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只是第一步,商汤硬科技平台化打法值得憧憬

IPO只是第一步,商汤硬科技平台化打法值得憧憬
2022年01月11日 10:32 投中网

成立八年后,商汤科技终于迈过了IPO的门槛。

2021年12月30日,商汤科技正式登录港交所,成为国内AI(人工智能)第一股。随后,商汤科技股价一路上涨,从定价3.85港元一路飙涨,第二、三日甚至大涨33%和41%,与港股新股近半数破发的状况形成鲜明反差。

此前,如何规模化、低成本地输出高性能的AI产品,成为所有AI企业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目前来看,商汤科技已经找到这一问题的最佳解法。根据沙利文的报告显示,2020年按收入计,商汤科技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供应商及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供应商。

在上市致辞中,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也表示,自“人工智能”这个词被首次提出,到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时代的基础设施。借助AI算力大装置和大数据技术突破,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拓展人类对于广袤世界的认知边界。

申万宏源分析师刘洋近日发表研报也指出,2022年AI有望加速落地,智能制造、智慧仓储物流、智慧金融等成熟AI应用场景正在涌现。再加上国家政策支持、AI独角兽上市潮开启等因素,在后人口红利时代,AI有望成为十年以上的高景气赛道。

上市只是商汤科技面市的坚实一步

2014年,视觉领域突破工业化红线的前夕,商汤科技创始团队开发的人脸识别技术首次超越了人眼的准确率,实现了对工业应用红线的突破,这也成为了商汤科技成立的起始点。

在徐立看来,突破工业界的红线,可以让诸多行业的效率取得革命性的变化。商汤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多垂直领域实现了超越人的水平,带动了产业升级,将红海变成蓝海,并成功助力诸多产业赛道升级走向高端竞技。

时间一晃8年,自2021年8月提交申请,到11月通过上市聆讯,商汤科技的IPO旅途走得还算顺利。然而,12月10日由于美国的突发禁令,商汤科技不得不重新招股。

好在,好事多磨,更新后的基石投资者阵容更加强大,基石投资规模较早前进一步提升至5.1亿美元。上市之后,商汤的表现,更是用强有力的事实,证明了基石投资者的眼光独到。

除此之外,包括春华资本、银湖资本、IDG资本、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上海国际集团、赛领和鼎晖等投资人在内,所有上市前投资人均承诺全数股份锁定6个月,坚定看好商汤科技的长期价值。

松禾资本同样在2017年就投资了商汤科技,谈及对商汤科技的投资,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表示,商汤创立之初,AI还不太受人关注,短短数年,人工智能对各个行业的改变已全面铺开。商汤科技是国内最具创新性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其研发能力已获得全球认可。

中泰证券也认为,商汤科技具备在人工智能赛道成功的两大要素,一是不断解决长尾场景的覆盖,向真正的产业化靠近;二是AI模型的大规模量产,降本增效,商业化得以落地。此外,从一开始商汤科技就在人才上投入,人才梯队的竞争力是长期竞争博弈最重要的砝码。

此次商汤科技赴港上市,也正是一个让市场认知商汤的过程。

在人工智能这条投资人依然高度关注的赛道上,市场此前对商汤科技的认知也存在一些误读,商汤是人工智能平台公司,而不只是一家安防、人脸识别公司。IPO也只是商汤科技接触市场的第一步。

商汤科技已经用自己的实际数据证明,当前,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技术商业化的第一个阶段,即突破了“工业红线”,让技术变得实用。下一个阶段则是实现“规模化生产”,让AI真正改变各行各业。

毫无疑问,现如今,相较于此前的互联网企业,现如今的硬科技企业,都在比拼自己的技术实力、人才实力,以及商业化落地能力,而这些方面,此次上市,商汤科技成功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

“当我们看到了技术的巨大突破,商汤人希望推动技术落地,用技术突破去重新定义场景和模式,去刷新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我们始终坚信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带来增量价值,必将推动普惠和公平的智能时代到来。”徐立如是说。

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背后的硬实力

2017年5月,商汤科技第一次高管会,徐立就提出,商汤科技的使命应该是“让人工智能引领人类进步”,希望这是商汤存在的意义。汤晓鸥在这句话之前加上了四个字,“坚持原创”,不仅在实验室如此,在产业上也要如此。

为此,徐立早前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及,“在公司成立前后,那个阶段上我们做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把圈子里能够找到的,这个方向上的研究生、博士生都招进来,全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的人才圈。”

人才方面,商汤科技已经拥有40名教授, 5000多名员工,其中约三分之二为科学家及工程师,包括250余名博士及博士候选人;学术研究方面,公司获得70多项全球竞赛冠军,发表了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并且拥有8000多项人工智能专利及专利申请,居行业领先地位。

当然,众所周知,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确实不能像互联网一样很快地产生巨大的收入和利润规模。技术研发投入是非常大的。那么,商汤为什么要去投入这么大的规模在这样的一些方向上,其实商汤秉持的是真正的长线思维打造自己的竞争力护城河,甚至不惜投入了百亿的研发成本。

2021年7月,商汤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正式推出了原创打造的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

AI大装置的本质是让AI落地摆脱人力密集的状态。AI之所以人力密集,就是因为生产效率不高,而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是生产要素的成本能足够低。这是商汤长线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公司持续经营和更大规模跃迁的护城河,以及推动AI时代生产要素降低的关键一步。

用商汤自己的话来说,其SenseCore是新型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可以通过打通算力、算法和平台,降低人工智能生产要素价格,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的 AI 创新和落地,进而打通商业价值闭环,解决长尾应用问题,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 

