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专家关注应急救援 院士建言“县县有通航机场”

低空专家关注应急救援 院士建言“县县有通航机场”
2024年05月25日 21:40 一财网

目前国内注册通用机场超过500个,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应急救援是低空飞行的重要应用领域。当前中国的应急救援需求庞大,低空救援能力却严重不足,这给低空产业发展带来了又一重大机遇。

5月24日,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暨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大会平行论坛低空经济与产业集群峰会同日在深圳龙岗星河吉酒店举行。会上,多名专家聚焦应急救援话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建议,应加大投资,完善航空服务和信息化网络,增密通航机场,力争到2030年实现"县县有通航机场",到2035年做到"乡乡有直升机起降点"。

应急救援需求庞大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城市空中交通(UAM)、先进空中交通(AAM)、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无人机物流快递、应急救援等新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原助理总监闫鹏在论坛发表演讲指出,航空应急救援产业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行业部门大力推进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势头。目前航空应急救援的主要方式是使用直升机在3000米以下低空实施救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在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论坛上发表演讲

中国人口众多,地质灾害频发,应急救援需求自然也大。仅地震灾害一项,据国家地震局统计数据,中国国土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4,发生地震的次数却占到全球大陆的1/3;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中国就占了近60万人。

与此同时,中国的航空应急能力与灾害频发的国情不相适应。刘大响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航空救援力量和能力有待提升。目前美国有1万多架救援直升机,日本有1000多架,中国也只有1000多架,这显然跟我国的国土面积不相匹配。

二是航空救援响应速度尚不及时。目前,美国平均每90秒钟出现一次航空医疗救援,每次响应时间约为20分钟,日本可以做到10分钟,欧盟是15分钟。中国在这方面差距较大,刘大响向有关部门建议提升响应速度,第一阶段目标是30~60分钟。"如果能实现,可以减少50%左右的受伤人员死亡率。"刘大响说。

第三是航空救援基地数量严重不足。目前国内注册通用机场超过500个,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大力发展通用航空

鉴于上述情况,刘大响认为,应大力发展通用航空,"通用航空(含无人机)是继房地产、汽车、高铁之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动力"。

刘大响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中国特色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要形成国家统一的空管委员会和通用航空管理委员会。另外要做好中央与地方、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的联通和合理布局。

在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刘大响认为,全国2850个县到2030年实现"县县有通航机场",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应积极推进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垂直起降飞机通航试点。星河博文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吴孟轲在论坛上透露,其所在机构也十分看好通用航空发展,正尝试通过"基金+基地"模式切入低空经济产业链。

除了基础设施,刘大响还建议,应促进通用航空装备和地面保障设施的自主研制,引领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几千个机场起来了,还需要很多直升机。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直升机不现实,可以先向国外租用,再自主研制。"刘大响说。

对此,广州亿航智能集团副总裁蒋瑜涛提出了不同思路。他在论坛上说,目前,传统通用航空所用载具正逐步被无人机、evtol取代,未来通用航空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包括管理手段也要向数字化发展。

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5月24日在深圳开幕

大会主办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注册无人机已达126.7万架,量产无人机超过1000款,交付民用无人机317万架,飞行2311万小时。国内一批eVTOL企业正迅速崛起,亿航、小鹏、峰飞、沃飞、时的、智航、沃兰特、零重力等十几款eVTOL产品已面世并试航。

刘大响还建议,国家应设立航空应急救援专项保险基金,政府出资40%~50%,剩下的由保险企业和社会捐助出资。"农民、没有工作的、工资很低的可以不出钱,但出了问题也要免费救援。"刘大响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