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你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变少了吗?

成年后,你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变少了吗?
2024年06月16日 12:42 中国青年报

40.4%受访青年觉得变少了,47.4%青年觉得没变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成年后的你,还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吗?你可曾带父母出游,感受大千世界,尽尽孝心?父亲节就要到了,你是怎么安排的?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3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2.9%的受访青年表示会经常与父母互动,53.6%的青年偶尔互动。大家会通过打电话(71.1%),视频、语音(66.9%)等方式关心父母。加强与父母之间的互动,68.7%的受访青年建议互相理解,不抱怨指责,60.5%的青年建议留出专门的时间跟父母相处。

经常与父母互动的受访青年不足半数

在北京一所高校上学的黄瑶一般一两周会给妈妈打一个视频,平时偶尔也会发微信。“我主动找他们比较多,他们担心打扰我,主动联系得不多”。

在北京工作的90后牛芊芊与老家的父母分隔两地,过年过节才会见面。“我爸妈每天都会给我的运动步数点赞,有时候我在家待一天没出门,步数只有十几步的时候,点赞的就只有他俩,每次看到这仅有的两个赞,就知道他们在关心我”。

调查中,42.9%的受访青年表示会经常与父母互动,53.6%的青年偶尔互动,3.5%的青年与父母几乎不怎么互动。

四川的00后苏沫在家会经常与父母聊天,不在家的时候就看自己时间,有时天天打电话,有时一周都不发消息。“主要是通过微信视频、语音或者打电话分享最近的生活,出去玩的时候还会发照片到我们的家庭小群里”。

调查中,大家主要会通过打电话(71.1%),视频、语音(66.9%)等方式关心父母,其他还有:短信、微信等文字互动(58.1%),发红包(31.5%),给父母买东西(49.2%),带父母旅游(20.8%),教父母新技能(16.0%),写家书(2.5%)等。

因为父母不会网购,牛芊芊时常从网上给他们买东西,“网购换货退货很麻烦,为了减少我的麻烦,他们会留下不喜欢的东西,不合适的衣服。我是有一次注意到有件我买的衣服从来没见妈妈穿过,一问说码数不合适,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后来我网购的所有东西都必须视频让他们上身给我看看,或者让他们说出真实喜好,我来判断是否需要退换”。

60.5%受访青年建议留出专门的时间跟父母相处

在80后余杰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一直是他的好朋友,“我与爸妈无话不谈,但是工作结婚后,特别是现在升级做父亲后,肯定也有跟他们疏于联系的时候”。

调查中,40.4%的受访青年觉得成年后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变少了,47.4%的青年觉得没有变化,12.2%的青年觉得变多了。

黄瑶觉得成年之后与父母的交流反而变多了。“小时候我和父母都常年不在家,上大学后,反而比中学时期有了更多空闲时间。而且一个人长大了离开家,走向社会后,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也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就更理解父母,也更愿意倾听他们的建议,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反而比以前多了”。

一些人成年后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减少,63.5%的受访青年认为是与父母有代沟了,说不到一起去,56.9%的青年归因于生活压力大,没时间,30.8%的青年觉得是从小有心理创伤,48.4%的青年归因于价值观不同,16.7%的青年觉得父母控制欲太强。

“成年后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变少了,我觉得原因有很多。比如上学以后经常很长时间不在他们身边,上大学以后好几个月才回家,没办法所有的事情都了解到。其次长大以后自己的事情也变多了,有一些自己的安排和喜好,比如一闲下来的时候就想一个人追剧不想聊天,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找朋友出去玩。”苏沫说,长大以后分享欲也没那么强了,有些事情已经和朋友分享过了,不想再跟父母分享一遍。有些事情又不适合和父母分享,比如我经常喜欢说一些比较有梗的话,他们可能就不懂,更接不上,要耐心和他们解释。

“出于对彼此的关心,我和父母之间更多时候是报喜不报忧。而且有些问题暂时难以找到解决的办法,干脆不谈。”黄瑶说,现在社会变化很快,父母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了,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意见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彼此的交流。

“父母现在在北京帮我带孩子,每天一家人的生活都围着孩子转,但只要有时间,我还是会听妈妈聊聊家长里短,跟爸爸交流下养生信息,帮他们买点东西,带他们办些需要的手续和证件。”父亲节,余杰打算带全家人出去聚餐,再定一个蛋糕,一起热闹一下。“孩子喜欢吃蛋糕,所有的节日我们都会定蛋糕吃,满足孩子的愿望,也更有仪式感”。

加强与父母之间的互动,68.7%的受访青年建议互相理解,不抱怨指责,60.5%的青年建议留出专门的时间跟父母相处,51.9%的青年建议敞开心扉,不拒绝与父母交流,51.4%的青年认为要互相支持,做彼此的后盾,36.7%的青年建议对彼此的生活,既参与又尊重。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观念不一样减少和父母的谈话,但只有多沟通才能更好理解彼此的想法。”黄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与他的成长轨迹和生活环境密不可分。时代在变化,我们与父母经历不同,各自的观点都有合理的地方也都有不足之处,要与父母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

余杰说,工作成家后很容易因为各种压力忽略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其实不论是对父母还是我们自己来说,这样的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他看来,无论什么年纪,父母都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遇到困难和挫折,跟父母聊聊天,虽然不一定能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但却能让我们重新充满干劲,对生活重燃信心。

受访青年中,00后占10.8%,90后占61.4%,80后占27.8%。

(黄子涵对此文亦有贡献,应受访者要求,黄瑶、苏沫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