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春天的交响曲”

一部“春天的交响曲”
2024年06月18日 11:33 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场属于人民的诗歌狂欢,聚焦“春天”,传唱廿余年。在新媒体潮流之下,“诗歌”这一似乎正在被边缘化的艺术形式高调回归。在聚光灯下,在田野中,在校园里,在每一个人的唇齿之间,诗歌被重读,被表达,被倾听。那平日念兹在兹却又似乎羞于表达的情感,荡漾在字里行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的声音穿越千年的春天,来到你我身边,荡漾在当下的耳畔。

    由《诗刊》社主编的《春天送你一首诗》是一曲旋律多样的大合唱。借用李马木的诗题,这是一本“大地上的乐谱”。“诗歌”绝非只能以时间向度考量的文体,但当它们被框进时间的度量衡里,它们各自独立却耦合在一起。春天成为一个时间节点,每一首诗都是春日的切片。这是春天的奏章,是一组清新而多彩缤纷的赞歌。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不仅仅是自然意义上的春天,更是对当下社会的隐喻——在欣欣向荣的世界,每一寸的土地,都诗意盎然,诚如杜涯在诗中所写:“城市的十字路口,车水马龙,人声喧腾/春天中,万物都有一种向上的力量/万物之心的意志是向荣、生辉,是昂扬”。在每一支笔下,“春天”蓬勃而发。“春之声”是整本书的基调。它基于人民,诗歌的五线谱刻在中国的大地上——“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每一首诗歌都出自人民的生活,它们是那样富有质感,娓娓道来,朗朗上口,丝丝入扣。诗歌来自于人民,这本诗集的诗歌充分吸收了来自人民的养分,它是一本展现给人民的完满答卷。

    值得关注的是,这本诗集回归了诗的音乐属性。帕斯捷尔纳克曾言:“语言的音乐性绝不是声学现象,也不表现在零散的元音和辅音的和谐,而是表现在言语意义和发音的相互关系中。”书本上的文字时常是静默的,但这本诗集中的诗歌还原了诗歌作为“声音艺术”的部分。音乐性是这部诗集的核心特征之一,这是一组适合朗读的诗歌,每一次朗读都氤氲成一个诗歌“场”,每一位倾听者都参与其中。开篇一首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传诵已久的名篇,动人心魄,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每一个脚印都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人民的生活哺育着诗歌的音符。在这片土地上,人们诗意地生活:“我的奶奶起得很早/她去菜园里摘菜”(田禾《立春》);“有一个母亲/轻手轻脚地烧早餐”(陈先发《早春》);“我们手握铁锹,握紧进入春天的票据/在竹林里寻找冒尖的春笋”(徐琳姥《春笋记》)……每一段旋律都以一个个热气腾腾的细节编织,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生活于广袤的大地之上,都是那么让人感佩动容。诗歌由一颗心抵达另一颗心,共同享受在当下的场域,引发心灵同频共振。众声合唱,在春天的世界里,文字的音律显得格外动听。

    在此部合唱之中,每一首诗都展现出了独特的节奏和旋律。有限的诗歌节奏包蕴着宇宙无限的声音。春天万物吟唱,或明快有力,或悠扬舒缓。蜜蜂“测量着甜蜜的深度”(刘立云《蜜蜂》),丁香“要千金散尽,要今朝有酒今朝醉”(李琦《丁香》),百灵子“她背对红尘歌唱/她在红尘之中歌唱”(阎安《百灵子在歌唱》)……这些诗歌“音色”各异。诗集中有舒婷、林莽、杨克、欧阳江河、于坚、叶延滨等著名诗坛宿将的作品,它们力透纸背,饱含沉甸甸的人文关怀。诗集中有李少君、吉狄马加、西川、雷平阳、张执浩、沈苇、荣荣等一大批正活跃于诗坛的名将佳作。它们兼具感性之美与理性之思,每一首都余音绕梁。另外,书中还收录了苏笑嫣、王家铭、杨碧薇、叶燕兰、亮子、陈小虾等新生代诗人的作品。它们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叛逆而敏锐,年轻的他们是春天最好的注解,他们的文字书写着自我,也展示了一代青年面对世界的焦虑与深情。入选该诗集的诗人多是从《诗刊》社“青春诗会”走出的、与《诗刊》共同成长的名家,历届“青春诗会”构成了生机勃勃的诗歌创作群体。“春天”在代际间传承,成为共通的心灵桥梁。不同的音色构成不同层次的和声,这些音色与和声的变化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也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形象。而在体裁上,这部诗集收录有长短不一的诗篇。其中有恢宏壮美的长诗,如刘笑伟《坐上高铁,去青春的中国》,以史诗一般的笔触写作祖国的历史与未来;再如敕勒川的《2020封面中国:十八洞村的笑容》,赞美了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佳绩;另如曹宇翔的《黄河诗篇》,与黄河倾吐心声,饱含着对祖国的眷眷深情。而短诗同样精彩,宛若闪光的乐段,字字珠玑。譬如李少君的《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一声春雷引得万物的余震,标识了一个崭新的开端;王方方的《哨所春意》,以罗布泊为背景,寥寥数语,描绘出戍边士兵孤寂的坚守;再如梁书正的《喜悦的时辰》,细细勾勒登顶俯瞰万物的喜悦;又如鲁娟的《立春日》,摘取一个与女儿互动的细节,渲染了幸福的生活点滴;另如康承佳《你看春天》,道出青涩暗恋的情愫……诗歌音乐般的曲式结构和调性变化,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阅读《春天送你一首诗》的过程,仿佛参与了千年前的理想踏青。在文字与声音的交织中,对古典的传承与对当下的观察交叠成绝妙的旋律,共同组成一部“春天的交响曲”。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