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国动画百年历史:《铁扇公主》给手冢治虫带来勇气

回望中国动画百年历史:《铁扇公主》给手冢治虫带来勇气
2024年05月23日 11:00 一财网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再次搬家,在人民广场西侧威海路48号的民生银行大厦重新开馆,“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是开馆展览的主题。

从淮海西路的红坊,到世博园区原法国馆,再到静安区新业坊的厂房…… 历经16年的发展变迁,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再次搬家,在人民广场西侧威海路48号的民生银行大厦重新开馆。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是开馆展览的主题,《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阿凡提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宝莲灯》《中国奇谭》…… 展览回顾了一百年中国动画的历史,也勾起了观众的一幕幕童年回忆。

纵览中国动画百年历史

动画电影(Animation Film)作为舶来之物,是在20世纪初引入中国的。 在展览的序厅,观众可以移步换景地纵览中国动画百年历史,这场时空之旅的起点是1921年。

“1921年,上海诞生了一本《影戏杂志》,其创刊号发表了一篇介绍动画技术的文章,也是已知最早的在中国刊物上发表的介绍动画的文章。”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动画史学者傅广超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空藏动漫资料馆过去十年一直在做中国动漫的资料整理和口述历史,也为本次展览提供了支持。

傅广超介绍说,上海是中国动画理论和动画艺术的发源地。 在民国时期,上海有很多美术家、电影人都涉足动画,做了很多开拓性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等)。 1935年,他们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在上海公映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则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组南迁至上海,东北、上海和南方各地的动画创作者形成了合流。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其发展也代表了半部百年中国动画史的历程。 早期,参与动画制作的有很多美术家、电影人,在新技术的刺激下,各种不同美术形式的动画片涌现出来。 例如,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于1960年,该片横扫了瑞士洛迦诺、法国戛纳等国际电影节的奖项。

《大闹天宫》分为上下两集,分别出品于1961年、1964年。 它被视为中国民族风格动画长片的里程碑之作,继承、发展了京剧艺术高度写意的程式化美学。 中国现代绘画领域的宗师张光宇、张正宇作为美术设计为该片打造了兼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手法、西方现代绘画观念的视觉体系,动画设计班底更是汇集了当时美影厂最精锐的人才。 严定宪、林文肖是一对夫妻档动画艺术家,他们合作设计了影片中很多经典的角色动作画面。 在展览现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亲密合作的照片和手稿,了解到动画电影从构思到成型的全过程。

影片曾在44个国家和地区放映,一度创下我国动画长片在海外发行的纪录。法国《世界报》评论称,《大闹天宫》拥有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其造型艺术是迪士尼式艺术做不到的,完美表达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

与世界动画同频共振

日本漫画家、动画导演手冢治虫在1980年到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时候,拜会了万氏兄弟,他坦承,“中学时代,我看了万老师的《铁扇公主》,因此获得了创作动画的莫大勇气。”傅广超介绍称,《铁扇公主》影响手冢治虫喜欢上中国文化,喜欢上西游记题材,也对他后来的动漫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次年回访日本,带去了16部美术电影,高畑勋、宫崎骏等日本动画家纷纷撰文评论,手冢治虫更与严定宪即兴合作了漫画“孙悟空会见阿童木”。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与世界的开放交流对美术电影人产生了重要刺激,中国动画进入了一个蓬勃的创作期,包括《哪吒闹海》《阿凡提的故事》《三个和尚》《鹬蚌相争》《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记》等。

《三个和尚》是导演阿达受侯宝林的相声启发,邀请编剧包蕾根据“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民间谚语编写的剧本,又邀请到画家韩羽设计了风格拙朴、个性多彩的漫画形象。《哪吒闹海》则是在《封神演义》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改编的结果,将小说中的父子矛盾转化为哪吒与强权、恶神之间的斗争,融合了正剧和悲剧的属性。创作人员在影片筹备期间专门前往山东沿海采风,影片中的陈塘关外景就是以烟台蓬莱阁为原型的。该片总美术设计由艺术家张汀担任,配乐则融合了中国民乐和西方管弦乐,还采集了曾侯乙编钟的音乐素材。

1983年的《天书奇谭》部分取材于古典小说《平妖传》,影片造型风格集中国民俗艺术形式之大成,美术家柯明将戏曲装扮、民间玩具、木刻版画等造型元素融汇在简洁洗练的漫画趣味之中,片中每一个角色几乎都有个性化的表演设计,蛋生、袁公、狐母、狐子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黑猫警长》则改编自诸志祥同名科学童话作品,导演将其打造成带有科普性质的警匪类型片,成为第一部取得巨大商业效益的国产系列动画片,由蔡璐创作的主题曲传唱至今。

“1980年代中国动画的形式非常多样,但它既不是纯粹的实验动画,也不是纯粹的商业动画,”傅广超表示,“一方面,它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不断开拓,一方面,它又是工整的、面向广大观众的。可以说,这是它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

市场冲击下的落寞与希冀

1988年的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是中国动画电影人的巅峰时刻。彼时,水墨动画《山海情》在竞赛单元夺冠,当时参赛的,包括中国动画领航者特伟、欧洲独立动画新秀奎氏兄弟,以及日后的皮克斯、迪士尼动画工作室掌门人约翰·拉塞特……

正当中国动画电影充满希望之时,1990年代初,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人才大量流失,大量业务骨干辞职入职加工片企业,老一代美影人建立起的创作体系无以为继。

直至1999年,新中国首部全面市场化运作、宣发的动画电影《宝莲灯》诞生。该片总投资为1200万,全面借鉴了美国商业动画电影的制作流程和市场运作模式。主创阵容汇聚了当时老中青三代动画人,邀请到姜文、徐帆、陈佩斯等电影明星参与配音,刘欢、李玟、张信哲等歌星献唱主题曲、插曲,在当年创下了2500万元的票房,仅次于冯小刚的《不见不散》,也收获了大量奖项。但这样的大制作终究只是昙花一现,一些美术电影骨干逐渐开始涉足教育领域,为未来的中国动画发展进行积累。

2023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主导创作、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它集合了传统民俗文化、各种美术风格,以及前沿的动画技术,是对中国美术电影历史的致敬,也是一部带来希望的作品。

展览依据从“台前”到“幕后”的展示逻辑,设置了“序厅”“绘动之旅”“经典巡礼”“媒介探索”“当代回应”五个单元,通过1500余件文献、模型、影像等不同形式的展品,介绍了上海美术电影经典之作的创作过程。同时,通过复原动画(手绘)、木偶、剪纸、折纸四大片种的工作场景,引领观众深入了解不同媒介的美术电影的制作技法。

在最后一个展厅,是空藏动漫资料馆收集的上百部动画作品的台本,每一部作品上都有创作者的签名或者盖章。傅广超透露说,这些签名是在他们做中国动画口述历史的时候一点点积累下来的。每一个签名,都是一位创作者在相隔几十年后与自己作品的对话,每一部作品,都是中国动画百年历史当中的重要记忆。

威海路48号是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最初所在的办公大楼。此次美术馆“植入”金融写字楼,也宣告中国民生银行业首家艺术特色网点开幕。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新馆位于大楼5-6层,整体使用面积约3600平方米,其中6楼的展厅面积约1200平方米,5楼为参观者配备了可供小憩的美术馆咖啡、艺术衍生品商店、公共教育活动中心以及民生美术文献中心。本次展览于5月22日对公众开放,将持续至10月8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