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新发市场连续四月募资超千亿,权益类占比不足两成

基金新发市场连续四月募资超千亿,权益类占比不足两成
2024年06月27日 10:38 一财网

权益类基金发行市场仍“凉意”十足。

近来,基金新发市场已有所回暖。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计算,公募新发市场自3月以来,已经连续四个月的发行份额超过千亿元,超过去年同期表现。但权益类产品的募集情况并未改善,出现不少产品募集延期甚至失败、发行规模小、发起式多的案例。

“权益(产品)卖不动”“很难卖”“我们现在对这块的布局会很谨慎”“投资者不买账、渠道不敢推”……这样的“凉意”也从多位基金从业人士的反馈中传递出来。在市场行情相对低迷、投资者信心不足的大背景下,权益类产品,尤其是主动权益类产品面临的募集压力较大。

有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虽然发行市场有句话是“在低谷中播种”,但“低谷期到现在太长了,投资者购买意愿不强、渠道也没有动力、营销没有效果、产品难卖,布局权益产品需要一定的勇气”,实际落地还是会基于市场需求出发。

回暖中仍有失败案例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今年以来共有609只新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成立,总发行规模达6336.54亿元。其中,6月虽未结束,但本月发行份额已达1481.17亿元,为年内次高;平均发行规模为14.67亿元,刷新年内纪录。

不过,在新发市场达到“小高潮”的背景下,6月仍有基金因募集份额不足而发行失败,分别是圆信永丰兴盛和信澳添泰稳健三个月持有,前者是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后者则为混合型FOF基金。

第一财经注意到,圆信永丰兴盛在去年9月19日获得“准生证”,直到今年3月18日才启动发行。按照监管规定,新基金获批6个月内就要发行。这也意味着,这只产品是逼近逾期“红线”才将产品推向市场。

除了“压哨发球”,发售公告也显示出些许“悲观”,圆信永丰兴盛的募集期直接设置了顶格募集期3个月,即3月18日至6月17日。换言之,这只产品在用足了长达9个月的准备时间,依旧宣告募集失败。

信澳添泰稳健也是类似的情况,该产品在去年9月15日获批,今年3月13日发行,再到6月12日截止,随后宣告募集失败。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上述两只产品在募集当日发布了《基金合同》等产品资料后,并未在发行过程中有如增加代销机构等公告。

“理论上,新基金在获批后,基金公司可以在6个月内自行决定产品的发行时间。不过好发(募集)的产品一拿到批文就发了。”华南一位基金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市场很差、或者档期排不过来的情况下,确实会把一些产品推后。

“有些就是不得不发了,没办法,批文到期前必须得消化。”一位在基金产品部任职的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如果不发的话,批文作废,累计过期批文2个,后续新产品的审批就会受到影响。

有多位基金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基金获批不发导致作废,会比基金发行失败的影响更为严重。“发行失败也属于一种修正,基金公司申报的时候可能是基于对环境的认知,觉得这类产品有需求,但实际发行的时候可能投资者并不买账。”前述基金市场部人士说。

拉长时间来看,今年以来已有5只产品宣告募集失败,除了圆信永丰兴盛和信澳添泰稳健三个月持有以外,还有光大保德信先进材料、农银MSCI中国A股气候变化、嘉实领航聚鑫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

主动权益仍带“凉意”

记者观察发现,这些募集失败的产品背后也有一定的共性,如多为权益类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近年来业绩欠佳、在管规模较小等。以圆信永丰兴盛拟任基金经理胡春霞为例,她是圆信永丰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投资经理年限超过6年。

截至今年一季度,胡春霞共管理3只基金,在管规模为5.75亿元。今年4月,同公司基金经理范妍离职后,规模在32.98亿元的圆信永丰兴诺一年持有由她和浦宇佳接管。至此,胡春霞的在管规模升至38.74亿元。

从她管理超过三年的产品业绩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圆信永丰多策略精选、圆信永丰消费升级今年以来的累计回报分别为0.01%、-0.79%,双双跑输业绩基准;最近三年的累计回报分别为-39.01%、-41.67%。

而信澳添泰稳健三个月持有的拟任基金经理王奕蕾,目前投资经理年限为3.32年。截至6月25日,她管理的信澳通合稳健三个月持有A今年以来的回报为0.75%,同样跑输同期基准表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最新规模为0.39亿元,已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

在前述市场部人士看来,基金发行失败背后有多种原因,除了渠道能力不够强、历史业绩不够好、新发基金竞争力不够等公司自身原因外,市场整体行情不太好,导致投资者情绪低迷、认购基金热情降低,也是重要原因。

Wind数据显示,6月25日,权益类产品(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发行规模为1047.24亿元,占比为16.53%,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31.89%。

而在主动权益类产品中(包括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自掏腰包”的发起式产品占比达到3成;同时,整体成立规模不高,仅有兴证全球红利、天弘红利智选、中欧景气精选等产品的首募规模超10亿元。

从另一个角度也能侧面佐证这一情况,在年内调整募集期的产品中,有66只产品(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延长募集期或延期募集,博时科技驱动、华富产业智选等8只产品还进行了二次延期。在这之中,权益类产品有51只,占比超过77%。

整体而言,新基金发行市场较去年时略有起色,但发行冷热不均的情况也在上演。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今年以来共发了199只债券型基金,合计募集到5153.56亿元,占总量的比例(81.33%)已经超过八成,比过去十年债基年度占比最高的2023年(71.15%),还要高出10个百分点。

从产品来看,不少新发债基也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在年内发行规模超过30亿元的68只新基金中,债券型基金数量为65只,占比超过95%;此外还包揽发行规模的前29位。安信长鑫增强、泰康稳健双利、中信保诚中债0~3年政金债的发行规模均为80亿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