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掘金热”:20年太长,只争朝夕

金融科技“掘金热”:20年太长,只争朝夕
2020年10月21日 15:30 投中网

2020年10月19-20日,由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公室、投中信息主办,南京市江北新区财政局、南京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江苏省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公司承办,投中疌孚、投中网协办的,以“新金融、新科技、新江北”为主题的“2020中国投资年会•投资人峰会”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拉开帷幕。凭借投中信息在中国股权投资和创新经济领域的强大影响力,峰会吸引了国内资本端和产业端的头部资源集聚南京市江北新区,打造资本高地,助推产业腾飞。

今年是金融科技全面爆发一年,蚂蚁集团、京东数科、陆金所三大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独角兽在这一年同步上市,而疫情催生的跨国难、线下难等技术痛点和激增的资金需求和信用风险管理需求,也让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以及卫星、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高速发展。

会上,曦域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晓黎的主持下,金雨茂物合伙人蒋国胜、真成投资创始合伙人李剑威、上海金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兰兰、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钻律师、昆仲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王钧、毅达资本合伙人朱爱民这8位长期关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人和律师展开了一场“超级对话”。共同探讨金融科技领域的产业投资机会,并对金融科技公司持牌、进行了技术公司商业化机会等产业痛点进行深入剖析。

圆桌对话原文如下:

主持人:很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各位嘉宾一起和大家讨论一些新金融,新科技的问题,我是曦域资本的黄晓黎,曦域资本从2015年设立开始就一直专注在金融科技的投资。

首先看一个问题,持牌和非持牌的问题。五年前互联网金融有大几千家公司,现在可能是剩下几十家,为什么十年前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让消费电商、本地生活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但互联网金融五年的发展后,现在却是这样的结局,这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首先请孙律师讲一下有关金融的监管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

孙钻律师:大家好,我是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孙钻。金融科技在当下是个非常好的时代,这点毋庸置疑。前面说到了所谓的数据赋能,各位来宾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Palantir?他们是数据收集类的独角兽,估值超过200亿美金,它起家是做情报分析,做了八年以后开始做金融数据分析,做了大量金融数据分析的工作,为包括律师事务所在内的很多机构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现在也是监管最严厉的时代,在去年的8月份,人民银行出台过科技发展的规划,从此拉开了金融科技监管的序幕。我们国家有各种各样的保护规则,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的抓取如何才能合规?你的信息侵犯到什么程度受到什么法规的监管?目前尚无。金融科技要善用数据,善用科技,才能让企业做的安全和长存。

主持人:科技的监管才能为整个金融科技的发展奠定最好的基础和起到最好的推动带动作用。刚才孙律师也讲到了技术,今天论坛的主题也是新技术,技术在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方面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大家是不是同质化了?都是大数据、AI,每个投资人投资的时候希望企业有什么样的技术,能运用在什么上面?底层技术的驱动力到底来源于哪里?

金雨茂物 蒋国胜:各位嘉宾,黄总,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在江北新区新金融科技创新的高地上探讨金融发展科技的发展问题。金雨茂物是南京本土的一个投资机构,目前管理的基金超过了100亿,孵化创新型企业大概近30家走上了资本市场。金雨茂物主要的投资方向是集成电路、新金融科技和生物医药,这和江北新区的两城一中心战略的定位非常相近。在这个时候来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江北新区是坚持高价值的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金融科技方面,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来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金雨茂物是南京本土的一个机构,跟江北新区的合作和交流非常多,江北新区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

为什么取得这么大的成功?说明江北新区有自己的研究。比如区块链更多改变的是资产关系,2018年的时候对区块链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江北新区就跟金雨茂物成立了一个三个亿的投资基金,这个基金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投出了十几个跟区块链科技相关的企业。

主持人:区块链在整个证券化的过程中,未来有非常重要的角色。

真成投资 李剑威:我们投资几个重点的方向,包括云计算、技术服务、高端制造、金融科技领域也不能说投了很多,有持牌的比如老虎证券,包括有些不持牌的,有一个见知数据,专门做现金流分析。

