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要有“新理念、新举措、新作为”︱“企业家精神”大讨论系列之二

面向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要有“新理念、新举措、新作为”︱“企业家精神”大讨论系列之二
2023年03月21日 21:47 一财网

面向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要有“新理念、新举措、新作为”,要大力培育具有全球化视野、战略眼光、跨文化管理能力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精神。

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李强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再次强调,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第一财经特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撰写或者约访,刊发系列文章,多元发声,广开言路。本文是该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作为推动全球安定与社会进步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民营企业更是在我国经济成长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6日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党中央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其实在发展民营经济这个问题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直是非常明确的……对此,我们是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因素的影响,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支持、社会人力资本等,微观层面的因素则包括企业家精神。面向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要有“新理念、新举措、新作为”,要大力培育具有全球化视野、战略眼光、跨文化管理能力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精神。

面向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要有“新理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40余年以来,民营企业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超过50%,GDP与投资占比超过60%,发明创新带动超过70%,吸纳就业人数超过80%,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更是超过93%。将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与中国企业五百强进行比较更是不难发现,民营企业当前在发展速度、效率效益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中国企业五百强中的民营企业数量更是从2010年的171家增加至2022年的242家。民营企业高速发展的背后至少能体现两个现象:一是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上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二是国家的前途与社会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历史机遇,在此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宏观层面上,党中央一直致力于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关注且认同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价值,多元的政策支持是最好的证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和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要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和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这不仅是新时代对企业家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

面向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要有“新举措”

如今我国地缘、产业发展,抑或是主要矛盾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国家面对着多种诉求,如社会发展的诉求、科技进步的诉求、个人物质财富积累的诉求或普通公民幸福生活的诉求。虽然不同诉求各有牵涉,但本质上可以看作一个诉求,即社会整体层面对美好生活的诉求。

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当前的创业环境有所改善,但对企业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低廉的人力成本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一些企业依然遵循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逻辑,即将员工当作简单的劳动力,期望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工作强度等方式维持企业在人力成本上的相对竞争优势。但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升,通过压缩人力成本实现自身成长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实际上,如果一个人仅关注自身或企业的经济得失,那么就算积累再高的财富也只能称为经营者,而非企业家。成熟的企业家不仅关注企业的经营,更需要通过企业的发展带动科技或社会的发展,为更多人带来幸福的生活。当前,社会人力资本为我国民营企业开展创新、加快改革、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人才基础。面向新时代,民营企业需要更加关注我国在人力资本上的另一优势,即人才红利。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既是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也反映了社会对民营企业的期望,这是企业家精神孕育的“社会驱动力”。

面向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要有“新作为”

企业家精神是实现个体从经营者成长为企业家的关键,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内涵。李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到江浙等地民营企业家发扬的“四千”精神,正是企业家精神的生动写照。面向新时代,企业家要深刻领会“知识、见识、胆识、共识”的内在一致性,展现当代企业家的新形象和新作为。

一是掌握“知识”。就社会而言,企业家是宝贵的财富,能够为社会带来物质层面的发展,也是诸多创新成果的来源。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家需要深刻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不仅努力把握与企业经营、业务技术有关的知识,更需要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持续进行知识更迭,用知识保持企业的创造力。

二是具有“见识”。身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洪流,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可能已经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和而不同、以开阔的心胸拥抱变化是增长见识最好的方式。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不仅要对世界变化保持清晰的认识,更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复杂多元的环境下保持对个人发展、企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洞见。

三是具备“胆识”。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创业者与企业家都秉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也因而收获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桶金。可以说,胆识是成为企业家的前提,但人的胆识往往会随时间或境遇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企业家不仅仅需要对新业务、新模式的持续探索,更要保持对科技疆域的拓展、对员工美好生活的尽责,乃至对社会进步的推动。

四是寻求“共识”。企业家和社会本是一体,社会财富的积累、科学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企业家的参与,而社会的稳定繁荣能为企业家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对企业家而言,社会所提供的创新环境和发展空间更是企业存续的前提,如果没有好的社会环境和优质的人力资本,企业家即使拥有再大的能力也没有用武之地。企业家之所以区别于普通的经营者,其中的差异并不取决于企业的规模或自身财富的积累,而是企业家能够理性认识到企业与员工、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达成个人与集体的共识,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面向新时代,中国企业家要在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寻求统一的认识和发展路径,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商学院名誉院长、行知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