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玛科技今日敲钟,沃衍资本陪伴见证“国九条”后最快IPO

珂玛科技今日敲钟,沃衍资本陪伴见证“国九条”后最快IPO
2024年08月16日 14:44 投中网

2024年8月16日,苏州珂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珂玛科技)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1611。发行价格8元/股,市盈率44.90倍。截至中午收盘,股价涨至37.55元/股,相比发行价增长371.88%,市盈率201.06倍。沃衍资本于2021年投资珂玛科技,由沃衍资本旗下福州嘉衍基金和苏州沃洁基金共两只基金共同投资,截止目前沃衍资本也成为除产业投资外本轮最大的财务投资人。

耐心且扎实,铸就优秀企业

珂玛科技创立于2009年,2010年在沃衍资本创立前就与创始人刘先兵博士结识了。当时刘博士刚刚从美国回来,创立珂玛科技做陶瓷件。刚接触时,沃衍团队就对刘博士的印象特别好,认为他为人谦和,有极高的开放度。这个品质也让刘博士在内部团结了一群特别优秀且同频的高管团队,在外部拥有一群好的上下游朋友,一直以来支持着他和珂玛科技。

专业方面,沃衍看好的是刘博士的底层技术能力。刚创业时他们有一款做粉体材料至关重要的炉子是自己研发的,当时这个设备国内几乎全是靠进口,德国的一台进口要一千万左右,刘博士果断决定自己研发和设计,委托国内的一家供应商制作,成本才三四百万,不仅降低了折旧成本,在产品良率方面还可控。这样的故事在沃衍投资的优秀材料企业中不断在重复。正是这种底层技术能力增加了沃衍投资的信心。此外,坚定的决心、战略聚焦能力、良好的治理结构等在刘博士和团队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时沃衍唯一的一点担心,就是刘博士创业后的精力分配问题。刘博士一个人从美国回来,家里太太和小孩还都在美国,又要照顾业务,又要照顾家庭,需要经常性的两个国家飞,非常辛苦。沃衍团队的判断是,如果哪天刘博士把家庭从美国搬回来,这个事情大概率就成了。若干年后,刘博士真的把家庭从美国搬了回来。

某种程度上说,珂玛科技和沃衍团队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珂玛科技今天产品线的布局和覆盖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刘先兵和团队很多年的打磨。一开始做的是通信的套管,一个特别小的产品,但是也能挣钱,后来开始切入结构件,也有不少行业应用,再之后聚焦在显示、半导体方向,目前在这两个业务方向,珂玛都进入了中国乃至全球最核心的客户群。在先进陶瓷材料领域,珂玛科技的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已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多项核心指标已达到全球竞争对手主流水平。尤其重要的是,在半导体设备用高纯度氧化铝、高导热氮化铝等“卡脖子”产品方面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国产替代,填补了本土企业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没有弯道超车,只有扎实的人,耐心的心态,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才能铸就一家优秀的公司。认识刘博士和珂玛科技这么多年,沃衍只有一个结论:优秀的创始人和团队是投资的最大前提。

这也是沃衍团队成长的过程。珂玛科技刚开始创立的时候,沃衍的团队也在创业初期,还处于缺乏材料专业团队的阶段,对材料的认知只限于知道他要做的产品是对标日本的京瓷和NGK,但具体的打法也不是很清楚。直到明确了投资主线,沃衍投资端几位博士合伙人加入后,才真正对珂玛科技的战略、技术和产品形成了完整和准确的认知。

识别有潜力的优质企业,同时以这些企业为节点,往往能拓展到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有意料之外的收获,这正是建立产业生态的意义。沃衍资本近期又要交割两个项目,刚好也都是珂玛科技的下游客户,其中一家还是刘先兵给沃衍介绍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创始人和创始人之间都是有共振的,我们也都在这两个创始人身上发现了和刘博士一样的优秀品质,一样完整且互补的团队。

展望未来,集成电路方向的零部件和装备,不管是珂玛科技还是中国其他企业,哪怕今天上市了,就全球竞争格局来说,都还略显稚嫩和娇小。但有这么一群企业家在,放眼到更大格局和更长一段时间,沃衍都坚信他们会从一棵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将用不同于VC阶段的投资能力进一步赋能企业,陪伴成长。

最短审核时间,最快发行

为什么是珂玛?

在其他申报IPO项目纷纷撤回的时候,珂玛科技创造了在创业板同批申报的项目中最短的审核时间,在新的“国九条”发布后,珂玛科技成为第一批两家获得发行批准的企业之一。

为什么是珂玛?

