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投资竺稼:PE投资,我们40%的时间花在了投后

贝恩投资竺稼:PE投资,我们40%的时间花在了投后
2024年04月29日 10:32 投中网

做每一个投资决策的时候,竺稼总在强调,不要过多地纠结于此时此刻,而是要有周期概念,要看怎样在长时间的投资中创造价值,取得好的回报。

竺稼来讲这些话,是有说服力的。与VC投资人不同,竺稼做的是算账的PE生意,他甚至更讲究在投后改善企业经营,这里缩减点成本,那里提高点利润,实打实赚点辛苦钱。又与年轻投资人不同,在职业生涯里参与过多起全球重大金融交易的竺稼,对于这个行业里的起伏,已然看淡。就像他们开玩笑说的,“那些当年最佳投资案例,可能结果成了最失败的”。

作为贝恩投资亚洲私募股权联席主管、合伙人,竺稼亲历过不同市场的周期,本着“全亚太地区”美元基金的投资策略,贝恩投资擅于在各个市场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来提高基金的总回报,比如在中国聚焦成长性投资,在日本做杠杆式收购更有用武之地。过去近二十年,五支亚洲基金,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降低了单一市场过度影响总体投资表现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去年贝恩投资能够逆势完成71亿美元规模的亚洲5号基金的募资。

回望中国市场在过去20年的投资回报多半来源于成长性投资,如今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一些LP对于中国是否还能复制过往成长性投资上的回报产生了疑虑。对此,竺稼坦然回应,尽管中国全年两位数增长的行业不像从前那么多了,但机会在于如何通过更精细化的管理,使得企业削减成本、提升效益,这也是一种提高收益的模式。

何况,PE总是落实到微观的单个项目上,与宏观环境的捆绑并没有那么深。竺稼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更多的是精耕细作,通过不断精进业务,来创造更大的价值:“PE的投资回报主要来自于α,主要是GP怎么能够比市场、比同业做得更好,通过做得更好来实现回报。” 

在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的“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前夕,投中网与贝恩投资亚洲私募股权联席主管、合伙人竺稼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

超募?那是因为贝恩投资是泛亚洲基金

投中网:去年11月贝恩投资完成了71亿美元规模的亚洲第五支亚洲基金的募资,目前在股权类募资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贝恩投资是如何跟LP沟通的?

竺稼:为什么最终能够融到超过目标的金额呢?因为我们一直在执行全亚太地区的投资策略,我们是一支亚洲基金,而不是各个地区设立不同的基金。贝恩投资在亚洲市场布局近二十年,一共募集了五支亚洲基金。各个地区市场的表现总有变化和起伏,而我们秉持的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降低了单一市场过度影响总体投资表现的风险。

投中网:不少人看好近几年的日本市场,五大商社和日经指数也创了新高,在中国和在日本做投资差异最大的因素有哪些?

竺稼:2005年、2006年,我们就建了中国团队和日本团队。我觉得中国和日本市场有比较大的不同。从宏观层面,从企业的增长速度来看,中国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日本。这是中国比日本更有吸引力的地方,中国是一个成长型的市场。

投中网:那么在日本投资怎么产生回报?

竺稼:日本债务融资的机会好,因为银行利率很低,很适合做杠杆式收购的交易。我一直说中国是一个成长性市场,而日本则是一个LBO(杠杆型收购)的市场,通过财务杠杆对于股本的投资回报,有很大的帮助。在中国我们从过去两三年才开始用杠杆做交易,并购市场开始起来,债务融资也能做了。

另外日本有一个非常适合贝恩投资模式的特点,就是通过削减成本、提高收益的模式。我们通过降低成本,使得利润增长快于收入增长,加上有利的债务融资,在日本市场取得的总体回报就非常优秀。

并购浪潮?先看谁愿意让出控股权

投中网:中国市场也陆续有并购交易,其实过往一直有人觉得中国并购市场会迎来一个爆发期,但并购至今在中国还不是主流的退出渠道。你认为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竺稼:我们刚刚开始在中国做投资的时候,是以成长性投资为主,2006年我们第一笔投资就是成长性的投资,一直到2010年我们才做了第一笔并购交易。在国内,企业有一个比较好的策略、业务模式、管理团队,投资人进来,为成长提供资本助力,这是主流的模式。

过去这些年并购交易开始多起来,但从整个市场来看仍旧不是主流。并购交易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企业控制权的改变。如果并购市场要繁荣起来,供应方需要有企业控股权转让出来,需求方也需要并购基金的管理人能够接得住。这些过程需要经历时间,欲速则不达。

投中网:并购往往需要机构在取得控股以后改善公司的经营,贝恩投资的投后经营团队深入介入公司运营来创造价值,这种对于公司的介入程度该如何把控?

