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香港是一座李家的城,阶层相对固化,支柱行业又只剩下金融跟地产,普通人想取得成功是越来越难了。但蜗牛妹今天想讲这么一家香港公司,没有四大家族背景,起步之时也不大,虽然不在性感的行业里,但却靠着自己的努力,打破垄断,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香港宽频。
众所周知,要想在香港电讯行业里分得一杯羹,离不开大量的固定网络建设,这不仅需要获得政府的牌照,更要巨额的投资。看现在大家手机使用的通讯商,就不难发现,从1995年香港政府放开牌照申请后,有实力做这门生意的香港也就下面这几家。
HKT是李泽楷的,Hutchison是他爹李嘉诚的,SmarTone是新鸿基的,剩下一家是我大移动。
我们家里上网要用的宽带,行业参与者也大差不差,除了香港宽频外,主要玩家主要是李泽楷的HKT Netvigator,李嘉诚的HGC Broadband,新鸿基的Smartone,九龙仓的i-cable。
跟流动电话不同的是,要想在香港开展宽带业务,除了拿到政府牌照、手上又有大把钞票外,还要把自己线路装入一栋一栋的大楼才可以。这也是为什么地产商们顺便做个宽带业务很有优势的原因,楼都是他们盖的,优先自己旗下产业先装网线不是很正常么!
在香港搬过家、装过网络的小伙伴们一定知道,香港的宽带定价非常细致,运营商不是按照城市或者区域计算,而是每栋楼有每栋楼的价!
如果你住在人比较多的居民区,大厦里也有好几家的网络可选,那么每月网络费用还算是合理。
如果你住在人比较少的地儿,大厦里就一家网络可选,那恭喜你,每个月宽带费用肯定很可观;而且想花这钱的前提还得是,大厦里有足够多的端口为你接宽带。蜗牛妹就曾经碰到过,10MB的线路一个月还想收500+港币的宽带,最后只能用手机流量代替家里宽带。
说回我们今天的主角,香港宽频的宽带业务,是1999年王维基在城市电讯中成立的子公司,2002年拿到政府牌照开始宽带业务,要怎么跟四大家族竞争,香港宽频走出了自己的烟火。
2004年4月,成为香港第一家提供100MB光纤入屋住宅上网服务的网络供应商。
2005年5月,将服务升级成1000MB光纤入屋。
虽然把网线装入每栋大厦需要时间,但好在香港居住密度高,只要能进入一栋楼,就能用FTTx技术提升网速。2004年的时候,香港宽频建构了全球最大的城域以太网网络。
对比下李泽楷香港电讯用的xDSL技术。
有线宽频用的HFC技术。
根据speedtest数据,单从网速看,即使到了2017年,香港宽频仍然比较有优势。
依靠技术优势,加上有竞争力的定价(2009年100MB光纤每月网费99港币,2010年1000MB光纤每月网费199港币),香港宽频不断抢下市场份额。
业务成熟后,王维基想二次创业,2012年向CVC出售了香港宽频业务。资本主义精神这时候也有自己的公平性优势,虽然公司被卖了,但公司员工刚好也成立员工持股计划,63个打工仔成为了公司持股管理人,其中就有高管卖掉香港豪宅买了公司的股票。
至此,大家跟公司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利益高度一致。你们看,2015年3月份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时候,是以全旧股形式招股的(怎么想到隔壁小米),虽然没有互联网估值、市场仅有小小的港村、也没有网红老板、但人家业务扎实,故事讲的好,实打实的吸引了各路国家队呀。
加拿大退休基金上市之日起就是基石,现在还拿了13.91%的股权,GIC有6.65%,Capital也有5.57%。公司现时市值187亿港币,股价四年涨了91%,如果加上收到的股息,股东爸爸们跟员工的收益应该更高。
再讲几个他们ESG中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点(中国企业应该学习下香港公司低调的自我夸奖包装法):
关于定价,从上市至今都是坚持居民收入中位数的1%,感觉还是有点情怀的(为什么又想到了厚道的小米)。
关于员工,年报里对员工的称呼都是“人才”。2019年香港人才平均加薪4.5%,内地人才平均加薪7.1%(跑赢通胀)!而且还很照顾内地有娃的员工。
世界杯期间能下午一点去上班,山竹后怕大家路途不便,还可以在家里工作。在香港雇主中,可谓是一股清流(毕竟想到台风,表情包就会出现喊你准时返工的李嘉诚)。
回看香港宽频的发展史:屌丝出身,挣得也不是金融、地产的钱,主要市场也多集中在小小的香港。
但公司从创新起步,打破大财团垄断,降低了市民的上网成本,为股东爸爸创造了价值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他们做的事情不是最高大上的,但他们的使命却很温暖:
成就香港更美好家园!Make Our Hong Kong a Better Place to Live!
这不就是香港狮子山精神的最佳证明么。
与大家共勉之。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