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公署的“战鼓”敲响,97岁的李嘉诚摊上事了。
5月份,香港廉政公署代号“战鼓”的执法行动震动香江,十名男子在观塘一处建筑地盘被带走,他们中有总承建商员工、分判商高层,还有顾问公司的监督人员。
这场抓捕指向的住宅项目,正是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在2020年以49.5亿港元高价投得的黄金地块。
对于这一突发事件,长实集团迅速回应“高度关注”,支持廉署行动,正与香港房屋署商讨后续处理方案。
风暴来得突然,却并非毫无征兆。三个月前,李嘉诚因一场世界瞩目的港口交易引发轩然大波,如今廉政公署的铁腕行动,只是近期风波中的一环。
在更广阔的资本版图上,这位97岁的亚洲首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李嘉诚爆雷
在这一次廉政公署的“战鼓”行动,被捕的十人涉嫌在观塘住宅项目中行贿、受贿、串谋诈骗及使用虚假文件等,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涉事项目位于香港市区黄金地段,共有6座大厦,提供近3000个住宅,为观塘安达臣道首置盘地盘。2020年5月,长实集团以近50亿港元中标时,曾承诺打造高品质住宅。不曾想五年后,项目竟沦为腐败温床。
根据公开报道,安达臣道项目钢筋工程分判商为节省成本,未按屋宇署批准的图则执行,导致6栋大楼出现钢筋数量减少、间距扩大、直径缩窄及位置偏移等问题,部分区域甚至完全缺失钢筋。分判商通过向负责监管工程的总承建商员工及工程顾问公司监督人员行贿,换取对违规行为的默许,并伪造工程验收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廉政公署最初接到举报时仅涉及一栋建筑,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却发现六栋大楼均存在此类问题,无一楼宇得以幸免。
近年来,长实集团的日子其实并不景气。财报显示,2024年长实集团营收下滑3.63%,净利润暴跌21.24%。这一次“战鼓”敲响,无异于向投资者本已紧绷的神经再插一刀。
2.“莫天真 勿糊涂”
表面看,“战鼓”行动只是一起孤立的地盘贪腐案。但时间线的巧合令人深思,因为这距离李嘉诚的港口出售计划被叫停仅过去三个月。
今年3月份,李嘉诚做出了一个震惊全球的商业决策,计划以228亿美元将旗下43个国际港口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咽喉要道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
之所以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是因为这笔交易踩中了国家安全红线。
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堪称全球贸易命脉。若贝莱德完成收购,将控制全球10%的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甚至可能威胁中国“一带一路”物流布局。
针对李嘉诚的卖港口事件,国务院港澳办罕见发声,直指交易“莫天真 勿糊涂”。
随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该交易表示高度关注并将依法审查,触发长和系四大集团11天内市值蒸发700多亿港元的资本地震。
“再强大的资本也拗不过国家意志”,港媒的评论一针见血。
当李嘉诚坚持其“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风险规避原则,在中美博弈白热化时抛售敏感资产,商业逻辑与国家战略迎头相撞。观塘项目贪腐案在此背景下爆发,不免引发外界对长和系内部监管的深度质疑。
3.口碑崩塌背后
李嘉诚在内地口碑的滑坡,非一日之寒。
早在港口事件爆发之前,李氏标志性的囤地模式就早已被广为诟病。旗下公司多个内地项目拖延开发十余年,低买高卖套利,被批“透支城市发展潜力”。
然而李嘉诚也并非吝啬之人,李嘉诚基金会数据显示,他累计捐款超300亿港元,其中45%投入教育事业。汕头大学获其百亿资助,成为中国唯一由私人资金长期支持的顶尖学府。汶川地震他捐出1.3亿港元,创下个人捐款纪录。
但今天,这些善举难以挽回口碑滑坡,李嘉诚商业哲学与新时代的价值期待已产生深刻断裂。在内地经济崛起、民族意识觉醒的今天,社会对企业家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会赚钱,更要有家国情怀。
相比之下,霍英东抗美援朝时期突破封锁向内地运送物资,晚年全力支持中国体育事业;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郑裕彤家族,近年转向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投资。这些港商在国家需要时选择了与国家站在一起。
当资本无国界遇上国家意识觉醒,精明的商人发现,曾经无往不利的商业智慧,在新时代突然失效。
97岁的李嘉诚或许仍是资本运作的大师,但他面临的游戏规则已然改变。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