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大回归!郭台铭投诚河南10个亿

富士康,大回归!郭台铭投诚河南10个亿
2024年08月12日 22:48 O2O商学院

曾经对中国市场桀骜不驯的富士康,最近表现出了回心转意。此前传言富士康为了“去中国化”,一度有从中国大撤离的趋势,如今态度180度大转弯,大力加码中国市场。

7月22日,河南和富士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富士康宣布将在郑州投资10个亿建设新事业总部。

除此之外,郑州富士康招工需求也再达巅峰,2周进厂5万多人,而且用工需求仍未拉满,还在持续扩招之中。

富士康从传言“大撤离”到突然“大回归”,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iPhone 16离不开“中国制造”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iPhone 16投产在即,中国制造的稳定性无可替代。

尽管富士康和苹果都试图将iPhone产能从中国转移至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地区,但从目前的状况看,产能转移容易,可品质与效率却很难维持中国制造的水准。

早在去年,苹果印度工厂首次与中国同时生产iPhone15新机,尽管当时印度工厂的代工量仅占一层,但良品率偏低和大肠杆菌超标等问题,还是影响到了市场销量,甚至被迫降价促销。

今年的iPhone 16,是苹果第一款系统级AI手机,称得上心血之作。因此,无论苹果还是富士康,都不放心将如此重要的一代产品交给不稳定的东南亚工厂。iPhone 16的产能回归中国,从商业利弊上衡量就成为了必然。

不过iPhone 16只能带来富士康产能的暂时性回归中国,从中美博弈角度来看,苹果产业链外迁依然还在继续。在此背景下,富士康不再完全跟随果链外迁的节奏,本质上还是由于苹果和富士康并不“一条心”。

与苹果“同床异梦”

此前,苹果因为中美博弈的因素,开始对果链进行“去中国化”,富士康为了维护和金主爸爸的关系,主动开始了自我的“去中国化”。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富士康懂,苹果更懂,苹果在“去中国化”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去富士康化”。

2019年,郭台铭在媒体采访时曾口出狂言:“我在大陆建厂,就是给大陆人赏饭吃!”

不过郭台铭没想到,他依仗的金主爸爸“苹果”却比他怀柔多了。苹果虽说在悄悄进行着“去中国化”,可也不敢彻底得罪中国,毕竟中国的消费市场对苹果至关重要。于是苹果在往东南亚迁移供应链的同时,把原本给富士康的一部分订单,转交给了比亚迪、立讯精密这样的中国企业。

如此一来,苹果既进行了“去中国化”,又进行了“去富士康化”,而且还能借助“去富士康化”来弥补“去中国化”对中国的感情伤害,可谓一石三鸟。相比之下,虽然富士康曾经对苹果忠心耿耿,可不知不觉也成了局外人和献祭品。

苹果不仅在中国进行着“去富士康化”,在供应链转移到印度之后,更是借助着印度政府的强权进一步完成“去富士康化”。

与印度“与虎谋皮”

印度需要苹果和苹果供应链,并不意味着印度需要富士康。印度本地保护主义非常严重,以至于外企的经商环境很差,甚至被称为“外企坟场”。

惯用的套路是,一开始提供各种优惠吸引外资企业前来投资,一旦这些企业发展壮大后,就借助各种手段打压和收割,中国不少企业都在印度吃过类似的苦头。

早在富士康之前,中国台湾的一家制造企业纬创就曾来印度办厂,是苹果在印度的重要代工厂商之一。2020年底,纬创印度厂区遭2000多名印度员工恶意打砸放火,损失5951万美元。当地政府却以“工厂先违劳动法”为由,要求纬创自负损失。失望透顶的纬创欲撤出印度市场时,印度显露野心,强硬收购其工厂技术与产线,纬创难挡印度“杀猪盘”,最终接受被塔塔集团收购。

纬创的结局,就是富士康的前车之鉴。

印度塔塔借助收购纬创,顺利成为苹果的代工厂,而当下塔塔还在和华硕在印度子公司和硕(苹果在印度重要代工厂之一)商谈股权收购。

苹果也正好可以借助印度的强势“借刀杀人”,在不伤害和富士康关系的情况下,推进“去富士康化”。

无论是与苹果的“同床异梦”,还是与印度“与虎谋皮”,都昭示着富士康从中国撤离后的前途迷雾重重。如果这成为促使富士康回心转意的外部因素,那么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催生的机遇,则成为吸引富士康回归的内部因素。

苹果在希望“去富士康化”的同时,富士康何尝不想“去苹果化”,谁都不想过着看别人脸色吃饭的日子。可是在手机代工领域,富士康难有增量,对于富士康来说目前制造业最大的机遇就是新能源车的供应链,而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车制造产业在中国。

最大的“金主爸爸”是中国

郭台铭曾说:“苹果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

牛好吹,钱难挣,在造车这条路上,富士康可谓艰难重重。

尽管富士康在汽车业务上布局多年,并成功进入了特斯拉、宝马、奔驰等车企的供应链,然而,由于在三电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的不足,它未能像在手机代工领域那样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富士康的第二增长曲线到底在哪里?兜兜转转全球一大圈,最后还是将目光转回了中国,转向了郑州。

以“新能源车第一城”为目标,郑州的新能源车产业链正在快速崛起。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郑州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31.6万辆,实现了同比的大幅增长,并成功跻身新能源汽车产量前十的城市行列。与此同时,比亚迪、宇通、一汽等众多新能源整车项目也纷纷选择在郑州落户。

截至目前,河南省内已拥有包括郑州比亚迪、郑州宇通等在内的17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其中,郑州国资已成功接管海马汽车郑州基地,而创维汽车的全球总部也选址于富士康新总部所在的郑州航空港。此外,郑州上汽亦在郑州设有生产基地。

对于富士康而言,除了朝气蓬勃的产业发展催生的巨大机遇之外,富士康落户郑州14年,早已政通人和。14年来富士康与郑州相互成就,背后营商环境的熟悉性和确定性,远非海外市场可以,这也成为富士康敢于巨资押注的核心因素。

当下,制造业正在进化为智造业,人口红利早已不再是核心竞争力。富士康回归中国,押注的是下一个十年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富士康或许已经意识到,未来十年,最大的“金主爸爸”将不再是苹果,而是中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