招股书也显示,通过使用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赋能人工智能模型生产的全流程,相较于行业需耗时数周,商汤的研发及工程团队可以将开发时长缩短至数小时。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的研发人员每人年均生产的商用模型数量从0.44提高到3.45并继续提高到了5.24个。

截至2021年6 月30日,商汤科技已开发超过22000个用于不同应用的商用人工智能模型,涉及多个垂直行业。

商汤的客户还可以通过商汤的软件平台预览和集成日益增长的模型及应用,享受标准的、免代码的体验。软件平台使得商汤的业务能够在各行业实现规模化扩展。依托平台化的打法,商汤科技也已经完成了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业务板块布局。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还战略性地在主要区域市场建立了23个人工智能超级计算集群,拥有超过20,000块GPU,总算力达到每秒1.17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并在上海临港建设新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建成后最高算力可达每秒3.74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以充分支持SenseCore的模型生产。

以AI大装置为基石,商汤科技正从硬科技公司进化为硬科技平台公司。通过扎实的平台,商汤让AI落地摆脱了人力密集的状态,从而在各个行业赛道里进行广泛布局,在人员需求更低的同时,却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新技术成果,并且能够把这些创新性的技术成果快速进行商业化。

安信证券也就此表示,AI应用场景快速增加,规模化成为行业竞争关键。目前人工智能产业底层技术与算法已基本成熟,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在5G技术的推动下,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行业应用场景将极大丰富,为能够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厂商提供了巨大的行业机遇。

赋能百业宏图正在不断展开

通过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这个技术基座,商汤科技正在实现赋能百业的愿景。目前,商汤科技业务主要涵盖四个领域,分别是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超过2400家,其中包括约250家 《财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119个城市以及30余家汽车企业。同时,商汤科技还赋能了超过4.5亿部智能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

以工业为例,工业产业中有非常多的“长尾”场景需求尚未被解决,例如工厂中对工人、厂房、设备等的安全性保障等,企业在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也会考虑短期和长期的成本和收益等问题,通常会优先考虑和解决头部应用。

但商汤的工业引擎则可以更好地帮忙解决这样的“长尾需求”。在列车运行过程当中,接触网悬挂系统是列车运转非常重要的一个安全环节。即使是最能干的工作人员,效率天花板也就是2.5公里每人/天,但对于商汤工业模型来说,其的效率已经达到了12.5公里/小时,足足比人工效率提升了几百倍之多。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还拥有了超过30家国内外领先的汽车企业客户。商汤已成为50多个车型的供应商,在未来数年内,商汤可向2,000多万辆汽车供应绝影产品。

比如,从2017年起,商汤已成为本田汽车的战略合作伙伴,向其提供商汤自动驾驶相关的AI技术。商汤也已向巴士运营者推出基于商汤自动驾驶与AR能力的产品SenseAuto Robobus。

此外,商汤科技的优势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而当下元宇宙的一大症结,恰是需要通过肉眼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更为真实的感官体验。在招股书中,商汤科技也提及,其将面向智慧生活推出SenseME和SenseMARS软件平台。

2020年9月,商汤将创新的AI+AR技术赋能于杭州西湖风景区,打造了一条“AR游览路线”。身处这条路线的游客通过手机APP对着实景扫一扫,就可以开启AR导航导览模式,一览周围的特色景点。

2021年5月,商汤携手航旅纵横将高精度AR室内导航技术落地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到达机场时,用手机打开航旅纵横APP“机场AR”特色服务,扫描机场环境,即可获得便利的路径指引服务,跟随实时AR虚拟地标和指示牌一路“AR”到登机口。

在硬科技领域,AI属于连点成线技术创新的总和,其发展需要大数据、深度学习等诸多前沿技术的推动。多项技术的融合,也促进了AI技术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从商汤科技的业务看,AI确实已经在出行、公共服务等多个场景实现商业落地。

不断深入的平台化,也为商汤科技带来了丰厚的市场回报。根据IDC的报告,2021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之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规模达9.87亿美元,其中商汤科技的市场份额为20.5%,位列第一。

IDC指出,“商汤科技在保持平台型战略的同时,加深产业布局,驱动未来更强劲的增长,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领先。布局智算中心扩大规模投建新一代的更大规模的算力基础设施,提高 AI算法的产能、提高技术落地效率,让客户通过SaaS和IaaS模式更加易购、易用新的AI技术。”

在徐立的上市致辞中,他提及,“在研发上的长期重投入,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算力平台的布局和我们的使命是密切相关的。”徐立一句话道出了,商汤科技在技术创新方向上所秉承的长期主义。

在这一远景目标下,IPO不过是商汤科技接触市场的第一步,在其扎实的平台化打法下,未来有更多可能值得憧憬。

先有持续的大规模技术投入带来创新,再有商业模式发展,这是一条罕有人走的路。艰难之处在于商业的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确实也在诸多行业突破了“工业红线”,这也让商汤科技更加坚信技术突破能带来的普惠价值。

这也正是商汤得以在7年时间里,成长为亚洲人工智能的领军企业,一次次用技术突破去重新定义场景和模式,去刷新行业、刷新大众认知的原因所在。

在上市致辞中,徐立不时表达着对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信心。“今天人工智能已作为一种通用技术,成为时代的基础设施。”他强调,借助AI算力大装置和大数据技术突破,人工智能正加速拓展人类对广袤世界的认知边界。(文/张丽娟,来源/投中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