在沃衍的项目版图中,珂玛科技定位于“硬卡替”的“硬卡替”。这个关键的生态站位,是珂玛科技快速获得IPO资格的直接原因。

这里不得不谈到沃衍的投资标准和退出策略。2011年沃衍资本创立,从2013年转型聚焦工业科技,到2016年基本转型到位,这个过程中,沃衍一直秉持的原则是,中国的产业升级要什么样的企业,就投什么样的公司。

大道至简。用极简并且极高的投资标准要求自己,就是最好的退出策略。极简和极高这两个维度本身是统一的,因为标准越简单,要求就越高。

哪怕中国A股一年只能上50家IPO,什么样的公司可以获得这个资格?为什么这些公司可以获得上市批准?哪怕今天的外部环境没有发生变化,当中国已经有5000家上市公司的时候,A股还需要每年500家企业上市吗?这些问题其实不复杂,没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哪里有高质量的资本市场。

举例来说,在撤回的三百多家企业中,有一些和沃衍重点关注的领域相关。沃衍团队近期快速梳理了一遍这些企业,在没有深入尽调情况下,发现至少有80%是没有投资价值的。虽然不少公司挂着新材料,高端装备的帽子,但只是新时代下的“新传统企业”。

在工业科技这个赛道,科技属性、行业地位、盈利能力和合规性成为是否能够取得IPO资格的平行标准。合规性是所有板块共同的刚性标准,差异性只不过是前三个指标在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优先度不一样。

用极高的标准去规范投资标的,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难。主要是对投资团队要求极高,分解来看,主要是对投资团队的定力,耐力,对技术和创始人的解读能力,项目开发能力以及对风险理解和控制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个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打磨和不断优化,沃衍到今天还在努力不断打磨。只有这个综合能力达到了,沃衍才有机会获得最优秀的企业的认可。

如今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沃衍的下一步如何走?

今天的资本市场处于过去十多年来的低谷期,是不是还会再差,没有人知道,但身处其中的玩家要做好更差的准备。沃衍对资本市场的看法是:现在只是卡住了资本市场的发行端,资本市场中5000家上市公司中目前经营好的企业还能撑住,但这部分还是极少数,多数都在跌。跌到今天,是不是已经真的跌到实际价值了,还不好判断,资本市场总是要么高估,要么低估,没有刚好停留在合理点。还有不少公司,哪怕跌得很惨,依然还是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企业还有一定的利润,依然还有一定的市值溢价空间。还不清楚这些上市公司未来的走向会是怎么样,大概率将来会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盲目追求基金规模的时代过去了。在这一背景下,根据投资能力夯实管理规模,不求大,但必须实,是接下来沃衍募资策略的核心考量点。募资能力一直是沃衍比较薄弱的环节,过去几年由于认知不到位也走了一些弯路。沃衍一直把自身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资产端,因为资产端是GP安身立命的根本,到今天尤其是这样。沃衍过去得到了不少老LP的全力支持,主要的策略还是要优先服务好现有的LP,这是基石。

新的LP,在今天以国资引导基金为主的前提下,必须统筹考虑盈利和其他附加条件完成的可能性。以“盈利能力”为基础的“交付能力”,是一个基础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各家LP会有各家LP的考量,返投、联合投资、S等等五花八门。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接下来沃衍的募资策略要实,目标是找到一样价值观的LP,能够真正有能力帮助LP创造价值。

投资策略主要依据退出渠道标准和资产的匹配度来展开,也就是沃衍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交付能力。此外,还有一个更加广义的标准,就是践行国家战略。

先说广义标准,践行国家战略。三中全会关于“新质生产力”和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提炼已经为中国未来五年工业科技投资框定了范围,这正是沃衍本身擅长的。沃衍一直精耕于工业科技,尤其是在新材料、高端装备这些方向上建立了生态圈,数字方向也有布局,但这个领域还需要中国产业升级到一定水平,才能有更多投资动作。工业三个核心要素彼此之间是有关联的,沃衍资本坚定把材料、装备板块做好了,数字自然也会渗透进去。长远来看,投资这件事还是要看定力和耐力。

再说资产端配置策略。在资产端,沃衍资本一方面会沿用过去形成的能力,在早期、成长期和中后期在全生命周期进行投资布局。另一方面,结合当下的外围环境和退出渠道情况,2024年初沃衍也更新了投资标准,总体来说,一个是围绕资产端竞争格局特征,一个是围绕对LP交付,要求都更高了。

这种高要求对投资团队来说很痛苦,但是就合伙人决策层面来说反而简单,就是集中所有精力做有价值的事情,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减少了噪音,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执行能力。在少数股东权益投资方面,在过去的五六年,沃衍其实已经是这样做了,几乎没有跟投的项目,全是以领投和独投的形式展开,看懂了,就全力以赴,看不懂,就先放放,将来看懂了再来。

IPO退出难,眼下并购被视为解决退出难题的关键钥匙。并购也是沃衍立足当下的策略之一。过去,受限于监管层的相关政策,没有办法大规模展开并购,最近一段时间政策层面有所松动。“国九条”中多处提及要综合运用并购重组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上市公司提升价值,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近期中国证监会也有目标,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放松了关于收购评估方法的限制,使得并购策略在大方向上有了可行性。但是在资产端特征、交易执行细节等方面,GP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

沃衍认为,这是GP未来必须做好的一个方向。沃衍的团队比较互补,有懂行业和技术的,也有懂资本市场交易架构的。已经有了好的团队基础,剩下的就是聚焦和执行能力。

所谓并购策略,沃衍不是自己要去控制一家企业,而是结合上市公司资源,帮助被投企业用并购手段更快,更高质量地成长。如同沃衍的名字Richland所预示的那样,沃衍的战略决定了要做肥沃的土壤,站在优秀的企业家后面,帮助企业成为参天大树,而不是自己单独成为一棵树。

沃衍相信,每一次危机只要不是内部发生的,其实都是磨刀石。大家都很难,但是找准定位,找准方向,每家GP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