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新征程上,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跃进,必须紧紧围绕产业急需和战略导向深化科技攻关,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更多农业科技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三农”领域持续转化,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新质生产力服务“三农”发展的新赛道不断拓宽,农业现代化动力更足、活力更强。但是,从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实践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内容供给、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仍然不足,核心种源及育种技术、农机装备关键部件有待进一步突破,农业科技社会化、普惠化平台集成配套还不够普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面对农业现代化的时代考卷,把握问题就是把握方向,直面问题就是直面发展。
要走好科技赋能之路,推动“慢变量”跑出“加速度”。从全产业链来看,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慢变量”,实验周期更长、转化链条更长、效益回归更长。然而,农业科技创新既“等不得”也“慢不得”。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不抓快抢快就可能流失机会、落于人后,甚至错失时代。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科技“翅膀”,关键要精准赋能、赋之有道。要着眼“大农业”生产全链条,紧紧围绕市场导向、战略导向、未来导向,创新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平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将科技创新实验室向农业所急、农村所难、农民所忧的生产一线转移,按照“转换一个重要成果就解决一个普遍问题”的赋能导向,加快推动农业供给“换新颜”、农业生产“增新效”。
要走好质量跃升之路,推动“土特产”变身“香饽饽”。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对促进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评价一个农产品的“含金量”高不高,首先就是要看产品本身的质量如何。我国“土特产”种类多、分布广,累计认定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超过2500个。但是,“土特产”质量良莠不齐现象较为明显。农业的准入门槛低,更容易出现同质化竞争的情形。新征程上,提升产品竞争力既要注重走“人无我有”的特色之路,更要注重走“人有我优”的品质之路。要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在构筑产业竞争优势中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着力深化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质量服务,以科技之力提升产品之质,扎实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品控行动,不断规范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的认证管理,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质量保障。
要走好品牌强农之路,推动“小农业”孕育“大品牌”。加快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是新形势新要求下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相较一般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类别,农业的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生产周期长。只有始终坚持以品牌建设引领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推动农产品“种得好”“卖得火”。“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体。要聚焦农业发展具体门类,加快完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着力提升农业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能力,持续以中国农业品牌创建行动为引领,加强农业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现产业拓链补链、产品增值增销。
要走好服务惠民之路,推动“老农耕”焕发“新业态”。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形成了体系完备、顺应农时、小农作业的传统耕种方式。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人类文明新形态持续拓展,沿袭数千年的农耕业态也加快向新、向活发展。据统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农业机器人、智能农业、再生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加快普及,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服务模式不断释放新动能。新征程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服务支撑。要坚持普惠化发展理念,精准整合科技、人才、信息、资金、管理等创新要素,着力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创新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集成式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更多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进村、入户、到田,将广大农户更好更快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