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播客观察者盘点过,目前投资机构出品的播客已经有22档。播客这一媒介在投资圈的渗透率正越来越高,成为VC对外发声的主阵地。据我了解,不乏机构斥重金找外部供应商搭建播客平台。
如果视野放得更开阔一点,你会发现整个科技商业世界都在拥抱播客这一新兴媒介。国内,在个人IP打造上一向敢为人先的雷军,选择在“高能量”这档播客中发布了近年来唯一的深度访谈。海外,马斯克、比尔·盖茨、山姆·奥特曼等大佬纷纷试水播客,在节目中回应热点、表达见解。比尔·盖茨更是在2023年创立了自己的播客节目 Unconfuse Me。
说起来,在VC圈,通过播客传递自己的声音,这股风最早也是从海外吹过来的。最典型如美国投资机构A16Z,就是通过播客这一平台扩大了他们的声音和影响力。由于较早便确立了媒体意识,A16Z早在2014年便开始尝试制作播客,如今A16Z的内容制作能力已经不亚于一个专业的媒体机构,播客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技术趋势、文化、公司建设等多个方面,也包括一些专注于特定领域的节目,如生物技术领域的Bio Eats World。
播客风潮最先经由一批美元基金传导至国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民币产业型基金也开始尝试打造自己的播客品牌。
为什么VC纷纷看上了播客作为自我表达的阵地?我想,或许是因为文字太老派,短视频太闹腾,播客既适合传播深度内容,比起文字又更具和读者交流的亲密感。而且国内播客的主播和受众大多是一二线城市年轻人,无论是主题还是具体内容所展现出来的商业精英面貌和VC这个行当的气质真得很匹配。
不过,在前沿视角和商业洞察之外,这波浪潮中,倒是也有VC试图做出些不太一样的内容。比如,刚好我最近听了一档关于医疗科技的播客,觉得值得说道说道。
这种不同首先体现在主题上。每一波技术浪潮的更迭,都会相应地催生出新鲜的播客栏目和内容,比如新能源、AI、出海等等,都是近年来机构播客访谈的主线。这一浪潮下,讲医疗科技的播客,在主题上便显得新奇。这种不同也体现在,主播在内容的专业性和易读性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既不是单纯的科普,也不是孤芳自赏的茧房传播——哪怕是在讲艰深的行业话题,也试图更贴近于普罗大众的生活。
就拿最新一期关于白血病的节目来说吧。节目嘉宾合源生物CEO吕璐璐提到,除了目前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药获批以外,他们也在推进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在北京协和,合源的科学家们已经发起临床研究,目前临床病人反馈的效果不错。这让我不由地联想到前段时间的沙白事件。在刷到这期节目之前,我很难想象,原来在这么难的医疗无人区,已经有中国企业默默探索、取得突破。而这些探索的意义正是为了让患者更有尊严地生活,而不仅仅是维持生命体征地活着。
再比如,另外一期关于微生物的节目,作为非专业人士,在两位对话嘉宾充满故事性、风趣而又简洁明快的聊天里,我第一次认识了微生物这座奇妙宝藏,第一次科学地理解了原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古训竟有其道理。背后的逻辑在于,微生物并不都是有害的,也不可能全都消灭掉,我们要做的只是消除那些可能的致病菌。嘉宾分享的关于“吃土”的故事也挺让人惊喜的,给了我们一个视角来观察微生态系统的平衡之道。
能够给我这样的生物医学小白科普,让普通人离科技更进一步,对神秘的生命科学产生兴趣,对于这档播客而言,可以称得上是对信息传播的一种价值实现了。毕竟,生命科学是这样一个复杂交互的领域——一方面,前沿技术将改变人类诊断疾病的方式、助力创造新药和新疗法,但同时它也存在于我们日常使用的产品、食物和制造工艺之中,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这档播客叫《彤伙》,是一档有关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医疗行业播客。每期节目都会邀请深耕医疗科技行业的创业者,来讲述背后鲜为人知的创变故事。有意思的是,播客的发起人并非来自媒体行业,而是一家VC机构。
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栏目?
