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建筑领域二氧化碳间接排放仍在快速增长

研究发现:建筑领域二氧化碳间接排放仍在快速增长
2022年03月04日 11:42 第一财经网

2020年我国建筑领域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能源活动碳排放量的20%。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建筑领域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已于2017年达峰,排放增量主要来自间接排放且仍在快速增长。近10年建筑领域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与总能源消耗量均处于上升通道。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多位专家近期完成了“中国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课题。参与此项研究的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仍将快速上升,“十五五”末出现峰值并保持2~3年平台期,“十六五”末将出现快速下降趋势。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领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专家介绍,2020年我国建筑领域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能源活动碳排放量的20%。其中,直接排放占建筑领域总排放量的31.8%;间接排放占建筑领域总排放量的68.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节能标准推动新建建筑节能、财政资金撬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及试点城市带动建筑供暖用能清洁化等措施,推动建筑领域低碳发展。

2010-2020年我国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图。资料来源:《环境科学研究》

上述专家介绍,自1986年原建设部发布第一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以来,我国平均每10年标准节能水平较之前提升约30%,已完成节能率30%、50%到65%三步走跨越,实现新建建筑较20世纪80年代建筑能耗水平普遍降低65%以上。

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建筑领域节能减碳不断推进,但随着建筑面积的刚性增加以及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用能需求直线上升,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仍呈刚性增长态势,控碳降碳压力依然较大。

课题组提供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面积快速增加,基本保持年均3%~5%的增速。建筑总能耗也呈逐年递增趋势,2020年比2010年增长了87.8%。

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核算范围包括不同类型能源消耗带来的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其中,直接排放是指建筑运行中供暖、炊事等活动所需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带来的排放,间接排放是指热电联产供暖、空调、照明、电梯、电器等外购热力、电力带来的排放。

上述专家表示,实施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是推动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关键举措。2030年前,发展建筑可再生能源、强化建筑节能、合力控制建筑规模是建筑领域降碳的核心举措,而推动低碳清洁取暖是实现我国建筑领域降碳最主要的控制途径。

研究发现,低碳清洁取暖、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节能改造和合理控制建筑规模等四项措施是建筑领域实现碳排放达峰的重要举措,四项措施的减排贡献率分别达到40.7%、27.1%、17.7%和14.5%。

建筑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领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摄影/章轲

课题组表示,应通过尽快出台开展绿色低碳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政策、从严制定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供热政策、加大既有建筑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强化近(净)零能耗技术创新等,确保减碳控碳各项举措落地。

在2030年前,推动低碳清洁取暖是实现我国建筑领域降碳最具突出贡献的控制途径,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加快推动北方城镇集中供暖燃煤和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分散燃煤替代以及农村地区散煤替代,尽早实现散煤清零。

上述专家同时表示,推动建筑领域二氧化碳达峰的影响因素中,建筑规模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住房需求和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有密切关系,但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住房投资占GDP的比例高于发达国家,使得我国住房发展水平相比经济发展水平有所超前,人均住房面积高于与我国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为建筑规模预测带来不确定性。

此外,我国近些年陆续调整优化生育政策,二孩、三孩家庭将逐步增加,人口红利也将推动住房需求,进一步增加了预测建筑规模的不确定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