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AN-AI:拥有一个颠覆性的洞察

安史AN-AI:拥有一个颠覆性的洞察
2024年05月06日 15:13 站酷

 引 言 

2002年,房地产的黄金期,安史AN-AI进入房地产广告行业,一干就是20年。2022年,他在上海排名前5的房地产广告公司里已经做到了一个事业部的负责人,带领30人左右的团队,一年要消化近20个地产项目。就在2023年底,这种职业状态,戛然而止!安史AN-AI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打拼多年的地产广告行业,转身成为一位AIGC艺术家。

事实上,新身份的布局早已开始,而它,始于一个洞察。2022年下半年,疫情加剧,数月后恢复常态,房地产却迎来了周期性的暴雷。“我明显感受到局势在发生改变,业务链和市场等不可控因素让我有了强烈的危机感。从前认为可以干到退休的行业突然断崖式下跌,我开始思考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安史AN-AI激动的讲起这段经历。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AI,那时AI的应用还未普及,懵懂的局势很多人不敢入局,但安史AN-AI敢,他说:“以我在地产行业积累的经验判断,它是个方向。”

作为行动派的安史AN-AI说干就干。2023年开始,以小红书为阵地,他坚持日更,用半年多时间积累了5+万粉丝。“ 「大美中国」是我非常想做的方向,做房地产广告,少不了会去很多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审美和生活方式,我对这些非常着迷,于是在AI试水初期我在这个主题方向上做了大量尝试,但也许是大模型里中国元素的素材没有太多训练,生成的作品很不理想、差强人意,所以我暂停了这个方向。”安史AN-AI描述着自己初识AI时的场景。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没过多久,他就找到了突破口,生成了「大美中国」方向满意的作品。兴奋之际,安史AN-AI持续用了四个月时间高频产出内容,这系列作品超乎他的预期,市场反响非常好。惊喜过后,他决定把「大美中国」系列长期做下去,而且要把它作为一个IP来运营。

大美中国丨落日黄沙,安史AN-AI,2023

做这个决定,不单单因为「大美中国」在各平台赞藏量的不断攀升,也是基于安史AN-AI看到了它未来较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对城市文旅相关的项目而言,「大美中国」是理想的传播内容。艺术性强,大众接受程度高、新颖时尚不落俗套;同时借助AI新技术,自带前沿趋势的科技基因,城市文化有了艺术与科技的加持,自然会成为各地文旅、文化景区争相追捧的对象,”安史AN-AI坦言。

除文旅文创的商业化路径,安史AN-AI也在积极探索更适合「大美中国」的品牌合作模式。他说:“东方禅意加西方时尚是我的作品风格,它的边界相对模糊,时而中式东方,时而西方时尚。创新空间更大、局限更小,商业合作无论在行业还是品类上的包容性也更强。”

大美中国丨印象麦积山,安史AN-AI,2023

大美中国丨青山绿水互动版,安史AN-AI,2023

不论是踩准文旅政策,精准沉淀「大美中国」IP,还是选择布局和入场AI的时间,甚至是作品风格“可甜可咸”的的强大包容性以及IP商业化路径的清晰可见。不难看出,安史AN-AI是在打一场有准备的仗,似乎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中,每一步都踩的很准、很到位。

我们不禁要感叹: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敏锐的洞察?

“20年房地产广告行业的经验对我而言是非常宝贵的,”安史AN-AI说。任何行业都相通的,房地产项目的优势在于它周期较短,不论商业地产、文旅地产还是豪宅、写字楼,陪跑一个房地产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基本三五年就够了。不同地产开发商、不同地产用途,从项目前期开发需要完成的拿地命名、立项定位、概念方案、到后期的形象设计深化、广告创作及营销推广等。他说:“项目全周期的统筹给我带来的是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沟通能力、策划思维、创意思维和商业思维,当我把这些能力迁移到AIGC艺术探索上时,它们发挥出不小的能量。它们也许在默默‘训练着我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

东方造物丨方丈杯,安史AN-AI,2023

东方造物丨佛头可乐,安史AN-AI,2023

“再打个可能不太贴切的比喻,”安史AN-AI补充解释:“AI创作初期,我把佛的元素加进作品,是因为我观察到近些年,很多人有事没事就喜欢拜一拜,仿佛这样,心里会安宁一些。借助这个观察,我生成了很多作品,快速积累了大批粉丝。”也许,正是这些或大或小的洞察,帮助他成功从地产设计行业转型成AIGC艺术家,并仅用半年时间,就在在小红书收获5+万粉丝,通过沉淀IP实现近百万的商业变现。

  • 踩准风口需要怎样的洞察?

  • 什么事可以有效沉淀个人IP?

  • 怎么用创意思维调教AI、让AI听话?

