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跌超19%,近百只跌破面值,可转债为何“跌跌不休”

一天跌超19%,近百只跌破面值,可转债为何“跌跌不休”
2024年06月25日 22:10 一财网

曾经“进可攻、退可守”的可转债市场正在迎来新一轮深度调整。

截至6月25日收盘,东时转债跌超19%,收报82.99元/张,广汇转债下跌16.5%,报38.43元/张,已不到面值的一半。此外,山河转债、惠城转债的跌幅也超过10%。

近期可转债的暴跌并不罕见。截至25日,已经有98只转债跌破面值。根据Choice数据,上述98只低价转债近五个交易日全部出现下跌,超三成可转债的下跌幅度超10%。

市场调整的同时,机构对后市的观点也出现分化。有机构人士认为,低价可转债的风险仍在持续,应谨慎投资。也有机构人士认为,随着可转债持续下跌,转债性价比有所回归,抄底时机已至。

流动性挤兑酝酿

可转债市场的下跌风暴正愈演愈烈,低价可转债更是成为下跌“重灾区”。

6月19日~6月24日,中证转债指数连续五个交易日下跌,昨日虽然略微回调,但近五日的跌幅仍超3%。其中,低价转债更是加速下跌。

跌势最凶的是广汇转债,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大跌。6月以来,累计跌幅接近60%。目前最新的转债价格仅为38.43元/张,相当于面值的四成。

中装转2本月下跌43.26%,目前转债价格回落至30.4元/张,已不足面值的三分之一。

博汇转债、利元转债也在加速下跌,6月以来分别下跌37%、29%。目前最新转债价格分别为63.60元、66.83元。

据Choice数据,截至6月25日收盘,正在交易的532只可转债中,有98只可转债跌破百元面值,占比约为18%。

不少机构认为,目前可转债市场流动性挤兑现象隐现。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个券跌幅超过正股。据Choice数据,近一周以来,在98只低价可转债中,有56只可转债个券的跌幅已超过正股,占比为57%。

一些并不涉及违约担忧的个券也出现“破面”情况。例如闻泰转债,6月19日起,在未出现明显利空信息的情况下,闻泰转债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在6月24日下跌至94元/张,首次跌破面值。

“近期低价转债遭受急跌的压力,这种下跌的速度、程度应该是历史级别的。”兴业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左大勇表示,归因来看,主要是市场对小微盘调整、信用评级下调、回售压力、正股退市风险、资金踩踏等担忧,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了部分资金无差别抛售低价转债的现象。调整演绎中,已经出现了明显扩散。

“上周二至周五转债市场大幅调整,不少个券跌幅超过正股,其中低价券跌幅明显更大。”国信证券分析师王艺熹在研报中指出,上周三以来跌速明显提升,一些并不涉及违约担忧但机构持仓较多的个券也出现“破面”情况,反映本轮下跌已从单纯担心信用风险转变为流动性挤兑。

双重风险叠加

下跌风暴席卷可转债市场背后,业内多认为是双重风险叠加。一方面,随着可转债“零违约”历史被打破,转债市场的信用风险逐渐暴露;另一方面,近期随着新“国九条”出台,A股退市潮汹涌,不少可转债遭到正股退市风险牵连,加速下跌。

近年来,可转债“零违约”的神话陆续被打破,转债信用风险也受到市场关注。2023年以来,蓝盾转债、搜特转债、鸿达转债相继正股和转债同时退市;此外,正邦转债、全筑转债因公司破产重组,转债按照普通债权清偿方案偿付。今年5月17日,搜特公告由于流动性不足无法兑付回售本息,搜特转债正式成为首只实质性违约的可转债。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认为,超低平价转债跌幅较大,主要原因是超低平价券的违约风险和信用评级下调风险仍在发酵,使得投资者卖出超低平价券。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由于市场对小微盘调整,部分转债的正股面临退市风险,使得大量资金开始从低价转债领域出逃。

记者据Choice数据统计,在98只跌破面值的低价转债中,有3只转债正股已“披星戴帽”,分别是*ST天创、ST东时、ST中装。从股价看,75只可转债的正股最新收盘价不足10元/股,16只可转债的正股最新收盘价在3元以下,距离1元面值退市“警戒线”越来越近。

其中,广汇汽车周二收0.71元/股,已连续4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退市风险骤升。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9.1.17条规定,上市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的,其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及其他衍生品种应当终止上市。这也意味着如果广汇汽车退市,对应可转债广汇转债也将迎来终章。

面对持续下跌的可转债,已有大股东出手驰援。最新一个救市案例是山鹰转债。该转债的正股为山鹰国际。近一个月以来,山鹰国际的股价持续下行,从5月21日的高点1.8元/股下方一路下行,6月21日收1.33元/股,一度逼近1元警戒线。山鹰转债也随之下跌,近1个月下跌超20%,6月21日价格仅剩77.81元/张。

面对“股债双杀”危局,2024年6月22日,山鹰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福建泰盛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泰盛实业”)的通知,泰盛实业拟以不高于每张面值的价格购买公司在二级市场流通的山鹰转债持有至到期,预计使用资金总额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6月23日晚间,山鹰国际再次披露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上证所股票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5亿元且不超过7亿元。大手笔回购和控股股东增持可转债后,山鹰转债连续两日大涨,目前转债价格重新回到90元/张上方。

后续还有投资机会?

可转债市场大幅波动之际,不少前期重仓的机构损失惨重。

以广汇转债为例,作为曾经的明星产品,不少知名机构此前都重仓投入。截至去年12月底,多家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广汇转债770万张,占发行比例的23%。从目前广汇转债跌幅来看,如上述机构投资者持有成本为可转债发行面值100元,当前可转债的价格为38元,则机构投资者浮亏约4.77亿元。

不过,对后续可转债的投资机会,业内观点仍存在一定分化。

“后续超低平价转债仍会受到信用风险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会扩大至1年以内即将到期的低资质转债。”张旭建议,投资者不急于布局超低平价和低平价转债,目前仍需要关注信用风险。另外,还需要关注转债市场的资金流向,特别是“固收+”基金和保险资金对转债资产和纯债资产的配置选择。

也有机构持更乐观态度。王艺熹认为,从历史上来看,虽然2021年初永煤信用风险发酵也曾导致转债流动性挤兑,去年5月12日也有搜特退市的例子,不过后续来看,转债溢价率均在数个交易日内快速修复。

在他看来,考虑资产荒大背景,5月以来转债资金流入明显,市场不缺乏抄底资金,本轮流动性冲击有望快速缓解。本轮跌幅较大也使转债性价比有所回归。

近期低价可转债急跌后,已有私募基金开始入场“抄底”一些呈现高收益特征的转债。例如,6月21日,帝欧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高熵资产以自主发行并管理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通过深交所采取竞价交易方式买入帝欧转债,并在2024年6月19日收盘合计持有帝欧转债310万张,占公司本次可转债发行总量的20.67%。帝欧转债在近一个月内刚刚经历过持续下跌,5月17日,该可转债价格还为77.9元/张,到6月21日价格已跌至53.5元/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