技术怎么去渗透到科技里面?我觉得对于持牌的机构非常清楚,他们都会建很强的技术部门,尤其是大体量的,蚂蚁的技术部门是非常强大的,当然也有一些中型的机构外包给第三方的服务商,包括风控的供应商,这些公司发展也很快,我们会看到过去五年虽然说整个持牌机构的波动很大,包括资产端的机构波动很大,但我们同时会看技术服务的公司增长很快,他们相对来说是稳健的多。这背后核心的原因,是技术在金融的各个场景里面的渗透是越来越厉害,无论我们做风控,无论我们做审计,现在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拿我们投的见知数据,他们做了一个非常小的场景,做现金流的审计,这个团队原来有非常强的财务背景,包括现金流规划的背景。以前的审计公司是很难做逐笔的现金流分析的,四大都是抽样,没有办法,因为量太大了。现在有了新技术的赋能,他们就用AI的技术,能够很短的时间,比如说在两三分钟的时间里面将一个企业所有的帐户所有的交易流水整理出一个AI报告,很明显的是看到由于技术的赋能,现在的金融科技公司能够让金融服务商实现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功能。这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案例。

会不会存在同质化?我们的观点是这样的,广泛的讲金融科技,好象很多公司都在做金融科技,实际上每个公司切入点都不一样,有一些切入点,比如说银行信贷的风控,有一些头部的公司,前五名已经跑出来,这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最后会形成几家很优秀的公司。在相当多的领域其实是存在大量的创新空间,就好像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见知数据的产品被四大和国内前十大的会计事务所都在用。其实创新还有很多空间,金融科技创业公司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把技术跟场景非常有效的结合起来。

主持人:李总提到了不同的场景就有不同的技术的应用。下面请金浦投资 兰兰。

金浦投资 兰兰:大家好,我是上海金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兰兰。我们主要投资了蚂蚁金服、苏宁金融这样两个比较大型的金融科技集团,另外也投了可信科技,专门做科技的一个公司。我们知道技术对金融的推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金融行业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落地最早的行业。近些年来,有一些P2P平台的消失,我觉得其实对于专业的金融科技公司和平台来说是一件好事。

我们对于金融科技的理解可能稍微全一点,我们知道蚂蚁和苏宁金融他们都是比较大型的综合的金融科技平台,它既有一些自己持牌的金融牌照,有自己的场景和流量,也有自己的科技部门。特别是像苏宁金融,因为这几年发展的比较快,他们基本上在科技方面的支出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像可信科技跟之前冰鉴也比较相似,他们也是给一些金融机构做科技方面的服务。所以我们觉得在整个监管比较严的趋势下,其实很多机构是需要专业的科技公司来跟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和赋能的。我们知道没有一个业务是一家机构做得完的,每一个细分的领域都会有一些新的独角兽的出现。所以我们也一直在关注这方面新技术的发展。

主持人:下面有请云启资本的毛丞宇毛总。

云启资本 毛丞宇:我们从14年成立,非常看 好技术在大的产业里面的运用和带来的投资的机会。金融是我们一个主要的赛道,2014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始布局,我们慢慢看到了金融跟其他行业不一样,有它自己的特质,包括监管、持牌等等一系列的特点,我到云启以后,当我们在投金融科技的时候定了几个标准,一个是技术驱动,另外要投真正懂金融的人来做金融。5000家公司到现在只有几十家公司,从三四年前,我们在讨论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不幸的结果。

为了提高更好的客户的使用体验,也包括管理类的,例如合规,银行自己的管理需要大量的投入,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机会。蚂蚁金服在今天这种时代,只有像这种自带流量的巨头,才能做成比较大的金融公司。

主持人:昆仲资本的王钧总。

昆仲资本 王钧:我花了点时间把我们以前投资过的金融科技公司又都拜访了一下,昆仲这个投资平台是从2013年开始运作的,2013到2015年投资了一批金融科技类公司,2016到2018又投资了几家这类公司。今年上半年,昆仲在金融科技领域继续下注布局 。我们投资的金融科技类公司主要是以产业赋能为主,同时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做投资要顶得住诱惑,例如互联网金融行业,如果是做征信的业务挣不到太多钱,但如果是直接参与现金流交易,的确存在较高收益。但过去两年的监管环境下,可能日子就都不太好过了。

