部分是要死的。

任溶:南京这边也要上大芯片项目。

陆佳清:用脚来投票,投哪个最后活哪个,这就看你的眼光了,其实也是有运气成分的,你不投就完整错过了,还是得押注。大家都知道半导体有泡沫,你不能全投在这边,咱们在筹点智能制造,像德风这种财务稳健的,再压几个风险大的。

王海涛:我认为这个题目就叫资本泡沫下的估值。作为风投或者创投来说,我的判断是资本市场大概相当于美国1995年到2000年的阶段,后面一地鸡毛在等着,更何况还需要周期。现在很愉快,但是后面不会太愉快,所以一定要分散投资。

任溶:范总,您认为从现在起,到明年或者到后年的这个时候,哪几个方向泡沫会比较大?

范维光:整个制造业泡沫最大的可能就是半导体,泡沫还没有起来的地方,我认为就是我讲的那几个地方,工业软件、传感器、核心零部件等泡沫可能稍微小一些。

任溶:张总同意这个看法吗?

张俊:针对估值,肯定是各家机构都会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投资最终还得算账,判断估值高低的一个纬度在于,企业估值增幅相对企业内生盈利的成长性,估值增长快于业绩增长则意味着泡沫。我们不建议按制造业细分行业谈泡沫高低,同样一个项目,有A轮赚钱的,可能也有Pre-IPO 亏钱的,关键还是看各家机构投资的行业趋势洞察及盈利预测的精准性。

任溶:用三个关键词如何描述呢?

张俊:用三个关键词总结的话,我们认为:第一,分情况,国家战略性项目不要谈市场化估值,市场化项目不要谈战略性估值;第二,看二级,结合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我们会对应二级市场可比板块,评估NPV折现估值合理性及安全边际;第三,看外盘,随着A股港股化及港股A股化融合趋势,我们会参考境外市场可比公司,从相对更长周期角度调整现时估值。

任溶:张总从品牌机构出来的,所以讲了很多的金融术语。李总,有时候一二级市场的语言不太一样,你怎么考虑估值和泡沫的问题?哪几个领域泡沫比较少?

李昊:首先要看怎么认识泡沫的问题。泡沫是估值超过公司基本面的情况。在很多领域,估值泡沫的本质来源于大多数人对一个赛道的空间形成了共识性的判断。当一个赛道比较确定性地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而当很多机构同时对一家领先的公司进行争抢,那么在市场博弈下,通常估值就取决于愿意出最高价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一定窗口期内估值泡沫的形成就会是必然,重点只是一家投资机构如何让自己和这种必然现象去适应。如果很少接近估值泡沫的情形,反而投资机构需要非常紧张,因为你肯定不在核心赛道上。

核心的问题,尤其我们思考得更多的是,作为一家VC机构在面对这种必然出现的现象时候,该如何应对自己和泡沫之间的关系。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两个操作方法。从微观层面,一个投资经理、总监看项目的角度,如何可以更早接触到它,这是对投研体系是一个很高要求,再贵的项目在A轮之前股值也贵不到哪里去,主要看整个机构的信息来源、判断能力、决策柔性综合下来能不能抓住机会。

从一个小组的角度来说,就是怎么认识泡沫和不同行业商业模型的关系。我们经常聊到,大家认为人工智能、信息基础里面特别容易出现泡沫,其实有时候它是错觉,那些领域的产业发展逻辑、收入模型以及估值模型跟先进制造业不一样。比如有些领域,赛道新进入者把住窗口期就是2-3年的时间,那么在这2-3年取得领先优势的企业,就会有很大的估值溢价的可能性。因此,要动态从行业发展脉络的角度去看估值的合理性,对于一个业务小组,一定要能够有更大的包容度去思考商业模型,而不能呆板得被PE/PS这样的指标给限制住。

从基金策略的角度来看,是另外一个维度的问题。刚才陆总提到分散投资,我们认同。我们内部有过一组数据分析,2010年前后获得过一次融资的企业,最后能够IPO的比例,不同行业是0.5到1.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企业是死掉了或者半死不活,这就涉及到一个基金需要一定的分散配置。但是如果光分散又不够,需要和追加结合起来,当一个项目更清晰的时候要持续追加,这在数学上是收益概率最大化的。这样用持续追加,是可以部分消化估值偏高的。还有一个维度,比如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投资的领域,有一些现在特别前沿的领域,可能投第一个项目,估值觉得很高,或者非常不清晰,但是投了第一个项目可能金额不多,但是会为第二个、第三个真正的大机会做很好的铺垫,那么有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考虑维度。这也就是意味着需要综合来看。

任溶:评价还是蛮有意义的。浙江是制造业很发达的一个地区,请徐总讲讲未来两到三年智能制造业有什么机会?

徐晓:主持人问泡沫的问题,我花30秒讲讲我的看法。我们不大轻易说一个项目或者一个行业到底有泡沫还是没有泡沫,投资人比较难做这样的判断。如果我们轻易做了这样的判断,不管是在一级还是二级,其实是比较容易被市场打脸的。我们判断泡沫与否,很多情况下和自身条件、资金属性有很大的区别。

我是06年入行的,有很多基金是长周期,它可以跟泡沫共舞。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并不轻言说某个项目有没有泡沫,每家的观点都会不一样,每家的观点都有它的道理,我们不会说看一个项目要看它现在是不是在泡沫的高或低,我们要看一点,站在我们基金的期限和资金的属性来说,五到十年间这个事情在不在趋势上面。我们只看两个,一个是看制造业的突破,也就是技术包括材料的突破,二是看制造业的服务化。

任溶:高端制造业的升级、蝶变给大家分享了未来两到三年,尤其是面对防疫抗疫的过程当中,智能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人才和企业的成长状况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投资和做实业相比还是有区别的。最后希望每人用一句话给在座的观众分享一下,未来三年对于制造业的寄语。

范维光: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李昊:未来制造业竞争会趋于复杂和多元化,从创业团队一定要有复合的视角,从而能够尽可能利用更多的工具和资源作战。

陆佳清:不敢给制造业寄语,一句话,制造业从投资角度来看它是慢的,是需要花很多工夫的,但是中后期的项目就比较稳,所以希望大家还是以规模来论。

王海涛:大国工匠。我觉得投资者也要专心、专注、专业。

王忠为:我想到了一首歌的名字,飘洋过海来看你。

徐晓:讲一点希望,希望LP给GP们一点耐心,投资人给企业家一点耐心。

张俊:进口替代路漫漫,产融结合是一条路径。

任溶:今天和在座的七位嘉宾围绕高端制造业的升级蝶变,探讨了过去工作和投资策略的一些看法,研究了制造业过程中的泡沫问题。因为时间的关系,给大家提供了从事制造业的粗浅的建议。

我是腾飞资本的合伙人,他们说的几个词我都碰到了。今年上半年,我们减持了三个高端制造业项目?不求最对,但求最好。做投资还是要看时点,搞实业跟我们的理念还是有所不同的,希望大家在艰难时刻都有踏实的工匠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也算对制造业的升级蝶变做了一些有利的工作。谢谢大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