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希腊艺术作品,冲破阻隔抵达上海博物馆

这些希腊艺术作品,冲破阻隔抵达上海博物馆
2022年07月18日 19:58 第一财经网

希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拥有一万三千余公里的悠长海岸线。从某种程度上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艺术,就孕育自这条独特的海岸线。

“塔拉萨”(Thalassa)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海水女神,象征着环绕希腊大陆并孕育其诸多群岛的海洋,不仅代表了希腊的主要地理特征,也是希腊人生活及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希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拥有一万三千余公里的悠长海岸线。从某种程度上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艺术,就孕育自这条独特的海岸线。

7月18日,“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展览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今年恰逢中希建交五十周年,数十件来自希腊本土20多家机构的艺术品,冲破疫情阻隔,飞渡重洋,顺利抵达上海博物馆,成为上海博物馆自7月1日恢复开放后的首个国际合作展览,为暑期观众呈现一场两个文明古国跨越山与海的艺术对话。这也是“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的一项重要活动,

本次展览分为“古希腊艺术中的海洋”“现当代希腊艺术中的海洋”两大版块,共展出5件古希腊文物(全息投影)与34件/组现当代希腊艺术作品,展现不同时期艺术表现形式和媒介中描绘的神话人物、海洋生物、港口船只等相关场景,从历史角度探讨展示希腊与海洋的特殊关系,以及希腊人与海洋之间长久深厚的情感。

第一版块“古希腊艺术中的海洋”将展示5件全息投影的古希腊文物。对海的热爱,与海的密切联系,都在古希腊人的宗教和神话传统中有所体现。

这一板块原有12件古希腊文物,受疫情影响,主办方将其调整为使用全息投影技术的5件文物以虚拟呈现方式参展,其中包括雅典卫城博物馆所藏青铜雕像《骑海豚的青年》、马格尼西亚古物局/沃洛斯考古博物馆所藏船型金耳环(一对)、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所藏船型金耳环(一对),以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所藏青铜雕像《波塞冬像》和阿提卡红绘带盖盒。

为了弥补原定展品未能越洋来到展览现场的遗憾,上海博物馆将12件古代文物和2件现当代艺术品图像悉数收入同名展览图录,希望观众能够通过完整的艺术作品,了解海洋如何影响着希腊人的存在、身份与历史走向,从而感受不同文化下的民族对大自然的依赖、感悟、敬畏与共情。

第二版块“现当代希腊艺术中的海洋”呈现34件/组现当代希腊艺术作品。28位希腊艺术家打破传统的界限,从海洋的壮丽景致中汲取灵感,描绘海洋、沿海地区以及与其相关的主题,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希腊人与海洋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除了绘画作品外,还将展出不同视觉媒介的作品,如摄影、视频、陶瓷等,体现希腊现当代艺术生产的多样性。

该版块分为三个主题部分:第一部分“海之生灵”展出希腊艺术家帕诺斯·瓦尔萨马基斯(Panos Valsamakis)创作的釉面瓷砖《美人鱼》、扬尼斯·盖蒂斯所作油画《塞壬—奥德修斯》和帕诺斯·查拉兰布斯的摄影作品《渔夫》等作品,描绘与海洋世界交织在一起的神秘水生生物和各种人类活动;第二部分“逐浪远行”展出希腊海洋画家康斯坦丁诺斯·沃拉纳基斯所作油画《海景》《从比雷埃夫斯驶向蒂诺斯岛》和斯特拉提斯·阿西奥蒂斯所作油画《在比雷埃夫斯港口》等作品,向观众呈现希腊各类港口的生活场景以及20世纪初至今的各类船只、海上巡航的景象以及历史中的海战场景。此外,在一些作品中海洋也象征着人们渴望逃离现实世界的心情。第三部分“大海深处”展出康斯坦丁诺斯·马利亚斯所作油画《莫奈姆瓦夏》、埃菲·哈利奥里拍摄的《一切都一样,但一切都不一样》影像作品、扬尼斯·马尼亚塔科斯所作油画《静谧海底》、希腊涂鸦艺术家团队OMIO的灯箱装置艺术作品《德尔菲景观》和乔治·策里奥尼斯创作的陶瓷雕塑作品等,呈现海洋的各个方面,从开阔的海平面、质朴的海岸线到寂静的海底,大海无限的蓝色与转瞬即逝的时间形成对比。

尽管受疫情影响,上海博物馆的国际合作展览从未中断。基于前几次跨国展览积累的丰富经验,上海博物馆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国际博物馆界的广泛认可,因此,本次展览的所有展品均采取无人押运、线上点交的模式,布展现场由上海博物馆和希腊驻上海总领事馆共同负责。

同时,考虑到展品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极高,需要加快通关速度,上海会展中心海关特别为此制定针对性方案,采取“无纸通关”叠加“提前申报”等便利举措,确保展品搭上通关“快车道”,从机场直达上海博物馆。海关工作人员全程跟踪监管,进驻布展现场逐一核验,免去了这批展品的担保押金200万元,极大缓解了疫情之下办展的资金压力。

据悉,上海博物馆还将在7月底推出 “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从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角度进行文明互鉴比照,扩大临展之间更好组合的互动效应。

“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 特展将持续至10月9日,同名图录届时将同步发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