而这两年,昆仲也投资了一些金融科技类与产业赋能相关的公司,目前都发展的比较好,像网络安全、区块链,数据流量、风控管理等都属于金融科技关注的重点领域。我们投资的企企通,就是为这些金融科技类公司提供服务的,公司目前成长飞速。

今年上半年金融科技投资节奏虽然有些慢,但是这个行业的前景却是巨大的。对于科技给产业赋能,能够带来风控和流量的公司,我们都一直非常感兴趣,对于这个行业昆仲还会积极探索,并且持续布局。

主持人:毅达的朱总。

毅达资本 朱爱民: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毅达资本的朱爱民,毅达是在南京的一家机构,现在管理的规模是人民币1100亿,我所在的领域是金融科技、智慧物流、软件信息服务、物联网相关的,其他的团队还有负责文化、医疗、先进制造等领域的。

今天讨论的金融科技,金融是一个几十万亿的行业,它的痛点非常明确,而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获客的成本居高不下,征信目前处在一个比较模糊的地带,我们这几年一直寻找帮助金融科技领域解决痛点的企业。我看了一下,各个金融科技赛道项目看了有几百个,15年我们看P2P,看了一圈最后没有投,16、17年工作的重点,还是挖掘以科技来驱动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项目,目前投了金融行业信息安全领域项目,以及智能投顾项目,以及垂直领域应用的项目。

我个人认为,金融科技底盘的技术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现在的物联网技术,再加上区块链,实际上构成了金融科技的底盘技术,在自己底盘技术的基础之上,与其跟所谓的获客、营销、客服、风控,以及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来进行交叉的管理与应用,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

最近这一两年我还关注到还有些投资机会,来自于垂直领域场景化的金融科技服务,比如我们最近在看的一家物流科技大数据平台公司,他们通过几百万辆卡车的行驶轨迹,以及驾驶员的行为收集,可以运用到保险科技的领域,帮助保险公司来定价,也可以运用到供应链金融领域,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的上下游服务。

我举这个例子的想法有两个,一个是对于投资机构来讲,金融科技不仅仅局限于所谓的金融领域,在场景领域也有大量的投资机会。另外对金融机构的从业者来说,原来的眼光局限于金融机构的服务,大量垂直产业的企业也有金融科技服务的需求,不管是市场的拓展,包括商务合作都有非常大的机会。

主持人:大家都提到了统一认知要投技术驱动,在这个时刻,我挺想为互联网金融正正名的。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动了尤其零售金融的发展,尤其小贷,对公的业务开始逐渐的线上化,经营方式就跟当年的电商一样,无非就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把各种场景、供需两方连接在一起,数据量最够大,可以更精准的定价,更精准的风险识别,更好的差异化服务。这个和当年电商的路是一模一样的,这些技术的本质,对产业的贡献我个人是非常的认同,所有的成本都不白费。

我想把第三个问题变一下,大家想一下,技术公司真的赚不到业务的钱吗?只有持牌之后才能赚到金融的钱吗?大家能不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大家能不能找到科技公司比持牌公司做的大,而且它可以赚到业务的钱。

金雨茂物 蒋国胜:黄总的问题非常好,现在是强监管,很多的科技公司会得到一些机会。现在这个数据随着个人信息安全法的颁布,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产业化的发展,如何赋能未来的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如果在这个赛道当中,科技公司能够在数据的交易、保护,数据拆分、分析上面能够做得更好,它一定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江北新区做了一个扬子江数字交易平台,使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所有的监管,资产方都可以在上面交易。机会一定是有的,一定要自己擅长的事。

主持人:它是开辟性的,创新性的市场,在大量的非标市场转标的过程中,把资产可以数据化,本身就是新市场。李总有什么想法?

