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做大做强”是企业中的毒,得治!

2022年,“做大做强”是企业中的毒,得治!
2022年05月26日 21:29 首席品牌评论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肩头,就是一座大山。

2022年,疫情对就业和消费产生巨大影响,国际形势剧变,带来“逆全球化”变革。以“经贸为纽带”全球化进程将逆转,未来将转变为以“价值观为纽带”的全球化。对此,国内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市场,而是陷入模式惰性和思维惯性,对企业发展危机,缺少前瞻性认知

应对危机,许多企业的方法是追求发展:规模越大越好,速度越快越好,越多元越好……殊不知,此时,追求“做大做强”的思维,正是企业中了“发展”的毒

有着近20年培训行业经验的广东意学院意明导师,在为企业做成长指导过程中,对企业深陷发展误区有着深刻体会。

意明,意学院院长,“超现代企业”导师

“意学院”,被称为商界“西点军校”,

启迪认知,赋能成长,培养高频商界精英。

“经营者通常认为:‘开公司、办企业:发展是第一要务’,这种认知如同条件反射。其实,是思维狭隘,必然导致行为偏执,由此中了‘发展’之毒!”

01.“发展”之毒

为什么企业会偏执于“发展”?

大多数企业家回答是一致的:规模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更强的品牌效应和更大的市场份额,更有能力应付愈演愈烈的外来竞争。

一句话总结就是:“大到让别人无法吃掉你。”

如果是静态市场,这样的逻辑问题不大。然而,在一个“多极世界”的竞争格局中,“发展规模”效应往往效果不佳。于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新技术和竞争对手层出不穷,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规模庞大的企业“船大难掉头”,往往无法迅速作出反应,经济学家们称此类现象为“规模不经济”

一些原本走专业化的企业,由于过于追求“做大做强”,反而陷入了泥沼之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春兰。

春兰曾经是一家优秀的家电企业,后来由于进入与其主业既不密切相关也不属同一价值链的汽车和摩托车等新业务,结果导致企业因“发展”而陷入全面亏损的境地。

除了发展规模,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也追求发展速度。

对速度的追求,忽略了欲速不达,过犹不及!人们认为:速度快可以抢占市场机会,否则再好的产品没有机会也白搭。

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快鱼吃慢鱼”或许是一条成长规律,却不是绝对真理,需要理性分析。做企业最难的事情就是调控速度,谁都知道既要扩张又要控制,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像高速路上开车一样,开得太慢被人烦,开得太快容易出事故。

速度只是表象,问题的实质在“平衡”,也就是如何根据企业内外情况做出适当的变量调控,该快的时候踩得下油门,该慢的时候踩得住刹车,该检修车辆的时候甚至要能停得下来。因此,成长速度问题的根本是企业的平衡管控能力

踩油门容易,踩刹车难。企业出事儿经常是只踩油门,不点刹车,甚至是错将油门当刹车。

02.解毒需知:高频价值观

企业遭遇挫折原因多种多样,但往往有个共同因素:快速扩张。这种“发展”思维,反而使企业发展步入误区。例如:海底捞的大量关店,桃李面包的大面积亏损等,此类案例比比皆是。

市场上行时,无大碍,所有错误都可能视为努力;市场下行时,很危险,所有努力都可能成为错误。

疫情后,企业面临不是“发展与否”,而是“存亡与否”。现阶段,消费意愿萎缩、市场变量莫测,所以经营者要意识到:“发展”不是企业使命,而是你中的毒

“发展”不是企业使命,而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陷阱,这也一直是意学院“意理念”及高频价值观落地和践行的观点。

历史洪流,每个人都被裹挟着前行,想要不落入发展陷阱,就需要经营者具备洪流之上的视角和眼界。

例如:李国庆当年叱咤风云,与雷军并列,从搭建B2C的电子商务模式开始,李国庆一路进击,带领当当进入了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价就大涨80%多,一时风光无两。但在公司发展中的偏失,当当的风光止步于此。在那之后,互联网世界风起云涌,而那些和当当都已经并无关系。

解企业“发展”之毒,需知:高频价值观。

经营者在传统商业理论指导下,也知道企业价值观建设,但解“发展”之毒,先要做个反思:你的企业有过价值观吗?不客气的说,你那“企业价值观”不是价值观,只是“褒义词堆砌”,做给外界看的。

解决问题,要回到根本层面:企业价值观,由低频向高频的跃升。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后疫情时代”这个特殊时期,为了企业接下来行得更稳、活得更久、走得更远,对于企业掌舵人和船员而言,需抛开“传统商业理论”,重识与重塑企业“高频价值观”,以场式思维看市场,以平衡理念办企业,让企业转型为“超现代企业”

03.解毒途径:转型超现代企业

什么是“超现代企业”?

超越现代商业认知,完成意理念导入的企业。

用“一宗旨、五要素”来概括超现代企业的特征。

一宗旨是 “逆市场发展,顺量场平衡”

五要素:

1、从办企业,到办量场:企业追求的不再是发展,而是成长。

2、从造产品,到造价值:生产型企业应该为价值创造需求,为需求提供价值。

3、从做经营,到做平衡:企业经营目的,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平衡最大化。

4、从劳资双方,到量场共识:“超现代企业”经营追求是企业成员的安全感、达成感、幸福感。公司内部,没有“劳资双方”只有“量场一方”,公司成员(股东、经理人、员工),是基于价值观同频及个人成长目的,而汇聚成为公司整体。如果你脑袋里有“劳资双方”概念,便不是“超现代企业”。

5、从企业文化,到意理念:公司内部没有阴谋,员工已经具备自察自省能力,把意理念践行在工作生活中,人际关系纯粹,彼此坦诚相待,少了利欲熏心。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示自己价值,没有局限,只有越来越美好。意理念带来企业高频价值观,带来“超现代企业”的转型。

人们把商界比喻为商海,很多经营者以为企业做大做强,就像把小船做成航母,才能抗风浪。别说航母,就算潜水艇也会沉,让企业成长为“超现代企业”,做成“商海乒乓球”,才不会沉。无论风浪多大,都没关系,因为超现代企业,不是靠规模抗风险,而是靠平衡抗风险。

摒弃规模,追求平衡,这或许才是后疫情时代企业家们的真正救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