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入场!特斯拉还能在中国傲慢多久?

华为入场!特斯拉还能在中国傲慢多久?
2021年04月20日 22:29 首席品牌评论

这两天,上海车展“特斯拉维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对错尚且不论,但是特斯拉对于消费市场的态度却依旧傲慢强硬。

去网上搜索特斯拉维权等关键词,就会发现类似新闻屡见不鲜,“特斯拉维权难”似乎在车主群中形成了一种共识

除了维权之外,特斯拉的降价策略,也是伤害了一波又一波车主,但是在一片声讨中依旧我行我素。

特斯拉中国的市场推广曾对外透露:公司内部规定不能花一分钱用于市场推广

一家外国品牌,凭什么在中国市场如此傲慢?

01.

特斯拉的“傲慢”,正是中国市场给予的

在特斯拉未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尽管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可是由于市场上没有强者,行业竞争温和,甚至不少企业打着新能源汽车的幌子去骗取政策补贴,鲜有企业真正潜心研发产品,行业发展迟缓。

2018年,特斯拉被国家当作“鲶鱼”,引进了中国市场,以期激发国有品牌的向上进取之心

初入中国,特斯拉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要土地给土地,要政策给政策,加之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从此特斯拉如同坐上了中国牌火箭,发展有了质的提升。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根据今年三月份的数据,仅中国市场就占到了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1/3,中国市场对于特斯拉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或许是由于中国特别的宠爱,造成了特斯拉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在中国飞速驰骋的同时,对于负面的声音却充耳不闻,试图以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掩盖甚至掩埋掉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切瑕疵。

马斯克可以认为特斯拉瑕不掩瑜,但是中国消费者眼里却也容不得沙子。只不过进入中国两年多以来,特斯拉人气高居不下,曾经我们自认为的“鲶鱼”,似乎有成长为“鲨鱼”的势头

中国市场呼唤强者出现,来真正挫一挫特斯拉傲慢的锐气。

02.

谁能成为特斯拉真正的对手?

以理想、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们,虽然成长势头迅猛,但是距离特斯拉仍有一段距离。

在不少人心中,中国能与特斯拉抗衡的只有比亚迪。

虽然是一家老牌车企,可是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深耕新能源产业链多年,无论是整车制造还是核心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都有着过硬的实力。另外还有股神巴菲特买入股票加持,比亚迪一度肩负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破圈”的希望。

可是,比亚迪真的能与特斯拉抗衡吗?

在笔者看来,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特斯拉已经成为新世界的新物种,不能拿传统车企与之较量

打个比方来讲,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差别,就像传统手机和智能手机的差别,技术的进步使得两者已经不在统一维度。特斯拉就如同新能源汽车中的“苹果”,哪怕诺基亚曾经再辉煌,也终难抵挡苹果的“降维打击”。

按照智能手机的发展思路再来看新能源汽车,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其中的战略竞争方向。

03.

传统的汽车只有硬件,新能源汽车则既有硬件,也有软件。

参照计算机和手机的发展史,整体发展道路有三条:第一,专注硬件;第二,专注软件;第三,软硬兼施

计算机时代,微软专注操作系统,让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智能手机时代,苹果软硬兼施,让乔布斯成为世界首富。

可以看到,在三条发展道路中,专注软件和软硬兼施这两条道路都有成功先例。这样的策略放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样适用。

传统车企大多都是硬件制造商,缺乏互联网科技基因,因此面对特斯拉心有余力不足。特斯拉目前走的正是苹果的发展的“软硬兼施”的路,如果要找到能与之抗衡的对手,要么是专注软件,要么也是“软硬兼施”。

虽然苹果在智能手机行业呼风唤雨,但也难一手遮天,因为谷歌走了专注软件的道路,用安卓系统与之抗衡。

比亚迪在硬件核心部件“电池”上技术领先,但是科技实力稍显逊色,所以虽然比亚迪在走“软硬兼施”的道路,可是根据“木桶原理”,在于特斯拉的较量上,还是会受制于软实力。

基于以上分析,特斯拉在中国真正的对手,需要能从“软实力”上与之抗衡,这家企业就是华为。

04.

此前,华为曾多次对外宣称“不造车”。这背后其实是华为战略的高明之处,华为清晰地看出了目前的行业格局,结合自身优势,要走“专注软件”的新能源汽车之路。

4月17日,华为的技术成果终于对外展示,与北汽合作的汽车极狐阿尔法S正式亮相,一个展示智能驾驶技术的视频惊艳了不少人,在网上疯传。这辆车,正是搭载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落地的首款量产车型。

极狐阿尔法S

紧接着周末,华为又搞了一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21新品发布会,核心是五大新品:HarmonyOS智能座舱、集成式智能热管理系统、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 810、4D成像雷达、“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

许多人可能还感受不到华为这一套东西对于产业链的影响有多大,美团王兴最近有个评论,直接就将华为与特斯拉做了个对标。

与其说华为进军新能源汽车,不如讲华为发力“智能汽车”更为贴切。

华为目前开发的智能汽车业务,包括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等系统,简单点说,就是除了底盘、四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剩下的都是华为拥有的技术

这些技术其实并不会受限于是否是电动车,传统燃油车、氢能源车、乃至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汽车新物种,都会涉及到这些技术。

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英文全称是“Huawei inside”,从这也可以看出华为目前的路线是专注“软件”,不会涉及硬件,华为的目标是成为“汽车行业的安卓”,为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虽然这次华为这次和北汽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槽点颇多,但是作为华为智能汽车技术的第一次落地,标志性意义更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为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肯定不会只限合作几家车厂,华为的未来是奔着整个智能汽车行业。

笔者最期待看到的,就是当华为技术成熟之际,与比亚迪联手造车。试想一下,比亚迪的硬件技术加上华为的智能科技,软硬强强联合,面对这样孕育而生的一台智能汽车,特斯拉还能继续在中国如此傲慢?

最后,借用中国一句古诗送给特斯拉——

尝将冷眼观螃蟹,

看你横行到几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