真成投资 李剑威:从团队的角度看考虑这个问题,过去几年的经验,我们总结下来,这是一个持牌生意,尽可能早的拿到牌照,要做2C,直接赚客户的钱,我觉得在金融领域监管是第一位的,刚开始在12、13年的时候,大家觉得中国的隐私保护、数据保护比美国弱,后来发生的事情,发现真正落实下来,国内的监管机构手段也是非常强的。对于持牌这个点不要有幻想。

如果确定往2C的方向走,早期一定把监管的合规性放第一位,暂时市场是模糊的,过一段时间可以期待监管能够落地。我自己有个体验,美股在国内不是一个监管的市场,慢慢的没有拿到美国的牌照或者香港的牌照,没跟国内的监管机构做深度的沟通,你开展业务有会有困难。

美股券商相对于国内的券商来说是一个很小的生意,但是他们慢慢的聚集度也会提升。每个领域都有类似的轨迹,刚开始都是比较粗放的管理,一定程度会越来越集约。

回到金融的角度,有没有其他持牌的赛道我们是可以进的%3F比如保险还是有可能的,券商就很难了。如果往2C这个方向走,可能还是得找到市场没有解决的点,很痛的点,这个市场还处在比较早期。我们最近看到一些不良资产可能会有些机会,P2P下来形成很大量的不良资产,有些创业者嗅觉很敏锐,就进入了这些领域。未来会被监管,现在看起来似乎这个市场还是很混沌的,没准这里面也有机会。

回到技术服务是不是不能做大?我们发现技术服务也是可以做很大的,尤其你面对的行业里面有众多的持牌机构,比如几百家,这个时候一对几百,而且这些客户能力都非常强,完全可以做到一个市值很高的公司,比如恒生它没有牌照,它作为一个技术服务商也很挣钱,比如做日志分析的公司,很大的行业就是金融,服务了几十个券商,近百个券商,这种公司到最后是不是一个有价值的公司?当相当有价值。我觉得2C和2B,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按市值来讲说不定谁大谁小。

主持人:2C大家最好还是拿好牌照,当然也有一些机会,比如保险经济,这里面的门槛不高,也可以做2C的服务。2B的话,真正在一线城市里面用技术推动业务的估计有20多家。兰兰总提到了蚂蚁和苏宁,你觉得赛道里有没有大公司出现的机会?

金浦投资 兰兰:我们投苏宁和蚂蚁比较早,可信科技是这几年投的,不是说一定要投早期比较大的项目,因为所有的项目将来都有可能会成为这样一个细分领域的独角兽,我可能说的比较实际一点,前面李总和蒋总讲的比较深了,很多这样的提供金融科技服务的公司,他们客户都是属于B,因为他们都是大型金融机构的一些细分的科技服务提供商。

我们知道无论再大的金融机构,它在做一些科技研发的时候,自己的团队不一定很完善,所以总需要一些外包的科技公司来给它提供服务。近些年来,实际的情况是很多银行已经建立了自己金融科技的子公司,慢慢的会对这些科技公司产生一定的业务的挤压。

同时,我们又发现很多小型的金融机构,比如城商行,还有农信社,这些小的银行在数字化方面程度非常低,它看到大型银行的技术不停的输出以后,它自己有了技术改造升级的需求。最近很多这样的小型金融机构对科技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这一块市场我觉得还是属于蓝海,因为他们对这块的业务不是很熟悉。

最近看到金融科技相关的小型项目,他们有时候做的很深,帮助当地的农信社利用区块链技术做一些农业上面的布局,包括什么养猪,这些产业可以做的很深。在未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更深的去做一些多产业的,跟金融相关的布局。

主持人:如果技术公司要做大,三四线的城市非常需要你们,有可能赚到运营的钱。

云启资本 毛丞宇:有没有做服务的机会,或者要去做服务,用技术问甲方、问持牌机构,给他们赋能,除了卖服务器以外,能不能收服务的钱?服务无非就是支付、吸收存款、理财、放贷。

资本、流量、科技,最关键的是资本机构,金融机构用资本的杠杆在赚钱,首先有没有这个资本,就算有了这个资本,你做到怎样的一个规模,真的是拿资本赚钱的,到了资本市场,按照金融机构的特性给你估值,包括今天银行也好,上市的360金融也好,虽然利润有十几亿,但是可能在美国市场上面也就是十几亿美金的估值,按照金融机构PS一倍,像前面几年赚的是金融服务,一开始做点P2P,又想运用高科技的帽子拿着几十亿的PE,这个市场上已经不存在这种投机的机会,即使有,也是很短期的机会。

