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 | 以水美城、以城聚才、以才兴城,顺德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传真 | 以水美城、以城聚才、以才兴城,顺德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23日 17:53 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

顺德深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推进以水美城、以水兴城。

坚定打好打赢治水大会战,

让长治久清、河畅景美的水环境,

推动城市价值持续提升,

让绿水青山成为顺德

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顺德区乐从镇潭州水道碧道

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广东顺德,因制造业扬名海内外。细数繁荣发达的顺德历史,归根到底是因为有发达的水系,承载便利的人员货物水上往来,成就了顺德千百年来人文鼎盛、事业兴旺。

因水而得,依水而生。顺德总面积只有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着大小近1000条河涌,水域面积占到32.6%,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条河涌,是岭南水乡的代表性区域。

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得粤港澳大湾区之机,带着传统水乡文明余韵的顺德发展成为工业总产值、上市公司总市值双双破万亿的经济大区。但在此过程中顺德的发展渐渐“远离”了水。不少地方水环境质量下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填水造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顺德的城市建设水平逐渐与其经济实力不匹配。“临水不见水、见水不亲水”成为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突出问题。

2021年10月,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以水美城、以水兴城”,重塑“水韵凤城”魅力,打造美丽中国标杆。

顺德聚全区之力,有序推进清岸、清源、提质、净水、美岸、智慧、兴城、爱河的“八大行动”。

今年以来,顺德区清岸行动共拆除违章建筑超过180万平方米,清源行动共检查各类涉水企业、单位共计15182家次,全力推进试点联围建设,科学论证顺德治水路径,同步启动12个治水分类示范项目和10个美岸示范项目,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治水大会战深入推进,一条条河涌泛起碧水清波,一处处岸边崛起滨水景观。高品质的见水近水亲水空间,优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水韵凤城”魅力,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罗浮宫杯”乐从镇村居龙舟大赛在顺德沙良河公园开赛,图为龙舟竞渡。

科学谋划 “以水兴城”重塑城市格局

蔚蓝、红、绿三种颜色相间的栏杆,配着深蓝色的栏杆墩及银色的扶手,沿着清凌凌的河涌一路延伸,与河水里的倒影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这是如今顺德区伦教街道永丰村五村涌两岸的景色。

受益于“以水兴城”水环境治理,永丰村获得了“彩虹村”的美誉。

作为土生土长的顺德人,永丰村梁健锋对水有着特别的感情。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村前河流清澈,孩子们戏水畅游、村民们捕鱼为生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但随着粗放模式的发展,以及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的“历史欠账”,工业污水偷排现象和内河涌黑臭问题时有发生。顺德很多河涌受到了污染,成为了市民群众的心头之痛。

在永丰村五村涌的两岸的违章建筑和瓜棚,影响着河岸景观,给村民出入带来不便,类似的情形还出现在其他街镇。此外,侵占河道挤占河岸的现象也影响了大众亲水体验。

令人担忧的是,毗邻一线城市广州、深圳的顺德,早年,得益于靠近特大城市获得的人才红利,全国各地人才往顺德流,大学毕业生源源不断前往顺德落户,如今却受到这两大“巨人”对人才的“虹吸”效应。

处在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关键期的顺德,通过设立 “人才日”、发布“招贤令”,不断扩大招才引智力度。

“人才来不来,取决于顺德的城市美不美。如果一座城市不够美,就很难引进优秀的人才和企业,甚至连已有的企业都保不住。”

此前一段时间,顺德城市品质不高成为干部群众和企业家普遍强烈反映的问题,水则是影响顺德城市品质的重要因素。

在新的发展时期,顺德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以水美城、以城聚才、以才兴城”发展战略,全面推动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重塑水韵凤城魅力,打造美丽中国标杆。

治水就是坚持“不争是争”的原则,只要做好了以水兴城,生态环境好了、城市品质高了、市民生活幸福了,人才、企业、资金等发展要素就都会主动流向顺德,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顺德区陈村镇四季公园

全面统筹 明确科学治水原则

由古至今,治水都是一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部顺德史,半部治水史。

作为岭南水乡,顺德治水工作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此前的治水主要以管网建设、河涌消黑为主,重点围绕上级任务开展,各单位缺乏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合力不足,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性,更缺乏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河涌整治依旧任重道远。

基于此,2021年12月,顺德区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应运而生。指挥部构建高效指挥体系,实现决策扁平化、运作高效化、人员专业化,以更大气魄、更大力度统筹推进全区以水兴城工作。

