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代代建设者的努力下,从古至今,苏州的发展像一幅‘双面绣’,一面是历史文化传承,另一面是高质量发展……”前不久,一堂在苏州博物馆进行的思政课“走红”网络。
有意思的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同上一堂课,不仅有大中小学教师授课,还有博物馆专家现场答疑。该示范课程通过同步直播的形式,吸引全国1.4万余名思政课教师在线观看。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示范交流活动。活动中,20多家博物馆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启动“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联盟。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将厚植文化之基,打造启迪心智、涵育情操的传承课堂;把握文化之脉,打造汲古润今、继往开来的创新课堂;点亮文化之光,打造开放胸怀、融通中外的互鉴课堂。”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介绍,他们将着力构建校地、校馆合作育人长效机制,把“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办出特色、办成精品、形成品牌,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高水平的“金课”。
将思政课堂“搬到”博物馆
“2023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按照梁思成老先生的话,北京中轴线其实是一条建筑之轴,但在870多年的建筑史中,它不仅是一条建筑之轴,也是一条文化之轴、历史之轴。甚至,这条轴如今向南延伸到大兴机场,向北延伸到冬奥会场馆,是一条面向现实和未来的发展之轴……”这是2024年4月15日“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上提到的。据了解,该课由中国人民大学与30余家单位联合在故宫博物院推出。
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副主任高希介绍,故宫邀请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活动,引领“平视一代”读懂北京中轴线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伟大民族精神,鼓励他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立志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争当强国建设的先锋闯将。
部分传统思政课堂存在“抬头率”和“到课率”打折扣的情况,“照本宣科”不能体现思政课的魅力,将思政课堂“搬到”博物馆,让文化载体赋予思政课程更强的生命力,对很多学校来说,是创新,也是改变。在不少学生看来,“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与传统思政课已有明显不同。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与博物馆合作开展思政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四中等学校的学生一边观看文物展览,一边认真学习党史故事。
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王溪表示,现场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与思政教师一起,通过生动事例让思政知识“入脑入心”。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教具不再是PPT里的视频、教科书上的图片……那些历史文物,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大的校园内。馆长吕青介绍,博物馆系统展示了学校建校史、西迁故事等。如今,“西迁精神”已成为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交大学子血脉里的精神力量。该博物馆也成为许多校内思政课程的“首选空间”。
“西迁精神”口述史整理、“西迁精神”文创设计……通过一场场活动、一个个项目,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不仅能带动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还能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如何让博物馆特色更明显
2024年农历三月初三,湖北省博物馆迎来一群小粉丝。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博物馆体验曲水流觞等传统习俗。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何广与同事利用馆内少儿体验馆,为孩子们搭建场景,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提起上巳节,可能‘存在感’很低。其实,它是我国祈福免灾的古老节日。”何广说,博物馆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真实的文物,让他们直观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博物馆也应该积极参与思政教育,设计更多有博物馆特色的体验课程、学习线路。
为此,湖北省博物馆“铆足劲”打造特色思政课。曾侯乙编钟等珍贵文物的图片被选入历史教材、书籍,何广团队通过文物为青少年讲述我国古代家国法治的大智慧。曾侯乙编钟是不少游客拍照打卡的“首选文物”,于是,何广团队精心策划设计“交响乐遇见编钟”等活动。他们邀请俄罗斯圣彼得堡交响乐团与编钟乐团合奏《长江之歌》。
“这种全新意义上的‘知音’,让现场的年轻人体会到文化交融。”何广说。
在历史教材选用的文物图片中,来自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图片就有10余张。该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关昕介绍,馆藏6000余件展品集中于史前、夏商周时期,“对于中华文明溯源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让青少年更有获得感,关昕主动走到孩子们身边,和他们一起利用博物馆的“高科技”手段,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魅力。通过一块小小的触摸屏,孩子们能更清晰地看到文物的肌理。
博物馆思政教育应避免“千馆一面”
近年来,随着文旅消费“旺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打卡博物馆成为假期“顶流”。国内一些博物馆推出的特色活动,体验名额往往“一票难求”。
但赤峰博物馆副馆长秦博发现,他所在的博物馆年轻面孔较少,让孩子上兴趣班是当地很多家庭的选择。在他看来,赤峰博物馆要通过独特方式,引导青少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于是,他们决定让博物馆主动进校园。
利用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秦博团队将博物馆的图片展览开设到中小学课堂上。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课程受到学生的好评,其中,好评度最高的是赤峰的非遗与红山文化。不少学生说:“原来家乡的历史这么悠久,有这么丰富灿烂的红山文化。”
此外,他们还带领学生“绘画红山”。创作的同时,秦博告诉学生,“家乡的历史文化悠久灿烂,我们要热爱家乡,热爱这片土地。”
2024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前,30多名中小学生走进赤峰博物馆担任志愿者,把家乡的历史文化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秦博的做法引起不少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共鸣。如何避免博物馆思政课“千馆一面”?聚焦每个地方的发展实际,开展相应的特色活动,是博物馆思政课的“破圈之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思政课“火”起来: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能流利使用中、英、法、俄语讲解的留学生讲解员成为博物馆的一道风景线;在广西的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讲述民族团结的思政课已成为深受当地青少年喜爱的“宝藏课程”;海南省博物馆立足海南历史、海洋文化、海南故事,向青少年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博精品共享课程,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