今天回过头来说,用资本赚这个钱,你可能没有这个命,没有这个资格,现在是强监管。蚂蚁也好,苏宁也好,它确实有很大的体量才能达到2000亿美金的估值,我也知道美团、快手、头条,这些又有流量,又有技术的公司都会往这方面发力,剩下的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你所做的就是一些拾遗补缺。

比如蚂蚁为中小企业做跨国贸易,他们也是很有经验的团队,通过几年的时间搭的这个网络,利用他们的技术,他们的专长,帮助中小企业在跨境开户里面避免欺诈。很多机构是不愿意做的,一笔只有两三万美金,而因为这次疫情,很多中小客户不能回到新加坡去开银行帐户,而且银行也不欢迎这些中小客户,美国强监管以后,他们更不愿意跟这样的小机构合作,这样就给了蚂蚁很大的机会。在跨境支付,理财方面会找到一些拾遗补缺的机会,让你通过服务去收费。

孙钻律师:比如你刚才提到这边有几千家银行,他们没有获客的能力,或者获客能力有限,冰鉴刚才说,银行缺乏一定风控的本领,像他们的业务,使用以后如果确实看到每笔交易可以提升几个点的收益,这个模式还是有吸引力的。因为它服务很多大型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机构本身对这些企业的风控有很多的方式方法,在这样的环境冰鉴可以收几个点上来还挺不容易的。

主持人:毅达的朱总。

毅达资本 朱爱民:2B和2C要看这个公司创业之初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业务做大了以后,2B和2C的区别也是模糊的。现在看2C公司,主要关注有没有低成本获客的能力,能否合规,又要低成本的流量,目前2C相关的项目都是百度、美团,甚至滴滴这样有低成本流量的公司在做。是不是2B创业的天花板就比较低呢?其实也未必,美国的Salesforce、以及刚刚上市的palantir,均是以2B服务为主,同样做到了很高的市值。关键看2B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产品服务业面向的客户群体,中国的市场空间很大,对应的2B天花板其实很高,如果一个公司的B段客户数有几十万个,有持续不断的收入,那么2B公司和2C公司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关键看公司在行业内能否做成一个不可替代的平台级公司,它的天花板才能打开,它的市值才能非常高。

主持人:孙律师,有没有肯定成为长大公司呢?

孙钻律师:我们说在科技金融企业它是强者恒强,赢者通吃的的现状,我们也参与了很多的企业,到现在的行业龙头地位,我们同样期待和在座的伯乐们发现这个市场上更多的强者和赢家。

主持人:曦域专门投金融科技,我们当然希望投到大公司,这个问题每天困扰我。我们还是看到蛮多的机会,尽管这种机会非常难找,它还是一个本质的问题,你有没有一个规模效应的问题?原来金融持牌机构靠持牌取得信任,靠资本去赚钱,这是它赚钱的模式。比如说数据,在某一个领域积累足够多的数据,积累足够多的业务模型,比任何一个专门做这个业务的人都做的好。你从长时间持续的投入,在这方面你的进步比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快。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尤其是金融有非常大的机会,保险公司只有三大保险公司占了很大的份额,银行占了很大的份额,这么多的市场格局,金融科技公司一定可以找到很大的出路。

每个人用一句话展望一下未来,不管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你对中国的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发展的展望。

金雨茂物 蒋国胜:数字经济一定会越来越广阔,金融科技越来越融合,未来的20年或者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所有的创业方在一个大平台上万物互联,共生共长,生生不息。

真成投资 李剑威:未来五年,整个科技在金融里面,银行、保险、证券,它的渗透就像智能手机,从十年前10%到现在100%一样,这个过程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者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金浦投资 兰兰:我觉得5G技术,卫星产业的发展,会给金融科技提供越来越多的金融场景。

云启资本 毛丞宇:金融渗透到每一个细分领域,不要盲目轻易的看多,在行为上可以坚决的做多。

孙钻律师:祝愿金融科技这个板块20年太长,只争朝夕。

昆仲资本 王钧:我们希望逆势布局。

毅达资本 朱爱民:未来20年我希望金融服务更加暖心,投资和理财更加安心。

主持人:我们11年才用上微信,不到十年的时间,所以未来大家的期待不仅能实现,可能还会超越。谢谢大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