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恶意放大250倍的屏幕,只留了10%的善意在人间

把恶意放大250倍的屏幕,只留了10%的善意在人间
2023年03月24日 18:35 一个PR的自我修养

你爱照镜子吗?我们做个小游戏,你能和镜子里的自己对视多久?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体会:当你看到镜中人对你微笑,如果你不知道原因,除了感受到一种善意之外,你会疑惑:她为什么要对你微笑?她是在对你笑什么?可是当这个人对你怒目相向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你瞅啥?你瞅谁呢?!即使镜子里的人是你自己。

如果产生镜像的介质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一块“屏幕”的话,那么你会发现舆论世界的一种奇妙现象:屏幕可以把人类的善意缩小90%,却把恶意放大了250倍!

一方面,就算是你与爱人或亲人用手机柔情蜜意的热聊,你还是无法通过文字或者表情包100%接受对方的善意。如果亲密程度逐渐降级为朋友、同事和陌生人,你能接受善意的程度,更会逐渐降低,甚至你会对于屏幕另外一边热烈的示好完全无感。同时,你自己也可能会疑惑,我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你真的没有感觉吗?

另一方面,如果两个人要是隔着屏幕吵架,瞬间变身火药桶,一点就着!屏幕上的那些单纯诅咒的字眼儿,还会永远留在你的心里,不停跳出来帮你加深对方的恶意。而真实的情况很可能双方都在气头上,说得也都不是真心话。

屏幕还有一种魔力,就是可以将你瞬间拽入一场本来毫不相干的恶语相向中。当你看到骂战双方在网上激战正酣,吐沫飞溅,你可能会忍不住加入战团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站一方怼一方。

在舆论场中这种现象产生的结果有四种:

1、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2、人们更加容易在隐身的舆论场中表达愤怒,变身键盘侠。

3、人们对于善意的表达局限于同情弱者,但如果自己是那个弱者,又会倾向于拒绝善意。

4、人们对于善意的传递链条远远要比传递恶意的链条短。

为什么一块屏幕会有如此奇幻的魔力呢?

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著的《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中青年和哲人有一段关于不幸的对话:

青年: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这种话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哲人:这并不是什么无稽之谈。这是自古希腊时代就有的说法。你知道“无人想作恶”这句话吗?一般它都是作为苏格拉底的悖论而为人们所了解的一个命题。

青年:想要作恶的人不是有很多吗?强盗或者杀人犯自不必说,就连政治家或者官员的不良行为也属此列。应该说,不想为恶的清廉纯洁的善人很难找吧。

哲人:行为之恶的确有很多。但无论什么样的犯罪者,都没有因为纯粹想要作恶而去干坏事的,所有的犯罪者都有其犯罪的内在的“相应理由”。假设有人因为金钱纠纷而杀了人。即使如此,对其本人来说也是有“相应理由”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善”的行动。“当然,这不是指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指“利己”这一意义上的善。

青年:为自己?

哲人:在希腊语中,“善”这一词语并不包含道德含义,仅仅有“有好处”这一层含义;另一方面,“恶”这一词语也有“无好处”的意义。这个世界上充斥着违法或犯罪之类的种种恶行。但是,纯粹意义上想要做“恶=没好处的事”的人根本没有。

青年:……这跟我的事有什么关系呢?

哲人: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这段话其实说的人,我们每个人认为自己遭遇的不幸,其实都是自己“选择”的。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我们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卑。而自卑情结其实我们主观臆造给自己的借口: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屏幕不仅是连接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通道,还是一面从舆论世界照向现实世界的镜子:镜子中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自卑。还有一个原因是:原罪会被放大,是因为它总有一角照出了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相信别人的恶意,是因为我们下意识地相信自己的恶意,所以人类普遍不自信地怀疑善意,相信恶意。

根据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的两个世界理论,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互为镜像,完全相反。所以不论你在现实世界中多么以自我为中心,在舆论世界里只能活在别人眼里或者嘴里。但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们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我们获取自由的能力。但是,获得幸福的能力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

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屏幕对于善恶两方不平衡的转化能力呢?或者我们把这个问题变成实战中的问题:在处理舆论危机的时候,我们怎么样面对被屏幕放大的恶意呢?

我在前述文章《不会哄女生的危机管理者不是正经公关》中已经系统介绍了主动管理危机舆情生命周期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但是前一段时间写《登上天花板的脱口秀,“笑果”还能维持多久?》时,李诞调侃笑果文化负面危机的脱口秀又给了我新的启发。

也许面对舆论危机,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作为职业公关我们的任务就是消弭舆论危机,所以我说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肯定不是放任舆论危机不管。而是不把它当回事,开自己危机的玩笑。当我们不再自卑的时候,舆论危机也不过是一件“爱谁谁”的小事了。你不把屏幕(舆论)当回事,屏幕(舆论)也就拿你没办法。

当然,舆论世界对善意的遏制对恶意的放大,还有非常多客观复杂的原因,我们不做解析了。最后对屏幕前的你提出祝福吧:祝你接纳自己,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如果实在受不了屏幕那端的恶意,不如就关上手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