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线新经济:全年无休的线上展,正在重塑展览业

上海在线新经济:全年无休的线上展,正在重塑展览业
2020年04月10日 08:22 一财网

“线上展览能否被市场认可,确实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受众对线上展览的接受度已经按下了快进键。”

闭门了两个多月的博物馆和艺术馆,纷纷在网络平台上与许久未见的观众再次相聚。于观众而言,线上展览是无法实地观赏艺术盛宴的“代餐”,于展商而言,则是维持生存的“良药”。在“展览上线”的进程中,上海多家平台和机构正在加快步伐。

线上化加速 展览业开启“996”模式

上海东浩兰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东浩兰生”)正在全员加班加点地工作,作为“艺术上海”平台的运营方,东浩兰生计划于4月底完成与银联商务的合作,正式为平台接入支付系统。届时,用户在“艺术上海”线上平台上浏览到心仪的艺术品后,可直接在平台上在线购买。

东浩兰生并不是因为疫情才开始关注线上展会的。早在2018年,东浩兰生就开始策划线上的艺术品展示平台,并于2019年依次上线了“艺术上海”的网页端和App端。支付系统接入后,“艺术上海”将形成“4(大功能)+365(天)”的展览交易模式,通过资讯、欣赏、社交、交易等功能,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一个全年无休的线上博览会。

31会议则是在疫情期间逐渐意识到线上展览的重要性。疫情之前,31会议的展会数字化服务仅是对线下展会的补充。31会议CEO万涛向记者介绍道,起初公司认为,疫情对展览业的影响是暂时性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线上展览提出需求的客户越来越多,“2月份只是问我们有什么样的想法,3月份有客户表示想做线上展览,但觉得不一定靠谱,4月份就有许多客户明确表示要做什么样的线上展览,每天都会收到几十个客户的征询。我们到现在才慢慢觉得,线上展览会是一个新生事物。”

目前,31会议已将大部分精力重点放在线上平台的开发和运营上,“我们现在基本上是‘996’,所有的功能开发和接入会在2个月内完成,今年预期会有七八成的收入来自线上。”

对参展商而言,线上展会意味着低成本和高效率。

据上海东浩兰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辰介绍,在去年的4天展会中,有60%-70%是海外展商,他们深知中国的巨大市场,但大量的运费、物流、保险、关税成本仍有些“劝退”,且艺术品并非冲动型消费品,一次仅4天的展览大概率无法促成交易。

低成本,是在线平台赋予参展商的实际优惠。目前,“艺术上海”免除了入驻机构2年的线上服务费,且在交易中并不收取手续费或佣金。万涛则计算道,包括场地、装修、人力、物流、宣传等费用在内,一个线下展览的投入大约在500万至1000万,却只能使用数天时间,“线上展览的建设和运营即便同样需要这么多成本,但可以全年使用,投资回报率更高。”

高效率,是平台通过资源和技术赋能后实现的直接效果。“美术馆一般是从学术角度上去推广艺术家,我们则是从商业角度上为他们提供一站式的线上推广和包装。同时,我们也会为用户去和参展商沟通价格,促成交易,扮演一个类似于‘中介’的角色。”顾辰对记者表示。31会议正在从技术层面提升视觉效果,以直播形式加强展品和观众的互动性,并且通过视频直播和用户数据分析做精准匹配和营销引流。万涛表示,用户画像和用户在线行为的数据分析,可以极大地提升匹配的精准度。

通过培养交易双方的行为习惯,平台也将在规模化效应中实现盈利。“促成交易越多,参与进来的买家、卖家越多,展会的规模就能越滚越大,这是产业的良性循环。”顾辰认为,平台不一定要向C端用户寻求盈利空间,“当平台的公信力和服务能力得到认可,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赞助商进来,我们也可以通过为参展商提供个性化的推广服务来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

多方位挑战 新商业模式需待时间检验

据多个平台反馈,质量把控是消费者对于线上展示交易的最大担忧。31会议试图通过建立线上交易的信任环境来解决这一问题,据万涛介绍,公司正在接入商品图片的版权数据库和行业的公共信用库。

顾辰介绍道,平台实行的是溯源制,从艺术品入驻平台开始,就会与机构确认艺术品的保真保实,如果机构或作品未通过平台审核,该作品则不会在平台上出现。

平台和参展商则更担心线上受众群体是否会成为艺术品的消费对象。有艺术品机构对记者表示,线上群体偏年轻化,常规的艺术品消费者习惯了线下看展交易,不太容易改变交易习惯。

对此,顾辰认为,要改变老藏家的消费习惯确实很困难,但艺术品目前还是一个较为小众的消费圈,有大量的年轻人可以慢慢成为艺术品的新藏家。“年轻人有足够强大的购买力,并且他们和老藏家的关注点完全不同,他们不需要知道这个艺术家有多少名气,艺术品有多大升值空间,只是单纯觉得好看、喜欢,就想买下来作为装饰。我们会通过一些价格较低的艺术衍生品或潮流艺术品,将他们领进门,进门以后他们也许会发现,当代的艺术品和他的审美观也同样是吻合的。”

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万涛认为,相较于消费者,参展商对线上展会的认知更难形成。“我们每天安排十几场电话会议,以尽快和客户达成共识。消费者的线上购买习惯已经形成了很多年,需求侧一直比供应侧要快,供应侧需要抓紧跟上。”顾辰表示,在市场反馈还未知的当下,只能尽力理解两端的需求,不断将平台服务做更新迭代。

对于供需双方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企业战略联盟秘书长李康化表示,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才能使线上展览成为一个强粘性的平台,“单纯将展览位移到线上,发展空间必然是有限的,只有将线上展览理解为一种新的商业形态,才会有理想的发展前景。今天的文化展览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展览行业的底层逻辑,通过塑造不同的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获得不同的连接能力和服务能力。构建了稳定的商业模式,才能持续开展线上展示交易。”

对于线上展览的属性,李康化进一步表示,“线上展览本质上不再是展览业,而是互联网行业,要在流量、粘性和体验等方面体现互联网行业的属性,做到产品场景化、流量社群化、运营服务化、数据私有化、管理系统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