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年电影人在文化交流中寻找共识

中美青年电影人在文化交流中寻找共识
2024年06月16日 11:16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诗童)6月13日,“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十余位来自美国的青年导演、剪辑师、创意总监等,与中国高校师生代表,就青年电影人才培养、国际项目合作、新技术赋能电影产业等话题开展交流,寻找共识。

“在飞速变化的时代,文艺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当代中国文化影响力的生成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影视学科创始人、艺术与传媒学院首任院长黄会林向美国青年电影人介绍了北师大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讲述了成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开启“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初心。

自2011年起,北京师范大学累计邀请来自102个国家的1009位青年电影人,落地中国27个省市,完成了985部纪录短片的拍摄制作,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品牌。活动现场展映了其中的3部代表性短片,制片人克里斯多夫·佩利西耶克里斯观影后对记者说,“由此我看到了不同的中国,希望‘纪录(片)’给传统文化带去新的视角和新的活力。”

活动结束后,肯尼迪·纳托利找到主办方咨询起项目申请的事宜。作为美国波士顿大学电影专业的学生,她计划明年申请来中国攻读研究生课程。现在,“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也被列入她的“愿望清单”。肯尼迪说:“这将是我在中国拍短片的机会,也能让我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除了电影外,在此次“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活动中,美国青年电影人还体验了书法、漆画、针灸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克里斯托弗·丹尼斯说:“在这趟行程中,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中国,我想快点把中国的故事带回美国。”

在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美国青年电影人参观了镜框式舞台剧场,观看了京剧系、舞剧系和音乐剧系同学的表演。作为一名聚焦动作戏剧的独立电影人,瓦汉·比德里安在京剧演出时看得入了迷,尤其是折子戏《女杀四门》中的高难度动作——“僵尸躺”,即演员被“刺中”后僵直倒地一气呵成,更令他惊叹。瓦汉说:“真想不明白他是怎么做到的!我还没看过这样的表演。”在此行中,他曾体验晋剧的服饰和表演,希望能够把中国戏曲的武打元素融入动作电影创作中。此次近距离观看京剧演出时,他拍了很多慢动作素材,准备回去“慢慢琢磨”。

“中央戏剧学院是一所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专业院校,东方艺术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舞蹈,西方艺术的代表则是影视艺术。”座谈会上,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蒋朗朗,学院宣传部部长、党委常委张东宾,电影电视系主任高雄杰等校方领导与中美青年代表充分交流,中方学生代表也分享了他们在职业成长、内容创作、产业革新等方面的思考。

“Who is the movie for?”(这部电影是拍给谁看的?)谈到青年电影人的压力,美国斯图尔特电影院和咖啡馆总裁埃梅林·斯图尔特说:“戏剧是产业,我们应该教会电影人一种产业生意的理念,要带着目的去创作内容。”

对于“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将‘取代’人类”的说法,美国洛杉矶玛丽蒙特大学创意服务机构助理迈克尔·西特尼科夫认为,“AI能辅助简化工作,但不可能取代好的导演、好的演员……我们应该专注于创作本身”。瓦汉·比德里安也表示,想要理解今天新技术对电影业的影响,应该在学术上加强对电影发展规律的研究,学习预测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说:“需要中央戏剧学院这样的学校,让我们了解过去,展望未来。”

“‘求真、创造、至美’是中戏的校训,也是中戏75年来培养影视艺术高层次人才的目标方向。”蒋朗朗表示,艺术是人和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借由对艺术的探讨,链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年艺术家,共同为“求真、创造、至美”的文化事业贡献青年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