接下来的对话中,你可以收获这位懂得及时止损的创意前辈是如何积累可迁移能力的一些碎片、一些他对AI的观察和经验以及一些个人IP沉淀的掏心窝分享。

安史AN-AI,数字艺术家、策展人、「大美中国」IP创作者。合作品牌:奔驰、宝马、星巴克、英特尔,荣耀手机、vivo等。曾参与Intel形象片代言、数字笔触AIGC艺术展,荣宝斋AIGC艺术品拍卖等。

 对 话 

站酷:能在较短时间内沉淀个人IP,并获得商业亲睐一定是做对了一些事。回看个人IP打造的这段历程,从定位到内容打磨、从宣推到IP运维,你认为自己做对了哪些事?有哪些切身感受可以 分享?

安史AN-AI:首先,发现机遇,立即行动并全力以赴,三者缺一不可。一些新机会出现时,你需要及时发现它,填补信息差、行业经验、同行交流,都可以帮助你;与此同时,要知道,在你看到它的时候,也许有些人已经看清它或者已经开始布局它了,我的做法就是,当我确认自己的判断是没问题时,就立即行动,而不是守候观望,并且全力以赴。我在前期AI探索阶段,一口气产出了上百组「大美中国」系列作品。

而且我觉得自己选择转行的时机也是刚刚好,正如我2002年选择进入地产行业一样。如果早半年是看不到AI的商业化结果的,大家好像只是在玩、在尝试,它充满很多不确定性。我进入AI行业的时候,无论是小红书受众、账号运营还是整个市场环境都是比较良性的。虽然今年可能有点晚,但是仍然有机会。

第二点,基于20年的房地产广告从业经历,培养了我对定位和商业的高度敏感,以至于我能很快的锁定自己想要发展的个人风格,以及对这个发展方向有个大致清晰的价值预估。其实我的作品风格并不是独一无二,只是在AI领域还没有,于是我借助AI提效,围绕城市文化、中华文明,快速沉淀出「大美中国」IP。善于为自己定位,不随意做事,在正确的方向争分夺秒,而不是东做一下西做一下,最怕的就是被流量裹挟或者本身就没有定位。

大美中国丨烟雨绍兴,安史AN-AI,2023

站酷:简单介绍一下【大美中国】系列作品吧。为什么要做这套作品?你对它的预期是什么?市场 反馈是否达到了你的预期?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安史AN-AI:中华大地有着众多独特的城市风光,每座城市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明,遗憾的是,那些意境表达卓越的作品大多尘封在博物馆或古代名人画作中,我们会发现,文旅纪念品、城市名片都需要新意,AI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想象。

通过自媒体运营,我收获了很多针对性的反馈:数据良好、市场认可。大众喜欢坚定了我继续做这件事,那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其实就是为作品增加商业价值,这也是我的强项,因为我比较了解一件东西卖给谁最合适。

起初为了做IP,我选的是相对宏大、大众耳熟能详的景区城市。未来,我也会把此前「大美中国」系列没做过的城市做完,比如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特色景区。还会做一些定制型文旅景区作品以及商业结合的文旅景区或者地方IP,一直把这个系列丰满下去。

站酷:目前很多AI生图都不能直接商用,你在创作过程中,P图、后期处理的情况多吗?

安史AN-AI:在我身上会有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无商业参与的自我表达,从原来的广告人转型为博主自媒体人,基于这个身份,在生成自己的内容时,只要我认为满意了就可以,需要P的成分可能不大,因为我在表达自己。而且光影结构这些AI出图常出错的问题,大多不会出现在我的作品里,我更注重中式的意境表达,因而我的作品后期处理不会太多;二是商业活动,客户找到我是因为看中我的个人风格,如果是这种情况,前期沟通好个人风格的占比再开工也可以避免事后很多不必要的改动。

宝马中国,安史AN-AI,2024

恒洁卫浴,安史AN-AI,2024

站酷: AI真的能提效吗?

安史AN-AI:以我为例,一个月能完成五六个合作吧,都是大品牌,上个月我同步服务了4个客户、5个项目,英特尔、奔驰、宝马和荣耀。

这几天,我发布了零跑汽车、恒洁等品牌的定制AIGC作品。4月,除了商业项目,我还做了一堂线下课程分享、策划了平遥国际虚拟时装周,接下来我还会去参加一个线下活动。事实上,我完成了许多事,整个四月都安排得很满。

站酷:作为创意人,一定是思维先行,技巧其后,AIGC艺术家也不例外。在构思一幅AIGC作品 时,你是怎么用创意思维调教AI并达到预期效果的?让AI听话,你有哪些有效的实战经验?

安史AN-AI:一直以来,我都把AI定义为工具,就像Photoshop普及之初,那时候如果能用PS给甲方换个脸,就会被认为超级厉害了,像神一般的存在。如今,AI面向全民开源,但终究它就是个工具,没有任何一个工具会称霸太久,要拼的还是内容,利用工具获得的红利是短暂的,这个大家需要明确。AI让高成本变成低成本、让长周期降为短周期,我认为,于创作者而言,使用最恰当的工具才能获得性价比更高的成果,如果熟悉、善用工具,就能在高性价比基础上得到更好的效果。

让AI工具听话固然重要,但创作AIGC作品这件事是要溯源道创作者审美素养的积淀和表达上。有时候做10张、20张、30张才能选出一张,这张作品首先是要吻合我预设的主题,其次是否能符合我的审美,最后是否是我的风格。AI生成的内容虽然多,也不乏好内容,但有些不属于我,所以挑选这个动作也很关键。

站酷:用AI创作,“惊喜”更多,还是“惊吓”更多?面对AI生成画面的不确定性,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掌握主动权?

