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的“双抢”行动和香港的新质生产力野望|湾区观察

李家超的“双抢”行动和香港的新质生产力野望|湾区观察
2024年10月17日 17:23 第一财经网

巩固提升优势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香港的当务之急,大力吸引人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10月1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特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就此会见传媒时提醒大家留意几点,其中前两点为:“巩固提升优势,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 “革新多项吸引人才措施”。

陈国基的点题,指出了整份施政报告的核心主旨,同时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综合多方观点来看,前者是今日香港的当务之急,后者则是实现前者目标的必由之路。

香港的优势是什么?其实在国家对香港的定位中能体现。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香港要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这次李家超的施政报告,在前两章“忆过去”之后,“谈未来”部分最为浓墨重彩的第三、四、五章,即分别聚焦“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三大中心”是香港长期以来最突出的优势,也是香港最鲜明的核心产业特征。但在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当下,这一优势并不稳固。拿金融业来说,香港就始终面临激烈的竞争。上个月,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最新一期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香港重回全球第三名。这是香港在2022年被新加坡挤出全球三强之后,终于反超对手。昨天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再次提及此事,感叹香港“重夺世界第三,粉碎了各种‘唱衰论’”的不易。

因此,李家超提出一揽子计划,来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包括丰富离岸人民币业务、强化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地位、强化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地位、拓展市场深化海外网络、优化证券市场、便利市民跨境金融安排、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提升绿色金融生态系统等。

香港的经济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GDP的90%以上。主要行业包括金融服务、贸易物流、专业服务以及旅游业,其中尤以国际金融和贸易占比为重。这样的经济结构,优势与缺陷同样突出,其中缺陷主要是经济韧性不强,抗风险能力不足,尤其是面临地缘政治危机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时候。

感受过多次金融市场风暴切肤之痛的香港,深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性、紧迫性。李家超昨天在施政报告记者会上表示,香港的经济正在转型期,有某几个行业是比较困难的。在经济转型期内,有更替、有转变,是正常现象。这种时候,政府的责任是什么?李家超认为是鼓励大家尝试改革,并指明改革的方向。

施政报告指明的方向,除了“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这主要属于“守成”,还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多元经济”等创新的表述,其中“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新提法,与中央相关号召一脉相承。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科技赋能,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香港正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其中,在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方面,香港会完善新型工业发展策略和体制建设,将制订香港新型工业中长期发展方案,并推动成立“香港新型工业发展联盟”。推进第三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建设,推动科研、汇聚人才。特区政府还将扩大研究资助,加大创科产业投资,吸引国际初创加速器落户香港。此外,香港也将重点推动低空经济、通讯科技、航天科技研发和新能源发展。

香港还会以制度创新配合科技创新,发展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改革药械审批制度,加强生物医药技术研发转化,港深共同建设“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等。以上种种计划,无疑指向打造一个更具可持续竞争力的经济结构和体系。用陈国基的话来说,这是香港在迈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抓紧机遇、应对挑战,巩固优势,自我革新的一次尝试。

任何蓝图都要人去实现,但香港目前最紧缺的恰恰是人。2022年10月,李家超的首份施政报告就指出,过去两年香港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总人口已连续三年处于净迁出状态。据媒体报道,2023年底,香港的劳动人口为377.6万人,较前一年减少9.4万人,年跌幅2.4%。而据李家超昨日在施政报告中透露,未来五年,香港各行业人力短缺估算有约18万人。

除了劳动人口流失,谋求经济转型带来的高端人才需求增长,也是香港求“人”若渴的重要原因。在此情况下,2022年,特区政府即设立“人才服务办公室”抢人才、“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抢企业,“双抢”行动迅速展开。

接下来,根据昨天的施政报告,特区政府将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香港还将革新各项输入人才机制,包括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加入13间海内外顶尖大学至总数198间,同时把计划内高收入人才的首个签证期限由两年延长至三年;优化“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新增渠道吸引年轻及具经验而人力极短缺的指定技术工种专才来港;在“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下增设机制,主动邀请顶尖人才来港发展,推进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此外,特区政府还将全力推进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具体行动包括鼓励更多本地学生深造,打造“留学香港”品牌,建设北都大学教育城等。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香港创科及工业局与引进办已经同超过100家重点创科企业洽谈好在香港落户或扩展业务,将在香港投资超过520亿元;而据李家超昨日透露,在2022年底推出新的输入人才机制后,至今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抵港。李家超的“双抢”行动初战告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