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反转的楼市调控,这次很坚决!

不可能反转的楼市调控,这次很坚决!
2021年11月25日 20:30 几楼

最近还是经常被问是不是楼市要反转?

政府会不会救市?

明年房价到底涨还是跌?

购房者被各种消息整的每天很焦虑,众多标题党也是天天发布震惊的楼市信息,博眼球居多。

楼市调控政策不可能这样的反复,“房住不炒”这次必然会坚持到底的。

01

调控的真正目的

如果这两年你一直在跟进、深入了解楼市政策,你会发现,这一轮的调控是全方面的:

从开发商三条红线监管,到银行的两条红线,购房者的限购限贷政策,地方政府的土地集中出让。

楼市的四个主要参与主体,全部都给你上了枷锁,每一个都在只能在圈里活动。

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中国人太爱钻漏洞了, 不这样不行。

前几次的楼市放松、救市,让更多的购房者觉得房价会永远涨,各种加杠杆买买买;让开发商拼命的借钱拿地,各种高周转扩规模,觉得挺过去又是美好的明天。

6月份,郭树清说:“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

所以这次调控政策异常的坚决、严厉,调控的目的是让购房者、开发商、地方政府、银行对整个楼市都有敬畏之心,明白调控的决心,房价不可能是永远涨的

开发商不要步子太大,最后留下烂摊子给政府,所以就是要让开发商降杠杆,不死掉一批很难长记性。

购房者不要炒房,大部分购房者都属于随波逐流的,你炒就不让你赚钱,让你比买理财收益还要低,甚至还要亏钱。

地方政府炒地皮,助推房价上涨的路子也要放慢,不能把财政重心再压在卖地上。

而对于银行来说,警惕高风险开发商的债务,两条红线是必须要遵守的。

只有每个角色痛了才会记住,才会敬畏调控的决心。

但是,这样的政策同样导致了“矫枉过正”。

02

“矫枉过正”的补救

为什么前面的楼市政策会出现矫枉过正?

其实我们回忆一下各行各业以往的政策,除了地产之外的很多行业,“一抓就死,一松就乱”很常见。

前面的楼市政策就有点“一抓就死的矫枉过正”。

房地产三条红线

开发商本身被三条红线压的喘不过气,这是事实,而我认为三条红线这个政策是很正确,且有必要的,没必要去调整放松。

但是银行的两条红线,让健康的开发商也受到了连累。

举个例子:

万科卖了30个亿货值的房子,正常来讲,卖完房子,次月所有的按揭贷款就该审批完毕、放款,开发商1-2个月内能够回笼30亿资金。

而现在是万科卖了30个亿货值的房子,拿到了购房者的首付资金10个亿,其余的20亿属于购房者的按揭贷款,银行没有额度,需要5-6个月才能放款,本应该1-2个月内到账的购房款,结果半年之后才能到账,你说开发商压力大不大?哪还有钱去拿地?

所有的开发商都面临这种状况,如果那些本身资金链就很紧张,你这么一拖,很多开发商是受不了的,直接就断了。

所以这就是政策层面的“矫枉过正,开发商本应该到账的钱,你不能不给人家放款。

现如今11月上旬,各银行房地产贷款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购房者的按揭贷款审批快了。高层和金融管理部门近期多次强调的“房地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这一论断正在被印证。

这能算救市吗?显然不是。

03

政策反转会有更大风险

现在的楼市太敏感,所以从需求端很难去放松。有点风吹草动,很多人就鼓吹救市,盲目的购房者就被点燃跟风。

保持政策的稳定其实最受益的是购房者,政策只要别让大量开发商迅速死掉,开发商降杠杆,或者慢慢退出这个市场,那调控就算平稳落地了。

如果此时真要救市,又会面临“一放就乱”的局面,前面调控全部前功尽弃。

略微动动脑子也应该明白,这显然不可能的。

我们再来看这几天的一段话:

“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基调和方向是正确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房子不再是投资的对象,而是为民生所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在第十二届财新峰会上如是表示。最近一年多,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三道红线”政策、银行的房地产“两类贷款”的集中度考核相继推出。谈及过去一年相关政策,盛松成称,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长远意义在于限制了房地产行业对信贷资源的挤占,并实际上限制了房地产对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限,促使资源更多地流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流向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大意义的产业和行业。

从更高站位来讲,这一次的房地产调控是总量资金流向的严控,需要一定时间让开发商、地方政府去适应。

小结:未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只可能微调,而不会转向,如果这次政策转向,那迎来的是风险,而不是机会。

房住不炒,择优买房,千万不要被标题党忽悠。

个人观点,供您参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