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文化 | 苔花虽小,志在千里

志愿文化 | 苔花虽小,志在千里
2024年06月18日 11:32 中国青年报

    “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一片就是诗里的苔花。”在苏州大学第25届“惠寒”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孙亦凡的讲解下,孩子们纷纷弯下腰细细地观察起来。“你们看,虽然它们小小的,但依旧在努力生长,开出这样一片繁茂的花丛!让我们再一起背一背这首诗好不好?”这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天龙湖小学的一堂古诗赏析课,也是孙亦凡为班上孩子种下的又一颗梦想种子。

    “虽然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但我们不比一颗星暗,也不比一棵树低,带着信念往前走,我们都会成为原野上盛放的鲜花。”孙亦凡摸着一个孩子的头说道。

    15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共有617名“惠寒”青年志愿者奔赴陕西、贵州、新疆、西藏和江苏等地服务基层,以青春与热爱为养料,让志愿服务之花盛放在祖国西部的大地上。

    这封特别的“信”,来自山的另一边

    “当城里的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尽情描绘着成为科学家、宇航员与作家的梦想时,服务地的孩子们还攥着一张白纸不知所措。”本科期间参与苏州大学“惠寒·信连心”成长守护计划时,施顾佳就曾通过一封封书信鼓励着山那边的孩子,“把书读下去,到山外看更广阔的世界”。来到支教地后,他所任教班级的45个孩子也与苏大“惠寒”青年志愿者建立起了书信联系。

    “孩子们在收到来信时,总是激动不已,我也想给孩子们留下一封特别的‘信’。”“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施顾佳在朋友圈里发送了一条征集邀请:“以视频的形式‘书写’一封来自远方的信,让孩子们听一听、看一看山那头的风光与生活!”一周内,他收到了身边同学、朋友、老师发来的13个视频。“对孩子们而言,这些视频像是一个个传声筒,让山那头的声音传进来,也让他们与未来的自己对话。”他们开始梦想着能够像视频中的哥哥姐姐们一样,成为刚正不阿的检察官,或是灌溉祖国鲜花的园丁……“老师,其实我一直想成为一名特种兵!”班上的“小调皮”在看过视频后,羞赧而又自豪地说出了心中埋藏已久的梦想。

    “每一个孩子都是应当得到良好引导的新苗,他们都有破土拔节的潜力,而我们作为研支团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意义,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们添上一捧肥、照上一束光。”施顾佳相信,苏大“惠寒人”的接力将一直延续下去。

    为孩子们点亮一盏灯

    “与其说是我选择了研支团,不如说是研支团选择了我。走上西部的三尺讲台,为孩子们点亮一盏灯,一直是我心中最深沉的憧憬,所以在保研成功后,我主动向学校申请保留学籍一年,加入‘惠寒’研究生支教团。”出身体育专业的曾庆奥在支教地“临危受命”,成为了一名历史老师,毫无历史学科教学经验的他没有因此畏难退缩。“自己学透了,再讲给学生听。一开始书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慢慢地,我不再需要‘照本宣科’了,学生们也很喜欢我以讲故事的方式给他们讲历史。”

    “老师,你不是教历史的吗?怎么又来教体育了呀!”“我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往哪里钉!”由于服务学校教学安排调整,曾庆奥在开学的第三个月“转战”体育教学,覆盖初一至初三年级的1000余名学生。他笑称自己是能文能武的“双料”教师,“历史是智育,体育则是带领孩子们强身健体。”

    “很庆幸在那一次的人生抉择点上,我没有再错过。”翻看孩子们写的一封封告别信,曾庆奥由衷地感叹,“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做一颗螺丝钉,以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将自己奉献给祖国”。

    一起感受一万次的春和景明

    “快看!这些绿真的‘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呢!”午后的草坪上,孩子们兴奋地跳起来。层层叠叠的树叶在风中翻滚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海。望着漫山遍野的绿,苏州大学第25届“惠寒”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杜智带领着孩子们朗诵起课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

    作为支教地的一名语文老师,杜智发现,“支教地的孩子们在最初面对语文这一需要背诵记忆的科目时,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于是,他决定不再将教学局限在课堂和课本中。倘若孩子们对黄豆的蜕变充满好奇,杜智便鼓励他们泡下几粒,静候生命的绽放;被鸟儿们悠扬的歌声吸引了注意,他便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一同观察鸟儿在教学楼檐下筑巢的奇迹。

    “生命本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借着文字留下鲜活而美好的印记,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循着这些印记,体悟白纸黑字下蕴含的生活魅力与成长智慧。”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班上曾经厌倦学习的孩子,如今也能主动找他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曾经因黝黑的皮肤心生自卑的女孩重展笑颜,在全班面前大方地演讲……文字的智慧如同一颗颗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渐渐生长为他们人生的力量。

    “其实孩子们也是我的春和景明,他们乖巧懂事、淳朴坚韧的人格也让我不断思考如何以更温柔、更有耐心的方式去关爱他人,如何成为一个有创造力、有爱心的教育者。或许,支教就是这样一场爱与被爱、教育与被教育的双向奔赴和修行。”

    见习编辑:郑欣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