道彤负责播客的朋友说,这是因为他们发现,讲商业、人文、科技、职场等等的播客栏目非常多,面向大众的医疗科普也有一些,但是讲“看不见的技术是如何带来医学进步并影响生命质量的”专业型医疗科普节目,比较少。但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革命,其实与每个人有关。这些技术创新看似距离我们很遥远,却实实在在地关乎人类的生存。所以它们不应该仅仅是创业者讨论的话题,也不应该只被医疗投资人关注。
做这档播客,当然也是因为,道彤一直以来专注的领域便是生命科学中早期投资及产业并购,因而有机会在一线近距离地看到这个行业正发生的变化及其价值。道彤投资了国产首个具有ECMO整机系统研制能力的汉诺医疗、全球3D打印药物技术的领跑者三迭纪、基于千亿参数多模态生物医药对话大模型的水木分子……这些企业正是他们感知行业水温变化的触角。
我甚至想到,类似《彤伙》这样的播客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新型行业“媒体”。过去媒体往往遵从要客观中立的原则,刻意与报道行业保持距离。但这些新型行业媒体基于这样一种理念——“要真正理解和描述某件事,你必须是参与者,必须亲身参与其中,必须是利益相关者,否则你就只是在旁边空谈。”拥有风险投资人和媒体人两重身份的Erik Torenberg最近在播客中表达了上述观点。
过去,前沿的科学技术、晦涩的文献、跌宕的商业故事,往往被局限在专业的领域与特定的群体中。考虑到相比阅读,音频手段在碎片化知识获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道彤最终用了播客的形式来呈现这些对谈。
第一季节目请来的创业者都是道彤的被投企业,这充分体现了VC做播客的优势——自带嘉宾资源。这些创业者,有的是科学家,或是在一线做过医生,也有的具有跨国企业管理经验与视野,多元的履历和背景增加了节目视角和维度的丰富性。
在过去半年10期的节目里,聊过的话题有:
关于日常生活的——“保健品的消费迷思”、“常见眼部疾病及眼科手术的科普”、“听力问题与认知障碍的关系”、“育种技术的发展与有趣应用”
关于制药创新进展的——“发酵保鲜制药无所不能的微生物”、“少次少量服用亦可精准起效的3D打印药物技术”、“制药版的ChatGPT”
关于急重症科普的——“一次注射、长效获益的白血病新疗法”、“掰开死神之手的ECMO体外心肺”、“关于肿瘤的认知与治疗科普指南”。
小宇宙上,目前最受欢迎的便是关于微生物的那期节目。道彤邀请到致力于微生物菌群创新药研发的厌氧生物创始人承磊,与厌氧的早期投资人孙琦对话,畅谈了许多有意思的话题。必须夸一夸主持人,很会设计谈话节奏,一上来引入部分讲的是普通人会好奇的知识点,随着话题深入,逐渐延伸到微生物制药等专业内容。和传统制药逻辑相比,微生物制药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微生物还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应用领域?一家掌握微生物菌种库的公司,如何将这些隐形的宝藏发挥到极致?作为听众,收获了一场专业的科普,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行业和公司。同时,投融资及业务发展相关的话题,又能给同样在医疗行业创业的企业方提供宝贵的建议。
这档播客也展示了道彤对陪伴式投资人、全生命周期赋能的理念与思考。比如,通过节目,我了解到,厌氧生物通过跨界合作来实现商业化的实践,正是来自道彤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孙琦的建议。
在孙琦看来,任何行业都有周期性,在生物医药、创新药赛道,融资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容易,资金变得越来越宝贵。由此,大家通常把一些离商业化比较远的管线暂停了。在管线暂停后,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就形成了冗余。此时,可以借助冗余的研发能力寻找离钱近的新场景,从单一的医疗场景扩展到保健品、宠物、化妆品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甚至这档播客本身也是道彤为被投企业提供投后赋能的一种新尝试。音频化的内容制作和呈现,无疑可以使得更广泛的受众认识到这些埋头赶路、默默耕耘的创业企业,关注到我们日常鲜有了解的医疗创新技术的发展。
早期投资很大程度上就是投人。早期项目的融资一般是通过路演的方式,但是路演毕竟时间有限,所能展现的人的维度总有局限。而当新的媒介出现,即使传递的是相似的内容,这种形式本身往往能给受众提供更多元的信息和解读视角——也就是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
比如,播客这一媒介提供的是一种非常放松、开放的氛围,嘉宾有时候分享的就是当下最即兴的感受。在那些嘉宾讲述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商业维度的形象,而是一个更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
与此同时,这些对话内容也有力地展示了道彤对细分赛道的理解和投资逻辑。
厌氧生物创始人承磊正是道彤会投资的那类非典型科学家。事实上,厌氧生物是农业部沼科所的第一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承磊算是那里第一个带头“下海”的科学家。最早去谈购买那些底层技术设备,承磊完全是靠“一张嘴”去跟企业沟通交流。
都说科学家创业需要补足自己在商业和资本认知上的短板。承磊确实颠覆了我对科学家的想象。“跟做学术不一样的地方是,学术追求的是discovery,你只要是第一个做出来就行了,不用去考虑时间和成本。但是做商业不是这样子的,商业需要你通过一个组织架构开展生产活动,你的投入和产出比在这里面是能够有回报的才行。一个好的科学家,也得是一个好的资源整合者。”在节目中,他这样阐释科研和商业之间的鸿沟,想必能给很多做科研的朋友带来有益的启示。
如果总结一下,做播客对风险投资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品牌的角度出发,通过播客,投资机构能够展示其专业知识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这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品牌声誉。播客作为一种内容营销工具,也可以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在为创业者提供启发和指导的同时,播客也能吸引和聚拢这批人,从而使机构接触到更多创新项目,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前些日子,我同事也写过英国播客主理人Harry Stebbings靠聊天成功募资4亿美元的消息。这个案例说明,播客做好了,不仅可以吸引创业者,也能吸引来LP,无痛募资不是梦。
其次,播客中经常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分享他们的见解和经验,也为投资机构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和趋势预测,有助于在投资决策中保持领先。
另外,从拓展关系网的角度看,播客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投资机构与行业内的其他关键人物建立联系,从而扩大人脉网络。这一点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有多重要,我就不多说了。
《疯投圈》主播Rio曾说过,我们这个行业需要很多信息交换,如果我直接跑到一个公司找一个人跟人家聊业务,人家会觉得你很奇怪。但如果我们是通过一个播客交流,没有那么强的商业目的,大家心态上更放松,就会更愿意和你深度沟通。
简言之,如果用好了,播客完全可以成为投资人进行信息交换的抓手和工具。
综上,播客可以为投资机构提供一个与公众和行业沟通和互动的平台,在C端,这有助于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在B端,也为他们提供了行业洞察和投资机会。
说实话,越来越多VC下场做播客,让我这个内容从业者倍感压力。毕竟,投资机构的朋友们既能从专业、前沿的话题切入,又能把主题与日常生活产生链接,内容能力令人刮目相看。这促使我们第三方的信息机构不得不更深地思考,自己在行业链条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