除指挥部外,治水全过程中涉及的咨询单位、服务单位、中标单位等专业的技术服务力量,都会集中办公,真正建立统一高效的区、镇两级指挥体系,彻底改变“九龙治水”的现状,集中力量办好大事。

在治水的策略上,顺德出台了《顺德区以水兴城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该方案贯穿了治水、治城到兴城全过程,明确了水质、滨水空间和治水实现兴城三个层次的目标,提出了“四先四后”的治水原则,沉下心来打造治水百年工程。

一是先摸排后设计。顺德全面摸排清楚相关河涌、岸线的家底,既要掌握地下的情况,弄清楚到底有多少污染源、排污口、暗涵,全区有多少地下管网等问题。

再结合地上的情况,比如顺德区有多少断头涌,沿河建筑有多少,哪些是违建的、哪些是有证的。在此基础上,强化科学思维、提升鉴赏力,统筹设计沿岸景观设施、地下截污管网等水体治理3D模型等。

二是先清岸后建设。坚决清拆沿岸违建,下定决心用铁腕手段把岸线两边清拆出来,真正做到还岸于民、还水于民。

三是先试点后推广。成为“轨道上的城市”之前,顺德早已是“水道上的城市”,陈村、北滘两个镇是其中典型。

陈村大部分镇域都属于南顺联安围范围内,北滘镇则主要由群力围、石龙围与顺德区第二联围的一部分覆盖,自古以来就位于“南番顺”的地理中心,是岭南水乡的代表性区域。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顺德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在有的镇街,2021年的水域面积比2003年下降了10%。

群力围、石龙围、南顺联安围片区是顺德城市发展不平衡一面的典型。这里虽然有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的总部,有一批现代化的制造业园区,有传统岭南文化代表的碧江金楼,靠近广州、有多个轨道交通站点,但受限于水环境,城市面貌仍有提升空间。

顺德将南顺联安围和群力围、石龙围的流域综合治理作为试点,区镇两级预计将在三年内总投资超50亿元,打造治水治产治城融合示范区,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设计、理念,总结形成先进经验,逐步推广至全区所有联围。

在北滘镇,“清岸行动”强力推进,啃下了多处历年治水的“硬骨头”,今年以来,拆除河岸违章建筑物达到1869处,拆除建筑面积308483.86平方米,拆违面积位居全区前列,群力围、石龙围这2个试点联围已经清拆整治河岸超过13万平方米。

面对权属、法律关系复杂的沿岸违建,北滘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清岸“五步曲”和“黄龙模式”,得到了市民群众的支持。村民自查自拆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约占全镇拆除面积的18%。

陈村镇全力打造的样板工程—文海河支涌活水连通工程于6月完工,率先在全区使用大直径连通管达成河道引水调水需求,把一度“断头”的文海河支涌与鸡肠窖涌连通,实现活水自流,为全区治水提供了示范。

陈村镇还开启了“一盘棋”模式,将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传承水文化、激活水经济等板块一体推进,着力打造潭洲片区水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点。

这也是治水的第四个原则,先治水后治城。在治水治岸后,重新建立人、水、城之间的联系,重整滨水岸线空间,沿着2000多公里岸线种植百万株树木绿化河岸线,建设碧道、篮球场、公园等各种设施,打造生态优美的共享公共空间,让美好生活沿着河岸徐徐展开,以此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土地增值,从而吸引一流人才、聚集一流产业。

顺德区容桂街道眉蕉河

清岸美岸 

打开高品质滨水生活圈空间

52天,是从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以水兴城”战略,到顺德区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挂牌成立的时间。

这52天里,顺德做了什么?关键词是“清岸还河”,这是治水的第一步,针对滨水空间建设粗放、侵占河道挤占河岸、见水不亲水等现象,沿着水网脉络,拆除沿岸违法建筑和设施,整理滨水土地资源,让城市滨水区可亲可近。

“治水为人民,治水靠人民。”顺德一方面用心用情、做实做细群众工作,让“清岸还河”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通过铁腕执法,坚决向涉水违法行为“亮剑”。出台《顺德区清岸行动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指引》,形成快查快处机制,出台《顺德区清岸行动后土地利用建设工作指引》,为清岸土地利用提供指引。

一开始,有些村民不理解。执法人员就等他冷静后,耐心讲法律,从他们的身边人进行劝说,讲道理,讲利好,讲示范案例,最终取得了村民们的支持。

经过耐心做好群众沟通工作后,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以水美城”的行列,积极配合清岸行动,拆除违章建筑,腾出河岸空间,建设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涌。

