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减速增质,如何把握资本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经济减速增质,如何把握资本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2019年12月15日 21:48 一财网

“历史上大动荡的出现,意味着大拐点的形成;而迈过拐点,新的大趋势将澎湃涌来。”有经济学家如是称。

在近日召开的在2020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多方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历史正在转弯处,世界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中国经济则进入了“减速增质”阶段。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如何把握资本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在业内看来,以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应该在大股票当中找风格更接近于成长股的标的,建议持有一些龙头股票。

经济“减速增质”

回顾近三年的全球经济情况,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称,2017年全球开启普遍真实复苏,中国经济表现超预期;2018年普遍复苏趋势扭转,全球遭遇逆风,处于摇摆阶段;2019年以来全球长期增长预期普遍下降,中国经济一季度企稳,但二季度至今增速逐季下滑。

反映到金融市场,程实介绍称,2017年“经金双热”,新兴市场股市赶超发达国家,港股牛市冠绝全球,A股市场收益丰厚;2018年“经金双冷”,全球主要大类资产均表现惨淡;2019年至今“冷热交迭”,一季度,全球大类资产普涨,A股领涨全球,4月以来,全球避险情绪几番起落,大类资产表现显著分化。

“现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处在动荡时期,这意味着一系列大的拐点正在形成,整个全球经济处在十年量级的拐点。”程实认为,拐点主要体现在:第一、2019年年初至今,全球已有30个主要经济体降息,全球利率已经迈过十年量级的拐点;第二、告别四十年的“高增速“,中国经济逐步走向下一个四十年的“高增质”;第三、2020年,新兴市场的复苏道路上耸立着三个历史拐点,主引擎进入乏力期、主模式撞上天花板、旧红利成为新软肋。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王宇也表示,目前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比如页岩革命、人工智能和生物制药等。一旦这些领域出现突破,就会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动力,从而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危机后的新一轮增长周期。

中国经济方面,程实认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关键词是“减速增质”,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处在减速过程当中,可能还会持续较长的时间,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现在出现了一些向好的迹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冯俏彬也称,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正在持续提升,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劳动力数量下降,但人力资本提升。第二、虽然储蓄率降低,但是相对其他国家还是偏高,这个可以转化为未来投资的潜力。第三、科技创新的能力增强。第四、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第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六、中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独特优势正在显现。

对于2020年的增长目标,程实表示,在“十年翻两番”的收官之年,考虑到2019年增速将大概率维持在6.2%左右,预计2020年增速底线为6.0%左右。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称,2019~2020两年增长6.2%即可出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此后中速增长平台可能调整到5%~6%之间,或5%左右。中速增长平台形成后,根据国际经验,将可能持续10年乃至更长时间,从而为实现2020年和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打下稳定基础。

巴曙松补充称,判断增长速度高低要与所处增长阶段潜在增长率挂钩,高速增长阶段7%可能是低速度,中速增长阶段5%以上则是高速度。

资本市场机会在哪

在这样的经济大背景之下,资本市场又该如何投资?

程实认为,需要投资于确定性,把握“减速增质”下的资本市场结构性机会,寻找大类资产在非理性情绪下的估值偏误,与“聪明钱”同行,国际资本的流入虽有短期反复,但深耕中国的长期趋势不会逆转。

就股票而言,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徐小庆认为,风格会重新均衡,“实际上今年开始,创业板和沪深300的表现,已经开始很接近了,一般来讲,出现这种差异在缩小的时候,往往意味着风格开始重新转回到成长股”。

“大股票的表现仍然好于小股票的市值。所以即使是风格切换,也是龙头公司的切换。大概率来讲,还是在大股票当中找风格更接近于成长的这种。”徐小庆称。

细分到行业来看,徐小庆认为,过去几年表现最好的行业,在未来大概率不能继续获得很好收益,而主要体现在估值较低的周期股的修复和代表趋势的成长股上面,它们的表现可能会好于过去几年的消费、医药行业。

诺亚财富首席研究官夏春表示,如果对中国股市有信心的话,建议长期持有一些龙头股票,即中国创造财富的前二十名公司。“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活得很好,你不知道买谁,往往会买到骗子公司。经济下行的时候,不好的公司都死掉了,存活下来的都是好公司。”

程实提示风险称,在全球市场的动荡时代,做好风险管理,不要去“猜”方向,避免用短线冒险,坚持用长线投资,警惕市场情绪的逆转和由此产生的流行性风险。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