竺稼:贝恩投资从1984年成立初始,我们的核心能力就是帮助企业改善绩效、提升盈利水平,这一直是我们投资的动力与竞争力。这不仅是输出战略资本,还有专业技能和资源网络,真正地为企业创造价值没带来长期的改变。这包括收入和利润的增加,销售渠道的拓展,进入到海外市场和新的领域,资本结构的改进,等等。

我们的投后管理是非常精细化的,参与度非常高,而且投前和投后的团队都会参与到投后的工作。我们计算过人力资源,将近40%的时间是花在投后管理。

投中网:那具体怎么做呢?有步骤吗?

竺稼:我们拥有一系列为被投公司增值的方法,包括以咨询为基础的深入的尽职调查,垂直领域的专业洞识选,还有我们的合伙人文化,贝恩投资是一家100%员工持股的另类投资公司。

首先就是尽调,我们需要找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机会,不管是获取增长,绩效改善,还是进入新的市场和领域,捕捉到这些机会方向。做完交易,我们的投前和投后团队,与企业的管理团队一起来落实和实现这些机会。每一个项目在投前,做投资决策的时候,都跟怎么去做投后管理,怎么改善绩效有非常大的关系。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碰到的问题和机会都不一样,投后管理的方案是量身定制。

投中网:PE的决策往往资金量比较大,很难承担任何一个投资失误,有可能避免重大失误吗?贝恩是怎么设计决策机制,以减少重大失误出现的?

竺稼:真正从来没有失过手的可能很少见,没有失过手,估计你投资的时间还不够长。避免或者减少失误,第一重要的是尽调要做得深,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景要想得比较周全。

第二,投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管理和规避风险的办法。企业出了问题怎么办?不能说企业出了问题,原来的管理团队不干了,我们就束手无策了,而是要有人能顶得上去,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贝恩的投后团队顶上去当了CEO,直接参与管理、主持大局。

第三,控股型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提供了风险规避,因为退出的途径不是单一的,我们能够找到更多可能的退出方案。

最佳投资案例?长远点看,可能成了最失败的

投中网:过去两年市场充满变数,尤其在投资行业,造成了很多人的经验和判断失效。进入2024年,很多变化也已经发生了,当下你对市场前景有哪些相对笃定的判断?

竺稼:第一,PE的投资回报主要来自于α,最终还是在挑选企业,主要是怎么能够比市场、比同业做得更好来实现回报。以前中国经济两位数增长,一些热门行业20%多的增长,再挑一挑行业里比较好的选手,拿30%多的增长,回报就都有了。这样的时候确实很难得,今天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

第二,帮助企业提升绩效、改善公司运营是王道。我们在日本投资近二十年,GDP没有一年超过2%的增长,但贝恩投资依旧实现了优秀的投资回报。关键是捕捉到有增长机会的企业,亦或与公司管理层通力合作,亦或是寻找新的职业经理人,改善经营,降本增效,实现利润的提升。

中国在过去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管理就粗放一些。未来必定是通过更精细化的管理,来实现效益的提升。

投中网:去年有句流行的话——“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很多人也拿这句话来挑战投资行业,资本市场上好像即便个体可以保持相对的理性,但市场总会有一些漏洞,是否理性作为方法在投资这份工作中的作用可能也要被重新定义?

竺稼:单个的投资机会成分可能很大,有运气在里面,但是一个机构能够长时间取得比较好的投资回报,没有理性的分析很难做到。理性是基本盘,运气可能会带来一些特殊的结果。

投资是长期的事情,往往刚刚投进去预想的结果,跟几年以后退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以前开玩笑,评比年度最佳投资案例,往往到最后是最不成功的案例。竞争最激烈,当时大家都看好、都一起去抢,最终谁抢到了,我们说这就是最佳的投资案例,最后这个结果其实是不一定的。

并购的核心是跨越周期,创造价值。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眼光,也需要有一点定力,加上理性的分析,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