跟“彩虹村”一样,在治水基层一线,广大干部群众以极高的热情合力推进“以水兴城”战略,营造治水共监督、护河同行动、全民共参与的浓厚氛围。

“清岸行动”为建设高品质滨水生活圈打开了空间,也为未来打造高品质的公共亲水岸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然就是美,生活就是美,简单就是美”,这是勒流街道西华村的“美岸”理念。

“清岸”基础上的美岸项目对河涌堤坝进行加固,在河岸加装古色古香的石栏,布置成闲情逸致的亲水小道,各式的花木为村民营造滨水绿色休闲空间。河涌与附近连片鱼塘被打通合并,进行了清淤、挖深,河面拓宽到了15米。波光粼粼的河面风光,与河岸景观交相辉映,形成“颜值”与“气质”兼具的景观绿廊。

杏坛镇的古朗大涌串联着百岁坊、古塚、起凤桥、连元桥等古建筑。在自然基底和人文底蕴基础上,古朗村在美岸项目中规划了溯源广场、古朗埠头、竹林车场、集市广场、会堂广场等14个节点,以再现“枕水而栖、小桥流水、榕荫遮蔽”的岭南水乡生活画卷。

坚持高品质、高标准、低成本的原则,顺德充分利用清岸腾出的滨水空间,打造10个美岸示范项目,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有力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顺德区大良街道云雾缭绕的新城区

联围治理 探索科学治水新模式

近日,顺德“以水兴城”建设工程试点联围治水开工,这是顺德科学治水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更是顺德探索科学治水新模式的重要节点。

此次开工建设的两大试点联围,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新建空白区排水管网、排水单元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扩建污水处理厂、暗涵整治、河涌疏浚、断头涌连通、水环境整治、内涝点改造、项目范围内管网整理和维护等。

顺德较早之前就形成了联围防洪、合力抵御自然灾害,并以围为独立的引水排水单元的格局。但联围治理却是顺德提出的治水新理念。

顺德区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领导表示,联围治理是顺德总结过去治水经验教训之后,选择的新时代治水创新模式。

“顺德是岭南水乡,水网密布,相互连通。我们以前碎片化治理,比如先治一两条河涌,结果会是这条涌治理好了,但其他河涌没有治理,由于水体相通,出现治理效果达不到要求。这也是全国各地普遍遇到的情况。”

经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顺德把全区12个堤围的区域分为七大联围,将从碎片化治理转变为系统性治理,实行大兵团作战,一盘棋治水,将从原来的碎片推动走向统筹推动。

“联围治理是顺德系统治水最好的选择,是最有利于实现水环境治理目标的方式。”除了具有系统性之外,还在于每个联围从地理上来讲是相对独立的,只要做好联围治理试点,就可以复制到其他联围进行推广。

为了做深做细技术方案,顺德采取了项目管理、设计咨询、造价咨询、工程监理联合组成的“1+3”全过程咨询模式,引进有经验、有实力、有情怀的专业团队,为顺德治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围绕治水目标可达,顺德以水兴城办将工程方案划分为7大专篇15个专题,用时2个多月先后组织30余场专题研讨会,经过大量严谨、细致、科学的论证,逐步形成符合顺德本地实际的科学治水技术路线,仅设计图纸就接近2万张。

当前,顺德正探索试点联围工程EPC+O模式。EPC+O是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一体化的模式。在施工阶段,运营单位也同步进场,有利于工程效果和水质达标。现在顺德治水是“建管并重”,有效解决过往“重建轻管”的问题。

顺德提出在联围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中,围绕打造百年工程的目标,严把质量关,夯实治水建设基础,全力打造高品质的标杆工程、良心工程、民生工程。

与此同时,顺德创新投融资模式,开辟治水资金筹措新路径。顺德抢抓政府专项债红利窗口期,积极申报和用好专项债资金;探索开展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工作,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同时加快研究治水项目的市场化投融资渠道,本地优质国企积极参与治水综合开发建设和运营,推动本地国企做大做强。顺德还结合治水与营城各类项目投入产出情况,系统安排土地储备与开发实施时序,探索城市价值升值反哺机制,通过收益平衡实现治水的可持续发展。

以水美城、以城聚才、以才兴城,

顺德努力探索的

特色生态环境治理之路,

让绿水青山成为其

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为顺德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

先行示范区筑牢基础。

(信息来源:顺德区委宣传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