安史AN-AI:AI给我带来的更多是惊喜,但在早期,确实会出现一些“惊吓”。对于很多观望的人来说,“惊吓”是由于AI生图未达到自己的预期,于是许多人被阻挡在这个时期。尝试过,但没有达到预期,就认为这个东西不行。事实上,一段时间后随着工具迭代,不行的不是工具,而是这些人已经在思维上定义它不行,这是人为的束缚。

同一时期、同一个工具,有人得到的是“惊喜”,有人得到的是“惊吓”,AI是个放大镜,第一步做不出好内容,接下来就是步步追不上,之后就会一直被人领先。所以面对AI的不确定性,熟能生巧、多想多做才是掌握主动权的正解。

英特尔,安史AN-AI,2024

站酷:哪些行业对AIGC作品的需求比较大?在你看来,品牌方给AIGC艺术的创作自由度高吗?

安史AN-AI:需求比较多的是3C、数码类,因为电脑跟手机是离AI是最近的,借助A IGC为行业或产品做升级,有话题有卖点,更容易打动用户从而提升销量。

还有汽车,美妆类,本身就是大赛道,广告预算投入也比较多,通常品牌方会找到多位博主进行创作,不同频道的博主产出的内容、方向、话题和卖点都不尽相同,在多人同时为“种草”提供方案时,品牌方的包容度会更高,更尊重每一个博主。

当然这是现阶段的观察,马上会越来越多的品牌投入到AIGC的创作中。

时尚秀场丨世遗武当,安史AN-AI,2023

时尚秀场丨云冈石窟,安史AN-AI,2023

时尚秀场丨长城大秀,安史AN-AI,2023

时尚秀场丨时间大秀,安史AN-AI,2023

站酷:据你预测,AIGC作品的市场需求会迎来暴增吗?

安史AN-AI:很多大品牌已经在去年就开始布局AI赛道了,投入上千万资金进入这个赛道,找AI艺术家做各种风格代言就是其中一环,而且他们的定位和策略都非常清晰,包括我前几天参加的2024社交媒体风向大会,文旅去年也是大火的一年,今年也在积极布局AI赛道。

虽然当前的经济形势不理想,但是依旧有很多品牌和行业先锋选择逆势之路,不破不立。AIGC的市场需求会暴增么?我不确定,但是我敢肯定的是,看到一些先锋品牌或行业的布局,后续一定会有更多人进来。

站酷: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是不可替代的?你是通过哪些方法练就这份不可替代性的?

安史AN-AI:没人是不可替代的,只能说它是阶段性优势,换言之,阶段性的不可替代性。要做到不可替代,那太难了。曾经的房地产行业在全行业里地位是很高的,但如今看来,它也有跌下神坛的时候。

我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多年积累的广告创意能力上,我在定位、内容创作、自媒体运营和工具使用技法的综合能力上,短期内应该不太容易被替代,当然不排除一个很大的团队来和我一个人竞争,如果是一对一论能力,我还是比较抗打的。

定位很关键,创意、流量和内容在我看来都不过是短暂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很多人无法自我定位,也不知道如何营销自己,那带来的问题就是试错成本或要走的弯路就比较多,而这个问题根据20年从业经历,我都可以轻松跳过。

时尚东方丨云,安史AN-AI,2024

时尚东方丨墨翼飞扬,安史AN-AI,2024

时尚东方丨几何禅韵,安史AN-AI,2024

站酷: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很多人都经历过迷茫期。无论从在职到自由职业,还是地产到AIGC 的行业转换,你作为成功转型的前辈,给大家些职业发展建议吧。

安史AN-AI:首先,是不要固化认知。我认为,认知固化,听不进、看不见,不想接受新鲜事物对创作者来说都是不利的,除非你有非常明确的深耕路径,否则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固定的环境里是很危险的。我时常会反思是不是又固执己见了,从业时间长,会对自己的经验更自信,但是要区分自信和自大,自大就会容易陷入认知固化的陷阱。

第二,保持好奇、保持学习。面对新事物不要排斥,对AI 这件事,在我看来,它就像在打游戏。今天做一张稿子,收获100个赞,明天再做个新的,收获200个赞,就像在用作品打怪升级,这种体验让我非常兴奋,感觉不到任何疲惫。

其实,我是个学习能力不太好的人,但我的优点是不内耗,想干就干。今天AI对我来说很陌生,那我就先听一听、看一看,明天接着听听看看,几天后,我就比那些还在原地打转的人强很多了,再过段时间,我就可能成为专家了,熟能生巧是老理儿,也是真理,这个办法虽然是笨办法,但是很有效,大家不妨试试,积极拥抱那些不确定性,全力以赴,也许可以换了不一样的结果。

采访:姜雨雯

视觉:海边的卡夫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