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教育工作者探究我国少年儿童“创造脑” 发育难题

百位教育工作者探究我国少年儿童“创造脑” 发育难题
2024年06月16日 14:11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何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6月15日,百位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相聚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宾馆,研讨武汉大学前校长、教育改革家刘道玉的创造教育理念及实践成果。大学教授与中小学领导人同堂讨论,知名科学家与中小学教师共同交流,探求创造教育的真谛,探索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有效模式与科学机制。

刘道玉在1980年代担任武汉大学的校长,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不论是在大学任教,或是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还是退休后居家研究,刘道玉研究创造教育的理论,践行创造教育的方法,结出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教育实践成果。刘道玉著述出版的《创造教育概论》《创造教育新论》《创造思维方法训练》《创造:一流大学之魂》等系列著作,在全国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研讨会开始时,已过90高龄的刘道玉发表了视频讲话。他深情呼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一大批富有创造精神的优秀人才。我们应该从基础教育阶段就重视并实行创造教育,中小学教师要积极自觉地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方法。”

在研讨会开始时,已过90高龄的刘道玉发表了视频讲话。(图片提供:何莹)

刘道玉表示,近50 年以来,许多人致力于回答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诞生?

在他看来,中国只有技术的改进和积累,没有科学传统且科学理论落后。这一软肋使中国在诺贝尔奖上鲜有突破,也使中国难以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在技术领域,在模仿基础上利用超大规模的人口红利做大做强的多。

“是什么压抑了中国人的创造性思维?”刘道玉的答案是:我国基础教育历来重视主要训练左脑的语文和数学,忽视开发右脑的技术制作和音乐、美术,而左脑被称为“知识脑”,右脑被称为“创造脑”。多年一成不变的课程设置,导致我国少年儿童“创造脑” 发育不够。此外,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太重,致使孩子们重背诵和记忆,而忽视思考和理解。“其最大的弊端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好奇心和想象力”。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花城中学、武汉枫叶国际学校、武汉光谷第六小学、枣阳第一中学等校的校长与教师,就创造教育的基本理论、创造教育的实施目标、创造教育的课程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度讨论。

此次研讨会,收到《创造教育的发展空间》《国际学校学生创造思维培养方法研究》等多篇高质量的论文,组委会组织专家组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并向作者颁发了优秀论文奖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