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端午生意:一片粽子叶,年销5亿元

隐秘的端午生意:一片粽子叶,年销5亿元
2024年06月09日 22:31 O2O商学院

端午佳节,吃粽子成为家家户户最大的仪式感。

中国南北风俗存在差异,在粽子上向来有“咸甜之争”。其实除了口味迥异之外,关于粽子叶的选择上也是大有不同。

普遍来讲,北方粽叶常用芦苇叶、竹笋叶,南方粽叶常见箬竹叶,也称箬叶。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粽子这个如此垂直的食品领域,不仅跑出了五芳斋这个“粽子第一股”,就连小小的粽子叶也成为了一门隐秘的大生意。

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是中国最大的箬叶产区,拥有野生箬叶资源80多万亩,被称为“中国箬叶之乡”。

2023年,鹤峰箬叶年产值5.1亿元。小小的“粽子叶”,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早在几十年前,箬叶只是山间的野草,无人问津。当地人只知道用它可以包粽子,所以称其为“粽粑叶”,鲜有人知道“箬叶”的大名。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外地商人陆续来到鹤峰收购箬叶,“粽粑叶”的经济价值才逐渐为人所知。

原来在中国被视为野草的箬叶,在日韩等国家广受欢迎,是不少高级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包装用品。

箬叶作为天然的食品包装原料,除了颜值高、安全防腐、天然环保等优势之外,独有自然香气能够渗透到食物中,增添独特风味。比如日本的笹寿司、韩国的糯米糕等,都喜欢使用箬叶。

长久以来,箬叶属于野生资源,产量有限,因此在海内外采购需求日益增大的同时,订单源源不断。

随着箬叶经济升温,无序采摘之下,野生箬叶资源遭到极大破坏。

鹤峰当地政府关注之后,从2014年起,将该县端午节前后至12月设为采摘期,其它时间设为禁采期。除此之外,还在推动“野转家”人工栽培技术,以推动箬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2023年底,鹤峰县共有箬叶企业、加工厂、专业合作社48家,年产值达到5.1亿元。

不过,目前鹤峰县的箬叶产业,依然处在“专业合作社+农户+订单”的模式,产业化初具规模,品牌化远未成型。

箬叶产品的加工不算复杂,一片箬叶采摘之后,经过挑选、清洗、裁剪、捆扎、高温杀菌、真空包装一系列工序后,就能装箱发货。

对于此类“订单+资源”驱动的农产品产业,一旦人工种植大规模普及,产量实现可控,就会如同养猪行业,进入从“供小于求“到“供大于求”的周期循环。

毕竟中国适合箬叶生长的产地,不只是湖北,湖南、贵州等山区丘陵地带,都适合箬叶种植。

在大规模人工量产之前,鹤峰一方面需要以产业经济带的优势,把“中国箬叶之乡”的品牌树立起来,另一方面,完善产业优势,通过规模化、技术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竞争力,这样才能保证在未来可能发生“内卷”的行业,更好地发展壮大。

可以预见的是,曾经“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箬叶,随着国潮崛起,在中国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最后,端午佳节,祝各位读者端午安康!

今年你吃的粽子是什么叶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